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美术院:以学术展览季系列个展搭建人才培养的平台

【编者按】湖北省美术院队伍建设,素以培育高水平美术创作人才为中心。2017年肖丰履新湖北省美术院后,即推出了学术展览季系列个展,旨在提高艺术人才的文化修养和业务能力,创作有特色、高格调、重新意的美术作品,进一步加强学术研究及创作的深度和广度,扩大创作的规模和影响,加强管理、探讨艺理、增进交流、接受考评,致力于培养一支具有艺术活力、富于当代思想的美术研究与专业创作队伍。2018年,湖北省美术院相继举办了12位美术院艺术家的个展,近日,肖丰、陈波两位艺术家个展同期开展,借此契机,围绕湖北省美术院的学术建设,尤其是学术展览季系列个展,我报特别采访了湖北省美术院院长肖丰和副院长谢晓虹。

以学术展览季系列个展搭建人才培养平台

访湖北省美术院院长肖丰

□ 何鑫

中国美术报:您认为,湖北省美术院2018年12个学术展览季系列个展完成后效果是否达到预期?

肖丰:湖北省美术院有自身的传统和认知,与学院有很大差别。美术院一直把自己当做“国家队”,艺术家更多围绕着以国家为主题的文化任务进行创作,比如国际交流项目、院展、主题展等等。由于我先前在高校工作,更关注一个深层的问题:如果艺术家没有深入长久的学术积累,没有学术研究的方向,便很难为国家服务。美术院完成国家的任务是使命,画家们必须具有“职业画家”的身份特质。面对每天的艺术创作要有学术追求,这包括主题、风格、表现语言等方面。艺术创作不应流于表面,不是主题是“长江”,就去画大江大河;主题是“金山银山”,就去画峰峦山丘。主题不管怎么变,艺术家本人都应该有一套成熟的创作方式,用这套方式去讲好故事才有魅力。锻炼艺术家讲故事能力的方式就是举办个展。美术院的艺术家每两年举办一次个展,这是对职业艺术家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对学术的检验。此外,在两年的创作时间里,艺术家接各种各样的任务,在任务中取得的成果也可以在个展中得到展示。

学术展览季系列个展的首要目的是锻炼职业艺术家,办个展其实是一个学习过程。依托国家任务,经过院里锻炼,他们的作品可以走出美术院,走进各地区美术馆、画廊或者其他艺术机构,当他们名气大了、创作成熟了,再去讲述不同的中国故事、湖北故事,就会有更好的效果,所以讲故事的方式和创作的成熟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再从美术院的实际情况来说,当初布置个展任务的时候,很多艺术家表示压力很大,但是真正做完个展,大家都发现展览效果特别好。特别是12位艺术家中有7位是生平第一次办个展,大家在这个考验过程中也收获了宝贵的经历和经验。因此,学术展览季系列个展是对学术训练、学术积累的习惯的培养。

而在外界看来,各兄弟画院都觉得这个活动是一个内部门槛和平台,每位艺术家都必须跨过门槛,跃上平台,从而得到提升。系列个展也刷新了湖北和武汉地区对美术院的认识。此前,大家认为美术院的艺术家是一群以国家任务为创作主线的画手;而现在,每位艺术家有了独立艺术家的身份。就目前来看,我对学术季系列个展的效果非常满意,达到了预期。

中国美术报:在湖北省美术院人才培养方面,除了个展项目以外,是否还有其他形式? 它们与学术展览季系列个展之间有何关系?

肖丰:我们还会针对国家重大历史事件的节点进行创作,如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建党一百周年等等。面对这些重大任务更像是考试,它需要艺术家紧扣主题,并对选题、题材进行提炼。有的艺术家会用比较具象的方式呈现,有的艺术家会用意象的表达方式完成,但无论如何,每个人都得拿出平时训练时的成果进行“大比武式”检验。院领导会提前下达国家任务,及时进行交流研讨,让大家更好地领会主题,保证质量地按时完成任务。与个展的私人化、培养个人风格的形式不同,国家的主题展要求大家在自己知识范畴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作品。总的来说,个展偏向基础的积累,国家创作任务倾向于考试般的厚积薄发;前者体现每位艺术家的个人审美趣味,后者则考验艺术家抓取、提炼主题和完成任务的能力,两者相辅相成,都很重要。如果仅考虑国家重大艺术创作任务,忽略平时的积累,最终的艺术表现会十分单薄,甚至功利。艺术创作不是简单的客观呈现,而是经过艺术家个人审美的取舍后形成的精华。有了积累,才会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观察的视角和独立选择的判断。

中国美术报:湖北省美术院的发展现状如何?面临什么困难?

肖丰:湖北省美术院有着良好的传统,湖北美术事业的发展是从这里起步的。新中国成立以后,湖北的所有大家都从这里走出,上世纪大多数重要美术作品也从这里产生。此外,湖北几任美协主席、两任湖北美术学院院长及武汉画院院长也都是从这里产生。但是当我来到这里时,感到美术院有些没落。因为自改革开放之后,各地产生了很多新生代创作和研究群体,我院的艺术力量被分散,各地方高校、各个新成立的美术馆带走了我们很多艺术家。在这种局面下,美术院呈现出青黄不接的状况,老艺术家相继退休,而年轻艺术家又太年轻。人才的断代也是促成个展项目产生的因素,希望适当的压力可以为我院艺术家提供更饱满的动力,从而更好地投入到艺术创作中去。

中国美术报:2019年,湖北省美术院有什么工作计划?

