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古村发现完整清代石牌坊 三处摩崖石刻有200多年

保存完好的清代石牌

阴刻 “高岗” 大小半米见方

朝阳石刻

章丘市文祖办事处境内有丰富的自然、 人文景观, 中国最古老的长城—— — 齐长城, 是全省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 位于文祖东部山区深处的郭家庄是一个具有350多年历史的古村。 日前,该村新发现三处保存完好的清代摩崖石刻, 分别是凤凰嘴的 “朝阳” , 东北岭的“高岗” 和一处 “问童子处” 石刻。

石刻位于村东山

“我们村新发现的摩崖石刻共有三块, 分别是凤凰嘴的 ‘朝阳’ ,东北岭的 ‘高岗’ 和一处 ‘问童子处’ 石刻, 距今已经有200多年历史, 是和我们村的郭氏家庙建设同期的。 ” 5月11日上午, 记者来到郭家庄村探访时, 该村郭氏后人郭乾坤热情地介绍说。

根据家谱和村里遗存的碑刻记载, 清嘉庆八年(1803年), 以监生郭存龙为首, 由老者郭云平, 善人郭云治、 郭曰龙、 郭海龙等21人组成的团队开始重修家庙。 当年季秋, 在族人的期盼中, 一座气派的祠堂, 大功告成。

“祖先的灵魂有了安息之地,尊祖敬宗有了活动场所, 郭氏家族的老少爷们都喜形于色, 全村一片欢腾。 ” 郭乾坤说, 为了纪念这一家族的重大事件, 接着, 由秀才王克俊撰文, 郭氏七世祖、 埠东村的郭兴宗书丹, 石匠崔佩雕刻的庙碑,在庙前竖起。

除此之外, 家族的人又在村北的山上修建了两处摩崖石刻 “朝阳” 和 “高岗” 。 石刻是由秀才郭兴宗书丹, 石匠崔佩雕刻。 至于 “问童子处” 石刻, 只听说是清代石刻, 至于为何事而刻, 并没有留下确切的记载和传说。

走出村子不远处, 郭乾坤的弟弟指着旁边的山崖说, 一处石刻就在崖壁之上。 记者登上山崖查看,果然发现, 在一处树林下的石壁上, 有阴刻的 “高岗” 二字, 每字的大小近半米见方, 十分醒目。

走下山崖, 沿着盘山路接着往东约100米处, 就看到路北山崖峭壁上的 “问童子处” 石刻。 该石刻十分古朴, 风化比较严重, 但字迹仍十分清楚。 沿山道攀爬十几米高,就看到了阴刻的 “朝阳” 二字, 字体大小、 风格和 “高岗” 二字相似。

石刻或为家庙 “四至” 位置

“这几处摩崖石刻为什么之前没有被大家发现呢? ” 郭乾坤的弟弟解释说, 在没有修盘山公路前, 此处几乎人迹罕至, 所以不广为人知, 就是他本人几十年也没有来过这里。

对于为什么要修建石刻, 郭乾坤解释说, 祖先崇拜, 是古人的一种精神追求。 阳间人们家庭的房屋有四至, 祖宗灵魂的安息之地也要有四至。

以前, 在摩崖石刻山下, 有郭氏家族的祠堂, “东到朝阳, 西至高岗; 北到北崖山, 南至河崖滩” , 这就是郭氏家祠的四至。

四至确定后, 在此范围内不许任何人再开山放炮, 乱挖乱建, 砍伐树木, 以示对祖先的尊崇。

他说, 根据郭氏家谱和现存的碑刻记载, “朝阳” 和 “高岗” 两处摩崖石刻是在家庙建成的当年, 确定了家庙的四至后雕刻的, 已经有200多年历史了。

一同前去考察的济南民间碑刻研究专家黄鹏说, 他以前到过该村两次进行古迹考察, 也没有发现这几处摩崖石刻, 这次看到很是高兴, 又让他多收录三块石刻。

古村还有清代石牌坊

“除了摩崖石刻, 我们村的老街上还有济南地区保存完好的清代石牌坊, 以及古井、 古桥、 古碑刻、 古石板路、 老院落等遗存。 ” 看完摩崖石刻, 郭乾坤又带记者来到村中老街的石牌坊前, 边走边给记者介绍村子里的古迹遗存。

该牌坊是清朝从九品、 翰林院待诏郭存龙为母亲所立的 “张氏牌坊” 。 牌坊坐北朝南,用花岗石建成,高约8米,宽约3 . 5米。 牌坊顶端两边分别雕刻有一条螭龙,中间有宝葫芦形状。 下面的长方形雕花石块刻 “圣旨” 二字。 “圣旨” 下面仍为两条螭龙分列左右,中间刻有 “名标天府” 四字。 往下是一条横石,上刻有 “爵秩峥嵘” 四字。 再往下的横石刻有“ : 貤赠登仕佐郎翰林院待诏郭云修孺人张氏坊皇清道光岁在壬辰” 。 两边竖立的石条刻有一副楹联,右联为 “宠锡孝思黄麻诏” ,左联为 “恩荣家庆紫泥封” 。

“我为我们村的历史骄傲, 我们要保护好现存的古建筑和历史遗存, 造福子孙后代。 ” 带记者看完该村的古迹遗存后, 郭乾坤颇为自豪地说。

Hash:f2443c70d9d9d99a11304d86dfdd954aa6facbd9

声明:此文由 章丘生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