一个民风淳朴但文化鼎盛的古村落,“雷公岭”向你讲述它的故事

最近天气很热,也很懒的出门,前两天下了一点雨,天气变得没那么闷热,于是几个人就约到梁化玩玩。

走走停停,走走停停,来到了梁化的一个小村落里。

一直以为,梁化都是讲客家的,没想到,在这众多的客家村落里面居然隐藏一个“学佬”村落。

从乌塘那里去梁化,离得较近的村落就是“雷公岭”的黎光村,对于这个村落,可能很多人都不太了解,对于梁化梅园、石屋寮这些地方来说,“雷公岭”可能并不是那么地知名。

其实,当我们一开始进到村落里,第一感觉也是这村落好像和普通的村落没什么大的区别,但是,当我们走进去以后,慢慢的观察,会发现,这里别有一番韵味。

下面随着我们的镜头一起来细细品味这个有着响当当的名字的“学佬”村落。

历史上的“雷公岭”包含现在黎光村和晨光村两个村落,“雷公岭”这个名字非常霸气。

黎光村

从乌塘进来,正式进入黎光村就要经过一座桥梁--黎光桥,那边的人说,这就是他们黎光村的标志之一,这座桥可以说是代表他们黎光村,在早前,这座桥是惠州地区第一条铁路的其中一段,后来被改成公路桥

黎光桥两岸的风景,我们去的时候因为刚下过雨,所以河水有点浑浊,不过,站在桥上看河的风景,两岸青青草,眺望前边的村落,那就是美丽的黎光村了。

过了桥,可以看见沿路两边的商铺,卖菜卖猪肉烧腊熟食等,还有一些生活用品,虽然只是一个小村落,但是生活很方便,很多物资都比较齐全,很有一个集市的规模。

进到村里面,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比较大的村民活动广场,有一些运动器材和篮球场等供村民们休闲娱乐,广场旁边就是黎光村的公共服务站。

在这个村落里,我们看到最多的就是大树榕树芒果树各种的大树,很多树的树龄都有上百年了,非常茂盛,我们走在下面,可以感受到阵阵凉意,真正的自然风,很适合午后乘凉休息,这大概就是大树底下好乘凉的真实写照了,真羡慕黎光村的村民们。

村里的老奶奶老爷爷在树底下乘凉聊聊家常,分享在外的趣事,缅怀年轻时候的样子,又或是感慨年轻时候的不易。

很多很大的芒果树分布在村里的各个角落里,树枝都是非常高的,都赶超屋顶了,很好奇,每年这芒果树结了果,村民们那不是要使出十八般武艺才能摘到?

据当地村民说,这些果树大都是村民自家摘种,以前没那么多零食可以吃,自家种的这些果树就是解馋的好东西了,想吃就有。

关于村里的这些大树,我们可以看到树干上都会标有编码,村民说这些是有关部门专门作的标记,为的是记录这些有历史、需要好好保护的老树。

斑驳的围墙,还有那布满青苔的矮矮石墙,留下了岁月的痕迹。回忆像个说书的人,充满乡音口吻的人儿在这嬉戏,还有那在这树下小小打盹的你,和暖心守候为你摇扇的奶奶。曾经的那般光景是否还深深的印在你的脑中。

在黎光村里,见到最多的大概就是池塘和榕树了,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的叫着夏天,给这个宁静的村落增添了一道美妙的歌声。

倚着池塘而建造的房子形成了这个美丽的村落,家门前就是池塘,这不仅有鱼可以吃,对四季的气候也有一定的作用,夏天可以降降温,冬天可以增加湿度,这就是黎光村民的智慧。

还有那些在游戏玩闹的孩童,和旁边尾随着的可爱小黄狗。

刚拔起来不久的花生,还没有被摘下来。

走过村里的一些村路,我们来到了另一边有着古老建筑的小巷,一排排的瓦房,错落有致,只有小小的石路可以通行。

这一条街道,据说曾经是这里最繁华热闹的地方,周边很多村落的人都来这边赶圩,这些已经破旧的房子,以前都是商铺来的,各行各业都有,琳琅满目的商品摆满了整条巷子。

走在这一条长长的巷子里,我似乎看到了曾经这里的场景,来来往往的赶圩的村民们,还有那些难得可以跟着去圩市的小孩,该是多么的热闹啊!但是,现在随着村民的外迁,这些商铺相继关门,曾经的热闹已然不再。