肖丰:我们仍然会按照既定计划向前推进学术展览季系列个展。同时,明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会有主题展览及全国美展等大展,我院也会参与到其创作中去。此外还有我们的“‘长江万里情’湖北省美术院作品展”,这个展览围绕国家提出的长江经济带的开发和长江的环境保护展开。

推进学术品牌的制度化、常态化

访湖北省美术院副院长谢晓虹

□ 何鑫

中国美术报:从湖北省美术院的发展建设的角度看,您认为学术展览季系列个展的具体意义是什么?

谢晓虹:我院是成立于1965年的国家第一批公办画院。我来这里工作马上满30年了,是美术院发展的亲历者。学术展览季系列个展是肖丰院长上任后的重要举措,此前湖北省美术院更多关注大型的、主题性的展览创作。今年的个展共有12位艺术家参与,它既是我院推进工作的抓手,也是我院在培养人才过程中自主形成的学术品牌。我们把它变成一个制度化、常态化的工作思路,将学术展览季系列个展作为工作平台,让建院理念落到实处。我院有20多位艺术家,对艺术家来说个展是每两年办一次,对于美术院来说是每两年一个轮回。

中国美术报:作为学术展览季系列个展的重要策划者和执行者,请介绍下该项目实施的初衷和取得的成果?

谢晓虹:项目的产生也和目前美术院艺术家的自身特殊性有关。我们通过社会招考的年轻艺术家,他们大多是刚刚毕业参加工作的研究生,在创作方面还不够成熟,所以用学术展览季系列个展来推动他们的创作,促进出作品,出人才。同时为了完善我院艺术家梯队建设,我们也在引进一些在社会上有影响力的成熟艺术家,我院有中国画、油画、版画和水彩、雕塑4个创作室,每个创作室的创作能力各有不同,相对薄弱的就需要老艺术家带领年轻的艺术家。

学术展览季系列个展展示的是一段时期艺术家的创作成果,因此,每位艺术家都高度重视,倾尽全力。其成效体现在两方面。首先,从湖北省美术院的角度来说,个展使得社会更加认识了解我院的创作实力,建立起自主学术品牌;从艺术家的角度来讲,个展是一个压力转动力的过程,从而让他们的创作状态进入良性循环。在学术展览季系列个展开展的过程中,参展艺术家会得到美术院各方面的支持:首先,有专项资金的支持;其次,不论从媒体宣传、画册印刷,美术院都会帮助落实。这些都会从侧面激发艺术家的创作热情,而个体的提升也会带动美术院在学术地位上的提升,这其实是相辅相成的。

中国美术报:您在从事管理工作的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艺术家,您如何看待学术展览季系列个展?对自身个展有什么计划?明年会举办“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学术展览季系列个展是否会有所调整?

谢晓虹:学术展览季系列个展是我院的学术品牌,它最有意思的点在于每一个艺术家都各有面貌,正因如此它才精彩。作为艺术家我也身在其中,我的个展也在计划当中,通过个展回顾梳理自身的创作脉络,对于艺术家是很有意义的。明年是大展年,我院艺术创作主力会全力投入到备战状态中,但是学术展览季系列个展并不会因此被搁置,依然延续,只是明年聚焦于相对成熟的几位艺术家。湖北省美术院会把握好工作节奏,平衡好主题展和个展的进程。

个展心得(以个展开展顺序为序)

柳学智

研究对于绘画再创作的意义非常重大,如“抗战时期——傅抱石在武汉”“壮游两万三千——傅抱石武汉行”都是很好的研究主题并可以生发更多的创作构思与形式。我认为对傅抱石和他的绘画艺术要做进一步挖掘和价值的发现,其艺术作品审美的广泛认知,仅仅是一个开始。随着研究的深入,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到来,傅抱石先生的绘画会在全世界得到更多的传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推动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实践者。

柳学智 长江万里情写生之重庆龚滩 中国画 69cm×140cm 2017年

徐晓华

“意蕴情深——徐晓华中国画作品学术展”共展出我1993年至今创作的中国画作品80余幅,既有鸿篇巨制的工笔花鸟,也有笔精墨妙的写意小品,其中涵盖我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铜奖的《玉米地》等多幅获奖作品。

近一个月的跨年展圆满成功并获广泛好评,大家一致认为我作品中营造出了超凡脱俗、悠远空灵的意境,犹如中国画中的一股清流,并对我独创的“意象工笔”给予了喜爱与肯定。

徐晓华 玉米地 中国画 175cm×155cm 1999年

秀林

我的个展展出的作品虽是只言片语,但代表了我一段时期的心路历程,看似无序,实则有内在情结上的关联,无论是题材还是绘画语言上,是这些年阶段性的小结。怀抱对生活的敏锐感知,对人性、生命存在的善意关注,我目识心记,用心找寻。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故以“羁旅行路”为题,以鞭策自己在艺术践行道路上的不忘初心……

