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在武平中山上峰的历史文物点,你知道多少?

近日,因陪同测绘公司的技术员测量历史文物点,惊奇地发现 在家乡福建武平县中山镇上峰村竟然隐藏着这么多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点。文物之多,风景之美,令人惊叹。现在就跟随着我们的脚步和镜头到人杰地灵的上峰村里头去走走看看,一起揭开那一处处尘封的历史记忆,领略别样风景,感受浓浓的乡愁

一、潘振华故居

01

潘振华故居是近现代重要史迹。位于中山镇上峰田背自然村。潘振华是我军优秀政治工作者。1929年参加革命,经历土地革命战争、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延安时期任中央警卫团张思德的教导员。解放后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后任民航总局政治部主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离休时为正军级)。其故居坐东北朝西南,单层,木土结构,占地20多平米。房舍依观音寨南鹿而建,是潘振华出生地及参加革命前的生活之地。去年在上级有关部门支持下, 潘振华故居己得到维修,成为上峰村红色文化的一大亮点。

二、长安寨遗址

02

长安寨故遗址位于中山镇上峰村西北方,为临河三级台地。海拔1030米,建于清朝年间,寨为军事设施。寨顶地势平坦,呈椭圆形,石砌寨墙,东西长约1900米,南北宽约1400米,面积约30万平方米,东面坡陡,南北西三面坡缓。寨墙以山石依山势环形垒筑,绵延五六千米,墙高2-2.7米,顶部宽1-1.2米,底部宽1.5米-1.8米。在西面圣教石处设营头寨上一座,上宽下窄,每隔2-10间设外窄内宽的射口,又称古城墙,工程浩大。 据传村民曾在该遗址躲避大平军残部虏掠,系武平十八寨之一,为古代军事防御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长安寨圣教石上宽下窄

三、长安洞三圣堂

03

长安岽三圣堂位于武平县第二高峰长安岽高巅之下,海拔916米,又名出米岩。岩内设三圣堂。据传由协汉天尊、九天开化文昌帝君“三圣"开基。距今400多年历史。现存建筑为清代,2019年再次重修,面貌己焕然一新。长安洞洞不大,坐西朝东,约可容二三十人,面积30多平米,正中供奉“三圣神位",左侧中有一小洞为出米石,右侧分别供奉"历代救孝医神孙大真人之神位""长安洞武候大仙“"总馆108馆掌教老师神位"。三圣堂北侧有"观音堂吉祥佛庙""钟女仙庙""天神佛像庙"。三圣堂巧妙利用天然洞窟,体现当地人民十分崇尚佛教

四、观音寨古遗址

04

位于中山镇上峰村田背山观音寨上, 是当地先民为躲避太平军残部虏掠依山而建。观音寨整个平面呈椭圆形,山顶中央筑有土房,是当时避难时栖息之所。现仅存地基。平台周围顺山势生土夯筑的环形战壕,全长1200多米,西北方遗留壕沟1.2米,宽0.5米,墙厚0.32米,每隔5-6米有一射孔。 观音寨,在土地革命时期,还是红军,游击队生活战斗过的地方。这为上峰村红色文化的又一亮点。

五、碗竂坑窑址

05

位于上峰村东部四公里苎凹背的半山腰的东南坡的山坳里, 属清代民窑。分布面积约1000平方米。2005年,林业部门开林业公路发现大面积废弃瓷片,经现场勘察,在地表及半山腰坡上散落大量瓷片及垫饼,青白瓷,可辨器形有碗,盘,汤匙,大碗头等生活用品,器物胎质胶白,青白粙,色泽肥润,部分器物有花、草、鱼等动物及几何图案,质量上乘。在半山腰处有火烧痕迹砖头并发现烧竂。 遗址北侧有房屋,现己倒塌。遗址为研究清代民窑提供了新的资料。

2005年林业部门开公路时出土的青白瓷

六,上峰潘氏宗祠

06

位于上峰村田背自然村,离潘振华故居约100米。 建于1935年,是近现代重要史迹。该祠坐东北朝西南,面积176平方米,中轴线自西南向东北依次为下厅、天井、上厅,面阔三间,进深九檩,砖砌门楼,石条门框,门楼正中刻写"潘氏宗祠“悬山顶,抬穿式土木结构,上厅前廊两边设小门,左右为厢房,正中设“开基始祖念六公"神龛,上方悬挂“祖德流芳"匾。神龛上方左右两侧立柱悬挂对联。梁柱用材硕大,部分有雕刻。 该建筑为研究当地姓氏源流等方面提供了实物依据。

人杰地灵的上峰村里还有很多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点,至今保存完好,是研究近现代史的重要史料, 如上坑第一次暴动楼背会议遗址、上峰村楼下枪械所及赤卫队训练场旧址、上坑乡临时苏维埃政府旧址田背潘氏连山公祠、武所九围十八寨之一的扁岭小子寨等,是上峰村红色文化的一道道靓丽风景。

供稿:刘昌祥

编辑:张群

审核:林文峰、彭尚福

Hash:3641cde3a4ffa2c1fedf29d661aff6a216c7b517

声明:此文由 古韵中山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