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地标!亚洲首间国际级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M+隆重开幕

南都记者获悉,备受瞩目的亚洲首间国际级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M+,近日在香港西九文化区向公众开放,并将连续三个星期五、六、日举办一系列开馆庆祝活动。

出席揭幕仪式的嘉宾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秘书长王松苗、西九管理局董事局主席唐英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务司司长李家超、 M+董事局主席罗仲荣、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副主席夏佳理、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民政事务局局长徐英伟、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行政总裁冯程淑仪和M+博物馆馆长华安雅。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M+博物馆是本地和国际视觉艺术界期待已久的旗舰项目,其规模在亚洲首屈一指,存置及展示涵盖香港、内地、亚洲以至其他地区的视觉文化馆藏。展望不久将来,随着预计在明年中开幕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落成启用,连同早前扩建翻新后的香港艺术馆,维港海滨将出现三座各具特色的顶级博物馆,成就香港拥有一个世界级视觉艺术博物馆群。”

摄影:Kitmin Lee

香港最新地标级建筑

M+是位于香港西九文化区的视觉文化博物馆,致力于收藏、展示与诠释二十及二十一世纪的视觉艺术、设计及建筑、流动影像,以及香港视觉文化,以香港中西荟萃的历史特色为基础,从身处的斯时此地出发,为二十一世纪亚洲创立一座别树一帜的新型博物馆。

据介绍,M+大楼占地65,000平方米,由世界知名建筑事务所Herzog & de Meuron的全球团队联同TFP Farrells和奥雅纳合作设计,是极受瞩目的香港地标,既有宏伟壮观的建筑外貌,而大楼虽置身城市景观中却极为通达开阔。

摄影:Kitmin Lee

这座坐落于维多利亚港海滨气势磅礴的建筑物,采用了引人注目的陶瓦覆盖纵向大楼,其南面外墙更设有多用途LED显示系统,用于展示与M+有关的各种内容,令这座博物馆成为香港城市面貌中别树一帜的风景,为香港璀璨的夜景增添活力。

重量级开幕展览和庆祝活动

M+拥有卓越的视觉艺术、设计及建筑,以及流动影像收藏,分别来自中国香港、大中华区、亚洲以至世界各地。开幕展览将于博物馆三十三个展厅及其他展览空间呈献约 1,500 件馆藏作品。

香港M+的地下大堂,摄影:Kevin Mak,© Kevin Mak ,图片由Herzog & de Meuron提供

香港M+的二楼中庭,摄影:Kevin Mak,© Kevin Mak ,图片由Herzog & de Meuron提供

博物馆的开幕展由六个专题展览组成,体现M+馆藏的各个重点领域,展示博物馆由2012年开始搜罗的M+藏品系列,让观众了解当中以跨界别、跨地区为核心的主题与叙事。这些展览分别为——“香港:此地彼方”(位于地下大堂展厅)──展览分为“此地”、“身份认同”、“地方”、“彼方”四章,展现香港这座城市的演变及自1960年代起至今的独特视觉文化。

地下大堂展厅“香港:此地彼方”的展览现场照片,摄影:M+郑乐天,图片由香港M+提供

“M+希克藏品:从大革命到全球化”(位于二楼的希克展厅)──按时序回顾1970年代至200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

希克展厅的“M+希克藏品:从大革命到全球化”的展览现场照片,摄影:M+郑乐天,图片由香港M+提供

“物件‧空间‧互动”(位于二楼的东展厅)──按主题与时序探讨过去七十年的国际设计与建筑,以及作品与我们今天生活的关联。

东展厅的“物件‧空间‧互动”的展览现场照片,摄影:M+郑乐天、梁誉聪,图片由香港M+提供

“个体‧源流‧表现”(位于二楼的南展厅)──从亚洲视角探讨战后国际视觉艺术的叙事。

南展厅“个体‧源流‧表现”的展览现场照片,摄影:Kevin Mak,© Kevin Mak ,图片由香港M+提供

“安东尼‧葛姆雷:亚洲土地”(位于二楼的西展厅)──一项由数以十万计泥塑雕像组成的大型装置作品,由享誉国际的英国雕塑家安东尼‧葛姆雷和广东三百多位村民于2003年花五天共同制作,反映中国的辽阔土地和庞大人口。