漫步在小巷中的石阶上,青草在石缝中丛生,给幽静的石阶路蒙上了一层荒凉。

家门前的摇水井,现在还有人家在使用,这井水用着肯定是非常清凉的,可惜当时没有捧两把来洗洗脸。

各种形状的石头搭建的房子根基,以前建一座房子真心不易。

房子的外墙,用一块一块的泥砖垒成,形成了一个一个的格子,现在看来,还有一点艺术呢。

隐藏在村落里的牙医,在这里定居了几十年的五华人,有种世外高人的感觉。

写在墙上的“神仙到此一游”,估计这是哪个贪玩的小孩写的吧。是想要响应“雷公岭”这个响当当的地名吗?

一路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散布在村里的水井,基本都是多边形的形状,估计在这井边,以前每逢清晨和傍晚,这口水井要排队打水,非常热闹。不过现在村民们都是各家安上水管从井里抽水使用。

村民特意介绍的“四角井”,她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雷公岭”人。

这里是以“队”来描述地理位置的,一队、二队......

山洪灾害临时安置点、山洪转移路线的牌子随处可见。

在“四角井”旁边的黎光小学,应该是刚重建不久的,比较新。在这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有才华的黎光人。

晨光村

“雷公岭”的另一个村落,同样也是讲“学佬”话的,与石屋寮相邻,与黎光村相接,古民居比邻相靠,鳞次栉比。

晨光小学

地势平坦的晨光村,远远望去,视野是非常宽阔的,一片片的农田,那都是村民们赖以为生的基础。

水坝,黎光村和晨光村灌溉的主要水源处,很宏伟,视野也是很不错的。

黎光村

梁化黎光村,地处梁化河下游,靠近惠东的大岭和惠阳平潭乌塘。主要姓黄、林、陈、卢等,与晨光村一样讲学佬话,亦是学佬方言村。

黎光村古屋规模较小,分布较散,其中有三座黄氏祖屋和一座陈氏古屋,保存较好。这些古屋在清朝先后出过六个武举人和一个贡生,尚武之风溢满黎光。

另黎光古代还建有一个古塔,称为“趸水塔”,为梁化三个古塔之一,伫立于梁化河下游河边,解放后也被拆毁。

雷公岭铁路桥遗址位于惠东县梁化镇黎光、晨光村,建于民国时期。该铁路桥遗址是惠州地区第一条铁路的实物见证。

黎光村现有四千人口左右,位于梁化镇的西南部,总面积8.7平方公里。地处低洼,地势平坦。特色主导产业萝卜、梅菜。

晨光村

晨光村,地势平坦,有耕地1858亩。全村有8个自然村,现有220多户,现有两千多人口。

该村以钟姓为主,村民主要讲学佬话,是学佬方言村。1965年前,晨光村属黎光村辖,1966年“四清”运动后期,晨光从黎光分出成为一个行政村。晨光村的8个自然村,除山角自然村外,其他七个自然村紧密相连。

村中有一座大约建于清朝中期被称为“铜盘窟”的钟家祖屋,端庄古雅,气势恢弘。

榕树、知了、池塘、宁静的小巷、古朴的建筑,还有悠然自得的村民们,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生活场景,构造了一个民风淳朴但文化鼎盛的古村落,隐藏在现代社会的喧嚣中。

领略了“雷公岭”别样的美,记忆尤深,我想,生活在那么美的“雷公岭”村民们该是多么的自豪啊!

来源 惠东西枝江

Hash:c9b61cb2cea9df46d26e235701a4bbd58a578a41

声明:此文由 惠东房产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