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桂北(6)红色之最、书香之村:美美的洛口张家

图1,为绍水镇洛口村委张家村张家书院全貌图(此图为绍水镇党委政府提供)

全州县绍水镇洛口村委张家村,地处湘江西岸,是1934年中央主力红军长征以军团建制最先突破湘江,并踏上湘江西岸的第一个古村落。所以我说他是红色之最。有人将这里称为中央红军主力长征突破湘江第一渡。该地是红军长征以军团建制横渡湘江的五大渡口之一(其他四个为红三军团过界首渡口,红五军团过凤凰镇倒风塘渡口,红八、九军团过凤凰镇凤凰嘴渡口{即建安司村下面董家堰}渡口、红六军团过建安司渡口{该军团有些过界首、有些过董家堰,主力则过该村上游大小溪洲})。

古代的洛口村是湘江西岸一个重要的物流集散地,包括上洛口、中洛口、下洛码头,该村以”洛口码头“之名载入《全州县志》较为有名的码头之列。

图2,这样的古民居极需保护

图3,这样的古民居很少有人居住

全州县城以上河流四个最大的码头是洛口、凤凰嘴、建安司、邓家埠。其中,邓家埠属灌江,洛口实际上是全州县城以上湘江河流中三个最大的码头之一。它曾是非常重要的物流运输集散地之一。民国初年村中有药铺、缝衣铺、米粉铺、旅馆、打铁铺、屠户等20余家,洛口古村张家自然村仍保留着许多古老商贸型的房子,从古房子墙上残存的“药”、当“铺”等模糊的字迹,依然可见当年的繁华。

图4,古民居药铺的“药”字隐约可见:

图5,为红军从古洛口码头上岸后进入的张家小巷子,养蛇人李祖英一边玩蛇,一边向记者们讲述父辈相传当年红军从湘江东岸过来的往事.

在洛口张家不仅古村建筑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也有迷人的自然风光,尤以湘江旁的码头最为漂亮。在红军经过的洛口码头对岸,便是凤凰镇大坪村古渡口。大坪村也是名村,该村以较有名的”大坪渡口“的名义也载入了《全州县志》。

图6,为站在洛口码头看对岸的大坪渡口,风光非常迷人。

图7,为绍水镇美丽的洛口古码头,曾是湘江古水道运输的繁华之地。也是1934年中央红军主力长征最先踏上湘江西岸的地方。瞧,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地方!

图8,洛口村立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湘江战役遗址纪念碑,但名字是”大坪渡口“,立在红军突破湘江影视基地的前方。

图9,绍水镇洛口村为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的影视基地。这里往往被外地人误当成是当年红军过渡的地方。

洛口,是构通湘、漓两水的必经之地,自然是非常重要的水路要道,历史上发生过许多战事。

咸丰二年四月,太平军水、陆两路大军北上,曾占领过洛口,并火烧了一些洛口村的富户。近年,有人建新房,便挖出了许多因火烧而炭化的谷粒。

1944年日本侵占全州,也占领了洛口,并在这里派兵驻扎。当年,美军曾派飞机扫射、轰炸洛口村委张家的日本军队。炸弹炸出的弹坑竟然有一丈多深。而墙上的弹孔遍布,它们成了当年战争的见证者。

图10,美军飞机向驻扎在村里的日本兵用机枪扫射时留下的巨大弹孔

图11:日本鬼子砍缺祠堂梁柱用来吊马的痕迹

洛口古村,又名洛溪口,迁自清湘郡,以该村委张家自然村而言,便是一个拥有一千余人的大村。据高祖碑文记载,洛溪张家高祖祖居江西省吉安泰和县,高祖在南宋时期,官居大理寺评事,高伯祖官居太仆寺卿,并浩授中议大夫。宋恭宗德佑元年(1275年)冬十一月,元军攻陷抚州城。江西全境战乱不堪。高祖兄弟因是南宋朝廷官员,为避元军残暴,高祖外逃西迁。高祖于公元1278年左右到达广西全州州城关外,入籍恩乡二十五都二图七甲,于明成化年间,祖辈迁至距州城六公里左右的福坪虾子塘立家,清康熙年间,来此地定居,取名德义村,因先祖号洛溪公,故村子又以其名号命名。

乾隆时期洛溪张家村里修建的1个大祠堂,另有分支祠堂5个。全村古色古香的房子甚多。过去是古青石板遍地。现仍存在着许多古桥、古石柱、旗杆石(也称甲石),村里遍布许多古迹。

图12-13,为考取功名的旗杆石,当地叫拴马石,据说有二十多处。

图14,石础

图15,古桥

洛溪张家村里历史悠久,先祖治家有道,教育有方,常以读书明理,尊辈长让,勤俭节约,互帮互助为传统,他们各房都有田产,丰年置田产修房子,灾年救村民,晚辈孝诤并举,读书的积极进取,学风旺盛。清康乾盛世时,发展迅速,据古碑文记载,全村明清期间先后考取邑(郡)痒生、员生等数十人,他们中有国子监太学生、成均进士、发进士、恩进士,分别在全国各地担任、教育、训导、督学、县尹等。村里最值得一说的要算是下图这个“张家书院”了。他是当年红军从这里路过歇息的地方,有资料说是590平方米。他是我至今见过全州乡下尚存的最大的书院。

图16,张家书院正面。张家书院原是村里的大祠堂,因村民崇尚读书,后改为书院。

图17,张家书院大门。

在该村张家书院的正门,悬挂着“张家书院”四个大字,门的两边写有对联:“周武秦皇楚汉隋唐天下敉平唯仗箭”“桑科仕商礼义廉耻国家事业要读书”。书院正厅悬有“正义堂”的匾。

书院内有两幅对联,一幅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另一幅很有文化味的对联是:“腰缠万贯莫若身怀薄技”“积金千两不如送子读书”。祠堂内,贴有许多古代科学家,如祖冲之、徐光启、宋应星、李善兰等画像。这些东西对后辈有很大的激励作用。该村读书氛围浓厚,解放后先后涌出30多位教师,在当地这是非常罕见的!下图为书院内的一幅对联:

图18-19,张家书院里面的对联。

洛口张家,真不愧为红色之最、书香之村!

告读者:本平台主要刊登反映桂北地区历史文化、人文地理为主要内容的稿件。欢迎 投稿:949568407@qq.com 。欲看旧闻,用手指长按下图二维码即可关注。

Hash:f151085badf3c76cfc9a70a674c0cca8d2eee90c

声明:此文由 桂林路边摄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