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彭阳过去和现在的窗口

来源:彭阳县广电局

彭阳博物馆正式开放后,既满足当地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又成为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重要的旅游景点,彭阳博物馆还成为对外宣传彭阳的窗口,推动彭阳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建筑面积达11200平方米的彭阳博物馆,是一座集文物收藏、展览、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目前开设了6个展厅,展出的文物有2000多件,藏品有7000余件。其中,属于国家一级文物的,就有12件,二、三级文物则多达560件。  

彭阳,具有较为完整的历史沿革和文化传承,丰富的历史资源、珍贵的出土文物众多。不仅发现了距今数千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而且发现了距今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石器。至于新石器时代遗址那就更多了,仅已经发现的就有四五十处之多,而且有文物出土。在彭阳县发现的距今几千年人类居住的窑洞式房屋,依然保存了白灰墙裙,坚硬、光洁、平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类的生存状态。姚河塬发现的西周时期的诸侯王级的墓葬群及大量出土文物,更是颠覆了“周文化未过陇山”的结论,证实早在西周早期,周人就已经翻越了六盘山。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秦惠文王消灭了这一带的义渠,彭阳及周边地区更是正式纳入中原的版图。至今,战国时期修筑的秦长城,还横卧在彭阳的大地上。

彭阳还是历史名人荟萃之地,有资料显示,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成吉思汗、忽必烈等都曾到过彭阳一带,东汉史学家班彪所作的《北征赋》,也记述了他亲临彭阳的经历和感慨。三国西晋时期著名医学家、史学家,有针灸鼻祖之誉的皇甫谧,就出生在彭阳县。唐宋元明清时期,彭阳县的经济、文化都得到了发展。汉代城郭北魏造像、北宋石窟、明清驿道,都在这里留下遗迹,也丰富了彭阳的文化内涵。到了当代,彭阳县又孕育了比较丰富的红色文化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曾经过这里,毛泽东曾夜宿古城镇小岔沟、乔家渠,写下了历史名篇《清平乐·六盘山》。

彭阳博物馆现在开设了“茹水遗珍”“红色记忆”“今我彭阳”等6个展厅。其中,“茹水遗珍”分为史前、先秦、秦汉、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6个单元。笔者看到,这里有远古时代的古生物化石,有新石器时代的玉琮、石器、彩陶罐,有春秋战国时期的铜短剑,有战国时期刻有铭文的铜戈,有夯筑长城的木夯,有汉代的三足两耳圆鼎,有与彭阳建县历史有关的汉代朝那鼎,有西汉时期精美的人驼纹牌饰,有北魏时期的一佛二菩萨石造像,有唐代双鸾瑞兽花鸟铜镜,有北宋的刻花梅瓶,有在当地出土、可作为中西交流物证的波斯银币……其中的石器、玉器、铜器都有相当的存量。

博物馆的许多展品,都令人眼前一亮,驻足细品。 

Hash:89e12981c1c66cf8dc7454a148e54f75fe81cb1f

声明:此文由 走进彭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