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视野讲座丨走进电影中不同时期的澳门

为了使同学们更深入地理解华语电影文化,了解澳门的人文风情和发展历史,5月30日下午,刘茉琳博士于花都校区教学楼517开展了主题为“华语电影中的澳门”的学术视野讲座。团委梁莘老师主持本场讲座,各院系的学生代表认真聆听了讲座。

主讲人介绍

讲座上,刘茉琳博士先简略地介绍了澳门的发展背景,随后展开讲述了澳门不同时期的电影形象,即早期的赌城形象、回归之前的游子形象以及回归后不断成长的形象。在介绍澳门早期形象时,她从“命运能否翻盘”、“香港人的‘后花园’”、“西方东方的认识”三个问题着手,讲明这一时期澳门在华语电影中主要起到铺垫背景的作用,电影导演主要侧重于从想象层面捕捉澳门的文化景观以及人文心理。

随后,刘茉琳博士以《七子之歌》引入回归前的澳门形象这一主题。她提到此时期澳门处于微妙的状态,在“九七”回归前的华语电影情感则基本以黑暗、彷徨、茫然、风雨飘摇为主。在这一时期,香港有大量影视作品都不同程度地折射出澳门的影子。

最后,刘茉琳博士指出回归后的澳门进入电影的成长阶段。此时期的澳门电影形象不再局限于前期的赌城形象,而是尝试转变为温馨浪漫、哥特式审美等创作风格。此时的澳门电影人物形象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大量澳门本土电影也在此时期相继出现。

通过此次讲座,同学们加深了对澳门电影的发展史的了解,更深刻地体会到不同时期澳门在影视作品中的形象变化,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利于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撰文:黄雪莹

配图:梁承坚

排版:萧婷华

初审:陈铎升、梁妍、王篷涛

Hash:63fab1cae3e6dc2f95856e3039f34d1f2c46a28f

声明:此文由 广州工商学院团委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