西展厅的“安东尼‧葛姆雷:亚洲土地”的展览现场照片,摄影:Kevin Mak,© Kevin Mak,图片由Herzog & de Meuron提供

“博物馆之梦”(位于二楼的合院展厅)──从M+构建的独特亚洲脉络探索全球概念艺术。

访客进入大堂展厅后,首先会欣赏到书法家董阳孜创作的全新委约作品。专门用于展出大型装置艺术的“潜空间”则以艺术家陈箴和傅丹的作品亮相。梁慧圭受M+委约创作的新作,展现了以金属铃铛组成的长长链条,高高低低地从天花板悬垂而下。M+幕墙将呈献馆藏的影像作品,以及文森‧布罗凯尔的十集动画作品《博物馆是怎样建成的》。

“M+委约新作:董阳孜”的现场照片, © 董阳孜,相片由郑乐天及梁誉聪提供,M+,香港,摄影:M+郑乐天,图片由香港M+提供

为庆祝博物馆开幕,M+将于开放后首三个星期五、六、日举办一系列特别活动,包括导赏团、工作坊、感官体验、现场展演、放映会和网上活动。大台阶将放映纪录片《M+诞生记》,并呈献《M+艺活 x 香港芭蕾舞团——五小舞作》。

M+多媒体中心,摄影:Kevin Mak,© Kevin Mak ,图片由香港M+提供

M+还为来自不同背景和社区的家庭与观众举办特设的学习活动,让他们能尽情享用这间视觉文化博物馆的丰富资源。访客亦可于多媒体中心探索M+的流动影像藏品,观赏艺术家创作的录像,其中包括知名多媒体艺术家白南准的相关作品。M+戏院将于明年初开放,包括三个可容纳不同观众人数的放映厅,为香港艺术电影景观增添独特的风采。

接下来,M+所有访客均可在开幕日起计十二个月内免费参观M+展览。专题展览、活动及电影节目或须额外购票。有关M+登记、开放时间及开幕活动的详情,请参阅M+官方网站。

M+会馆,摄影:Winnie Yeung @ VISUAL VOICES,© Winnie Yeung @ VISUAL VOICES,图片由香港M+提供

香港M+,摄影:Kevin Mak,© Kevin Mak ,图片由Herzog & de Meuron提供

西九管理局董事局主席唐英年表示:“M+的开幕是西九文化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为香港在日后成为世界领先的艺术中心奠定重要基础,同时为本地、亚洲地区及国际访客提供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M+将和西九文化区的其他文化艺术设施,共同为访客缔造完整而全面的文化艺术体验,并在全球疫症大流行结束后,与区内和国际文化伙伴协力振兴香港旅游业。”

M+董事局主席罗仲荣表示:“多年来,M+一直透过购藏作品,支持香港和中国内地众多艺术家的事业发展,并借着提供奖项、委约创作和举办展览,培育扶掖新晋艺术家。M+是亚洲首间全球性的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它落成开幕能使我们的工作更上层楼,令区内艺术家、创作者、创意产业工作者和博物馆专业人员的职业生涯更加丰富多彩,并促进香港与世界的文化交流。”

M+博物馆馆长华安雅表示:“M+的愿景是要建立一个学习社群,通过视觉文化鼓励同理心、尊重、多元视角和创造力,让所有观众都能从中受益。M+提供一个开放、包容的平台,以及新颖的学习体验,致力于创造一种将人、物和空间联系起来的活跃文化。我们希望博物馆能够启发本地居民和来自世界各地的访客。”

香港M+的地下大堂,摄影:Kevin Mak,© Kevin Mak ,图片由Herzog & de Meuron提供

香港M+,摄影:Edman Choy,图片由Herzog & de Meuron提供

香港M+,摄影:Kevin Mak,© Kevin Mak ,图片由Herzog & de Meuron提供

(来源:MPlus博物馆)

Hash:0b74130c2bcc79e5565b557c7def8c75a1847a01

声明:此文由 南方都市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