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人,还记得我们度过的童年吗

一年一度的儿童节又到了。

北海人,还记得我们的童年吗?来回忆一下吧!

那些年,北海人玩游戏前用“石球、沙煲、水”决定顺序。

现在的小朋友用“哦----嘿!”或“石头、剪刀、布”来决定顺序。

“哦---嘿”是什么?几个人人围成一圈,手拍胸膛念“哦---”,然后一起喊“嘿!”并伸出手,看正手和反手的数量,数量多的出局。

那些年,捉迷藏的重点是“藏”和“回盘”。因为被找到就算输,有的人会躲很远。为了不让别人跑几条街去“藏”,往往会限制躲藏范围。

现在,捉迷藏多了一种玩法,重点是“捉”,找到人不算,捉得到才算。所以现在的小朋友不用跑几条街去“藏”了,就躲在附近,被找到也不怕,只要跑得快,永远是赢家。

风筝,那些年,风筝是自己手工做的。一张报纸,两根竹片就能做一个简单的风筝。现在的小朋友可不会做风筝了。

那些年,竹蜻蜓是真的用竹子做的。一般是爸爸或爷爷的手艺。

那些年,不好好上课,偷偷用粉笔在课桌下雕刻

小人书

那些年,中山路是小人书摊最多的地方,2分钱看一本。现在的小朋友就幸福了,图书馆、书店里的书随便看。

那时候的小人书封面都是这样的。

那些年,女孩子会玩跳房子。在地上画一个房子,几个人就能玩半天。

女孩子还会跳皮筋。皮筋的高度从脚踝到膝盖、腰部、胸部、颈部,最后到用手高举,难度越来越高。大多数人一般到颈部就是极限了。

皮筋可以是一根,也可以是两根。一个人也能玩,绑在椅子或电线杆上就可以了。

还记得口诀吗?“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请你马上就开花,马兰开花二十一!”

扔沙包,那些年,我们的沙包是自己缝的,里面要放破布和适量的沙子,太轻不好扔,太重砸痛人。

现在的小孩用废纸捏一团,外面缠上透明胶布,这样就做出“沙包”了。

滚铁圈,玩的人不多。

自制木头滑板,三个轴承就能做出一个滑板,坐在上面冲下坡是很帅气的。北海的滑板是把方向舵做在滑板上面的。

那些年,我们用28寸或26寸的自行车来学车。

翻绳子,还别说,翻绳子真能翻出花来。

三八线,现在的小学生还画吗?

弹珠,

那些年,我们会在泥地上画一个直径约1米的圆圈,不能挑硬土地,地上必须得有一层薄沙土,圆圈中央用坚硬的瓦片或石头钻出一个小洞。从圈外把弹珠弹向小洞,近者优先攻击,把对手的弹珠撞出圈外就能赢得对方的弹珠。那时候,饭波(白色弹珠)是最受欢迎的。

打弹珠有两种手法:拇指打法和中指打法。

那些年,我们流行把弹珠放在蜂窝煤炉上烧热,用火钳夹起迅速放到冷水里,立刻就能变成好看的珠子。

那些年,我们流行把铁块放到蜂窝煤上烧红,然后埋到沙子里,据说能变成磁铁。反正我是没有成功过,倒是存了一堆磁铁。

米花机,还记得吗?“嘭”的一声巨响,烟雾弥漫中,大家欢呼着围上去买米花。

那些年,弹弓和陀螺是自己削的,要想完成一个好看点的弹弓,得用铁片小刀慢慢削一个月。削陀螺难度更大,往往是找人帮“车”的。

抛石子,手大的人往往比较占优势,比如我!

那些年,我们的歌词本。

那些年很流行的“香片”,很多大人都会放一片在钱包里。

露天电影院,舔着甜筒坐着滚烫的水泥凳看电影是最幸福的,遇上下雨了大家挤在雨棚下继续看。

滨城电影院, 《超人》第一部就是在这里看的。

少年宫的奔月火箭。物以稀为贵,要排队才能玩到。

少年宫远景。少年宫溜冰场,不知摔疼了多少人的屁股。那时候少年宫里开着全北海唯一的电子游戏厅,大金刚、坦克大战是最受欢迎的游戏。

看到鱼塘中间的桥吗?现在桥变成了北部湾路。桥两边的鱼塘变成了凯旋大厦与老和安。左上角绿色的菜田是菜园里。

菜园里的大水沟,能跳过大水沟的人,会得到小伙伴赞赏的目光。大水沟是一个捞红丝虫的好地方,也是捉菩萨魔的好去处。如果想捉大鱼,两边一拦,准跑不了。菜园里常常会有草花蛇出没,偶尔会看到被打死的蛇扔在田边。

图片非“大水沟”

那些年,北海还有运河,很多人去运河捉鱼或游泳。

摄影:雄哥

那些年,这种玻璃球在北海很常见。有的人会在上面开个口子,用网袋装着,放家里当罐子使用。但在我眼里,这是一个很高大上的鱼缸。

长大后我才知道,这是渔民用的浮球

中山公园正门的花坛,是北海拍照率最高的地点之一

北海人,你还有什么童年回忆,留言告诉小编吧。

Hash:79614bd0505df23766de65cb9e387089869f1eb6

声明:此文由 合众驾校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