柳秀林 家园 中国画 200cm×185cm 2017年

王丹

我的个展作品,既有对原有艺术创作方式的深化探索,又包涵我对新的艺术语言的尝试及研究。我认为这些作品虽未成熟,但是贵在真诚。其间既有各位师友对我的肯定及鼓励,也对我的不足提出了许多新的期许。这于我而言是十分宝贵的建议,对我的创作大有助益。艺术创作是一个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的美妙过程,我将继续坚持工与写并重的创作状态,遵循艺术发展的自身规律,重拾行囊,认真向传统学习。

王丹 丝路巴扎 中国画 180cm×190cm 2017年

何波

我的作品定位“以画传情”,主要以水墨人物画来传递我对社会的认知和感受,希望自己创作刻画的人物在真善美的挖掘与表现上能让观众产生共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不忘初心,在中国画水墨人物创作中砥砺前行,创作出更多具有东方意象性的美术作品。

何波 筑梦江城 中国画 98cm×180cm 2017年

雷维

“空”是纯净审美静观的形象氛围;“灵”则是对象与表现的自由往来。“空”与“灵”的结合是在纯净、虚静、清静的气氛中透露出生命灵气的艺术境界。是有生命力量的充溢丰盈,是现实生活的广大和深邃。“空灵和充实是艺术精神的两元”,“空灵”是由“心远”接近“真意”。“充实”,则是来自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情感的丰富。“空灵”和“充实”是物质与精神世界的链接,是艺术创作中拓展看待事物的角度和事物深度的一种有效途径。

雷维 他们终究会长大,我们终究会变老 中国画 197cm×194cm 2014年

张漫

我画水彩多年,一直坚持作品要有自己的面貌,力求与众不同,有时候不被认可也有迷茫的感觉。但展览中,凡是明显带有我个人风格的作品,多是受到同行和观众肯定的。并且将我多年创作的不同面貌的作品集中展示,让大家对我的艺术创作有了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也得到了许多专家学者的肯定,増强了自信。此次个展对于我个人而言,收获满满,在总结的基础上更加明白未来的前进方向,在以后的创作道路上会走得更踏实更坚定些。

张漫 溪水欢歌 水彩 105cm×75cm 2013年

刘洪玲

对于一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举办个展无疑是对自己的挑战,但也给自己带来了动力。在整个展览的过程中,我对自己的创作思路有了更整体的认识,对于以后的方向更加明确。更进一步认识到作品与展览之间的关系,展览也是自己作品的最终完成。在展览中最重要的是作品本身,作品的质量与深度、格调与品位是画展的灵魂,通过本次展览也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更清楚深刻地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为人民创作与服务的艺术家的职责,要积极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艺术精品。

刘洪玲 博尔塔拉的午后 水彩 195cm×110cm 2016年

朱健翔

我的版画作品,希望能以一个比较宽广的视野,强调对于生存、环境、人性的关注。同时,也希望通过对中西方传统版画的深入研究,拓展版画技术,以“灰调”木刻特有的写实呈现,塑造现实主义绘画中的典型形象,并且赋予传统现实主义以新的审美特质。由于创作方式的特殊性,我的每一幅作品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我也努力争取把我的每一幅作品做到极致,这导致我的作品数量相对较少。

朱健翔 截面之十一·宽度 版画 60cm×150cm 2013年

李楠

我将这次展览看作是我人生当中第一阶段的总结和回顾,给我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后的第一个小阶段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总结此次个展,对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我接受,并且自认为已经尽我的能力去完整地实现它,也算对自己阶段性的交待。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是你们让我人生中的首次个展成功举办并完美落幕,在今后的艺术道路上,我会继续保持着心里的一团火,追求我艺术的梦。

李楠 青涩 No.3 版画 100cm×67cm 2018年

陈波

做“个展”是艺术家理所应当的事情。可以全方位检阅作者一段时间以来的工作是否有效。我的展览开幕之后的最大感想就是希望这样的事情自己可以更有章法和规划地持续做下去,把自己的工作不断推进,推进到足够诚恳的地步。过去我一般会认为做到诚恳不难,难的是你无法左右机缘。现在我认为要做到诚恳真的很难。应该是经历了一些事,不再单纯,不单纯的诚恳,只是在做戏。而机缘总会有,只要你能学会等待。

陈波 一群鸡和两只鹅 油画 200cm×300cm 2018年

肖丰

我的个展“月圆花好”作为湖北省美术院的学术季系列个展的一部分,我拿出了自己近几年的作品,其中最新的一批作品是我到湖北省美术院工作后创作的,是我从教学身份转变为创作身份后的新尝试。举办个展就是锻炼艺术家讲故事能力的方式。美术院的艺术家每两年举办一次个展,这是对职业艺术家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对学术的检验。

肖丰 太湖石 油画 180cm×140cm 2018年

Hash:0c65e6ea86d32b24dcd7c7c1ed621130fd23ad09

声明:此文由 中国美术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