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长安建筑之谜

作者 :崔凯 孟欣

编者按:最近,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的热播,引起了观众对于唐代朝各个方面的关注,也包括唐代长安的建筑。从剧中可见,众多造型独具匠心的楼宇,整齐划一地分布在各个角落,华丽的闹市楼阁构成了长安的一百零八坊。唐长安建筑的风格特点是什么,又包含着怎样的文化内涵与审美观念?本刊特别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相关专家,从专业角度为读者解开唐长安建筑之谜。

唐长安城平面图,出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中国具有悠久的城市建筑文明,在历史进程的不同时期出现了很多领时代风气之先且壮观繁华的都城。在诸多都城中,唐长安城无疑是最为耀眼和夺目的一颗明珠。它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主要规划者是时任太子左庶子的宇文恺,城市面积达84.1平方公里,是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前所建最大规模的城市之一,更是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起点所在,在历史上象征着无与伦比的文明与辉煌。

大唐芙蓉园

百千家如围棋局,十二街似种菜畦

——象天法地的规划布局

唐长安城主要由宫城、皇城、外郭城及郭城东北的大明宫与禁苑组成,宫城居于正中之北,皇城居于宫城之南,外郭城内则有108座坊(唐高宗时分为110座坊)和东西两市,宫城主要由太极宫和位于东西的东宫、掖庭宫组成,其中太极宫是皇帝坐朝问道之所。皇城内布置有以三省六部为主的衙署百司,为中央办公机构所在。郭城内的坊是城市居民生活区,每座坊设有坊墙以围护,“逋亡奸伪无所容足”,坊内则有王公贵族、朝臣百官及普通士民的宅邸居所和宗教寺观、园林等建筑。

在创建伊始,规划者便独具匠心,将长安城的规划建设与天文地理、时间空间分别比附融合,宫城居中象征天极紫微星,全城一百零八坊对应天体中一百零八颗星宿之数,是为比附于天文。城中南北十三列坊,象征“一年有闰”(十二个月加一个闰月),皇城南排布四列坊,象征一年四季,是为比附于时间。规划者利用城内自然地形中的六条高坡为《易经》乾卦之六爻,并且各赋予其特殊含义,据《长安志》载:“初,隋氏营都,宇文恺以朱雀大街南北有六条高坡,为乾卦之象。以朱雀门街南北尽郭有六条高坡,象乾卦,故于九二置宫阙以当帝之居;九三立百司以应君子之数;九五贵位,不欲常人居之。故置玄都观,立兴善寺以镇之。”城东南地势高耸,决曲江池以厌胜,城西南地势低下,又建大庄严寺、大总持寺木塔以补益。整个城市内的大街皆是正南正北,功能分区明确,“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城市布局极其严整而有秩序,被后人誉为“一代之精制”,同时期的日本平城京、平安京便是模仿长安城而建。

大雁塔南广场

双阙连甍垂凤翼,梁家画阁天中起

——奢华精巧的建筑组群

依托于国家强盛的时代背景,唐长安城不仅有着整体宏阔的规划布局,在城中更有着不计其数的精美建筑组群。自初唐至晚唐,长安城中建筑营造活动从未间断。城中鳞次栉比、工艺精巧的建筑群构成了长安城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唐初名臣许敬宗在宅中造飞楼70间以游乐,其园林清幽,竟引得唐太宗为其家山池作赋,发出“虽有惭於溟渤,亦足莹乎心神”的赞叹。宰相诗人宗楚客(唐中宗时)家中建筑皆是以柏木为梁,沉香红粉粉刷墙壁,身份高贵的太平公主到其宅后都感叹:“观其行坐处,我等虚生浪死!”虢国夫人(唐玄宗时)在宣阳坊宅内的中堂装修极其奢华,房顶陶瓦之下又“乘以木瓦”,制作精致,以至能拔大树的暴风都不能将房屋损坏。宰相元载(唐代宗时)在城中两坊中建南北两宅,家中建芸辉堂,将出产于于阗国的芸辉香草捣成碎屑“以涂其壁”,又以沉香木为房屋梁架,金银为户牖。房内有屏风紫绡帐,以玳瑁水晶为押,以珍珠为络饰。“精巧之妙,殆非人工所及。”(《太平广记》载)

