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军营百科③︱赤柱,香港最南端的军营

赤柱营区,是香港保卫战中最后的战场。

发生在这里的战斗充分说明,

英军在投降前依然有足够的抵抗能力,

只是他们最终选择了缴械投降。

赤柱炮台——最后的抵抗

赤柱炮台见证了英军最后的抵抗(胡小姐拍摄)

香港岛最南端的赤柱半岛,临海而建的赤柱炮台气势磅礴,居高临下扼守着东博寮海峡,直面辽阔的南中国海。登上一号炮床,规模宏大的战备工事可藏纳百余名官兵同时作战;远望二、三号炮床,曾经的防卫工事已经改为卫星通讯站,建有成群的卫星通讯天线,是港岛对外联络的通信枢纽。

赤柱炮台兴建于1937年,主要用于防范敌军从香港岛南段大规模登陆,3个炮床上各放置一座9.2英寸口径的重炮,分别由摩星岭炮台和歌赋炮台迁居而来。事实上,在二战爆发以前,英军新建新的炮台、将海防炮移来移去的事情,倒是经常发生。

八间屋(网络图片)

为了兴建赤柱炮台,港英当局为居住在这里的原住民兴建了新的住屋,以换取他们的搬迁。这些房屋,就是今日的香港二级、三级文物——八间屋。这些平房时至今日依然有人居住,时常还有游客前来感受香港客家人的日常生活。

赤柱炮台建成之后,立刻成为了香港岛南段防卫的要塞,开设了港岛东海岸射击指挥部。士兵们经常在此操练,试射炮弹的声音经常在海面上回荡。黝黑的炮口指向了东博寮海峡,扼守着香港海上交通的要道。

赤柱炮台使来犯日军造成了较大的伤亡(胡小姐拍摄)

1941年12月20日至25日,日军与驻港英军在港岛进行了激烈争夺。英军主力分为东旅、西旅两个部分,在日军的打击下,顾头不顾尾,相继丢失炮台山、金马伦峡、马己仙峡、礼顿山等防线,兵力基本龟缩至太平山部分阵地和赤柱半岛一带。

如前文所述,在日军铁蹄的碾压下,东旅指挥部被日军攻陷,旅长阵亡。西旅指挥部则被日本人追着屁股打,一步步向南迁移,一直迁到了赤柱军营。

最为致命的是12月23日,日军攻陷港岛最大的水库—大谭水库,守卫水库的义勇军第三连全部战死;25日,日军攻陷英军守卫的最后一个水库——黄泥涌水库,彻底切断了英军东旅和西旅。此时,维多利亚城内水源、煤气、电力全部中断,卫生环境日差,传染病横行,日空军不时轰炸,不少市民死亡。

1941年12月25日,这一天在香港被称为“黑色圣诞节”。25日下午,在日军前锋部队抵达港督府前的花园道时,港督杨慕琦宣布英军投降。傍晚,港督杨慕琦、驻港英军三军司令莫德庇少将等港英当局高官乘坐天星小轮横渡维港,来到设在九龙半岛酒店的日军指挥部。

英军在半岛酒店向日军投降(王残阳拍摄)

半岛酒店因为盟军的空袭而停电,在336房间,烛光映照着杨慕琦惨白的脸色——他成为1781年英军将领康沃利斯向美军投降以来,英国160年历史中首位因失守殖民地而投降的官员。这些港英高官当即被软禁在半岛酒店,后来被关押至多个不同监狱。直到二战结束,解放中国东北的苏联军队,无意中在沈阳战俘营发现了杨慕琦,他才得以恢复自由。1946年,杨慕琦复任港督。

在港督下达投降命令后,绝大部分英军举起了白旗、放弃了抵抗。驻守赤柱的东旅指挥官华里士准将虽然接到了投降命令,但是他却不敢相信,因为此前,他对港英高官反复宣称的“英军会战斗到最后一个人、最后一颗子弹”深信不疑。

华里士准将要求进一步确认消息。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电话线被猛烈的炮火打断。面对着华里士的质问,电话听筒里一片死寂,没有人能够给他答案。

华里士准将便继续指挥赤柱炮台的3座9.2英寸口径大炮猛烈轰击日军,造成了日军较大伤亡。直到26日凌晨,华里士的副官将投降手令带回,东旅才宣布投降,并交出了所有的武器

赤柱军人坟场,安葬着在香港保卫战中阵亡的盟军将士(网络图片)

在香港保卫战中,英军共计有1679人死亡,1042人失踪,10818人被俘;日军则有692人死亡,1662人受伤。驻港英军司令莫德庇,受到了日军指挥官酒井隆中将的鄙夷和嘲讽,因为日军认为,近八成的部队放弃抵抗、向敌军投降,是一个军队指挥官的耻辱。而英勇抵抗的加军罗逊准将,则得到了日军的尊重,其遗体被日军安葬于牺牲地,并立碑纪念。

日军占领赤柱炮台后,把战火中损毁的工事进行了修理,并大肆加固了阵地,扩充了驻守的炮兵规模,用以对抗盟军的进攻。1945年日军投降后,英军重新进驻赤柱军营,直至1997年7月1日由驻香港部队驻守。

去过赤柱的人都知道,通往军营的马路十分狭窄而陡峭,特别是两辆巴士会车的时候,两车之间的距离可能就不足10厘米,坐在车上就仿佛迎面撞击一样,真是吓出了一身的冷汗。但是这些大巴车司机技术十分娴熟,操作自如,真可谓是螺蛳壳里做道场,本领那可是杠杠的。然而,这些巴士要想在狭窄的山道上调头,必须要进入赤柱军营内,才能做到。直到2001年,特区政府在军营门口兴建了巴士回旋口,这才解决了巴士调头的难题。

赤柱炮台的驻港士兵 摄影:杨琼(网络图片)

驻香港部队进驻赤柱营区后,经常在赤柱炮台举行现场教育,引导官兵重温那段屈辱的殖民和侵略的历史,并组织宣誓仪式。赤柱营区还数次向香港市民开放,使得普通百姓也能一探军事禁区的风采。

赤柱炮台上空的海风徐徐吹拂,饱经沧桑的古老工事仿佛在向人们讲述这样一个道理:有血性、敢亮剑,是一支军队能够战胜强敌、夺取战争胜利的精神支撑。对于军人来讲,时刻都要保持横刀立马的豪气、敢打必胜的底气、舍我其谁的霸气、宁死不屈的勇气,甘愿为守卫神圣的国土打出最后一颗子弹、流尽最后一滴血。

(本稿部分内容原载于《看历史》2015年第9期。)

Hash:5c7ea6414f0e7e96d534d414f1d51408fb7319f9

声明:此文由 王残阳说历史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