唐敬宗时在大明宫内修造一座清思殿,就使用“铜镜三千片、黄白金箔十万番”(《旧唐书》载)作为装饰,这在今人看来是很夸张的事情,却在今天的考古发掘中得到印证,在废毁1000余年后,该殿遗址仍出土不少铜镜残片和鎏金铜饰。唐武宗在大明宫内筑仙台,高150尺(折合今46米余),每日使神策军3000人搬土筑造,至今在大明宫遗址内仍遗留有高度近10米的仙台夯土。

不仅皇室权贵,在长安百姓中亦弥漫着追求华美的风气。玄宗时长安富户王元宝在家中建礼贤室,以沉檀木为栏杆,以碔砆(如玉之石)铺装地面,以锦文石为柱础,以大量铜钱砌筑于后园道路中以下雨防滑之用。(《开元天宝遗事》载)长安剔粪者罗会,“家财巨万”,其家“馆舍甚丽,入内梳洗,衫衣极鲜。屏风毡褥烹宰,无所不有。”(《朝野佥载》载)

较之于奢华宅邸,长安的宗教寺观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靖善坊的大兴善寺占尽一坊之地,其内殿宇“崇广为京城之最”,规制竟与皇家太庙相同;晋昌坊的大慈恩寺为“林泉形胜之所”,其中有元果院、太平院、塔院、三藏院、浴室院等,“水竹森遽,为京都之最”;延康坊西明寺方圆数里,“凡十院屋四千余间”,为都邑仁祠之最。永阳坊大庄严寺有高330尺的木塔,其寺“殿堂高竦,房宇崇深,周闾等宫阙、林圃如天苑”“天下伽蓝之盛,莫于与此”。普宁东明观,规模与西明寺相仿,“长廊广殿,图画雕刻,道家馆舍,无以为比”。长乐坊兴唐观系拆改大明宫、兴庆宫殿阁而成,后皇帝又赐钱千万,以壮其制,其观“北拒禁城”,规模之大,可见一斑。

修建过度精巧奢华的建筑在古今都不提倡,亦多为人所诟病。但就唐代的都城长安而言,在营造精巧奢华建筑背后折射出的却是唐时代精湛的建筑技艺和高度的文化自信。

十二街前楼阁上,卷帘谁不看神仙

——帝都的艺术世界

谈唐代艺术,都城长安是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历来王朝都城都是众多精英云集之处。他们工作、生活、娱乐于其中,创造了大量的艺术作品。就唐长安而言,略作梳理,比比皆是名震艺术史的大家翘楚宅第,如欧体开创者欧阳询宅在通化坊、褚体开创者褚遂良宅在宣阳坊,画家阎立本宅在延康坊、李思训宅在通义坊……这样一座处处皆是名家居址的城市,理所应当地成为唐代最高艺术水平的集中承载体。

虽然很多艺术作品随着时代变迁大多已湮灭,但在今天的西安城内仍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精彩,就书法而言,有唐玄宗《石台孝经》、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颜真卿《多宝塔感应碑》、柳公权《玄秘塔碑》等碑刻,都成为后世学习汉字的法书准则。一些流传至今的唐代书画真迹虽分散在各地博物馆,但从作者生平和作品本身的信息来看,无一例外地透露出其创作地就是长安,如唐玄宗《鹡鸰颂》(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欧阳询《梦奠帖》(今藏辽宁省博物馆)、颜真卿《祭侄文稿》、阎立本《历代帝王图》(今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韩幹《照夜白图》(今藏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至于长安城内寺观中的壁画雕塑等作品,今天虽已全部不存,但生活在唐代的文人似乎早有先见之明,将各坊内佛寺、道观中的名家壁画、雕塑如物品清点般一一记录,整理辑录而成《历代名画记》《寺塔记》等著作,吴道子、尉迟乙僧、张萱、张僧繇、王维等名字在书中频频出现,足以让今人仰慕赞叹。

而唐人在长安城的建筑中对所见艺术作品的生动描绘,更是让今人觉得如睹真迹,如常乐坊赵景公寺,南中三门里东壁上有吴道子所画地狱变相图,“笔力劲怒,变相阴怪,睹之不觉毛戴”;崇义坊招福寺有唐睿宗圣容院,院门外“鬼神数壁,画迹甚异,鬼所执野鸡,似觉毛起。”诸如此类,都让今人想象并感叹其辉煌壮丽。可以想见,与留存至今的同时期莫高窟艺术作品相比,唐长安城中的艺术作品之精美在当时肯定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Hash:877e147e54a56bcbcee7b19e48d57c72a4bcc69c

声明:此文由 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