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劫掠的中国宝藏,千年不腐的唐代点心,大英博物馆开放馆藏高清图像

前言:

上线并开放下载的文物图像约有190万,而其中关于亚洲部分的图像23万件

《女史箴图》金章宗题跋局部

世界上规模最大,且最著名的大英博物馆的官网最近终于全面改版上线了!

网址: https://www.britishmuseum.org/collection

此次改版是博物馆数字计划的一部分,最大的亮点便是全面更新了藏品照片尺寸。如果各位朋友逛过以前的旧网站,应该对上面巴掌大小的图片印象深刻,而现在进入他们的藏品数据库, 发现图片大小有了质的提高!

大英博物馆拥有藏品800多万件,这次上线并开放下载的文物图像约有190万,而其中关于亚洲部分的图像23万件——这其中,有相当部分来自中国

01

被破坏性修复的国宝《女史箴图》

比如大英博物馆中国藏品中最著名的一件就是传为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我选取了一个对镜梳妆的局部,绢上的破损在官网上也能看得一清二楚。

《女史箴图》是现存已知的最早的中国画长卷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中国书画作品之一, 位列BBC《展示世界历史的100件文物》第三十九名。

它最早见于记录是宋徽宗时期,传世几百年留下了大量藏家的印章,最后成为了乾隆皇帝的收藏。这幅画卷并不完整,十二幅场景中的前三幅场景已经丢失。

《女史箴图》画心

传顾恺之

大英博物馆藏

乾隆皇帝对《女史箴图》非常喜爱,把《女史箴图》和传为宋李公麟的《潇湘卧游图》 《蜀川胜概图》 《九歌图》 一齐称为四美,藏于静怡轩。乾隆皇帝在《女史箴图》上盖了37个收藏章。

1746年重新装裱的时候,乾隆皇帝加入一些新部分,比如他亲手画的兰花

《女史箴图》卷后有一段瘦金体题跋,气息和宋徽宗比起来偏弱,一般认为是金章宗完颜璟所作。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驻颐和园的英军第一孟加拉骑兵团的克劳伦斯.K.约翰逊上尉(Captain Clarence A. K. Johnson (1870–1937))趁乱将《女史箴图》盗走,约翰逊1902年回到伦敦后,并没有意识到《女史箴图》的价值,他把《女史箴图》拿到大英国博物馆想让馆员给画轴上的玉扣估价,大英博物馆绘画部的管理员Sidney Colvin (1845–1927),和他的助手Laurence Binyon (1869–1943)意识到了这幅画的价值,于是以25英镑从约翰逊手中购得。现藏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

虽然知道这幅画的价值,但当时大英博物馆并没有很专业的中国画专家,于是这幅画遭到馆方的破坏性修复。1914至1923年间,大英博物馆自作聪明,认为中国式手卷开、收卷时会造成磨损,博物馆修复人员把《女史箴图》的画心转移到镶板上,又把天头、引首跟拖尾一起装裱在另一幅镶板上。另外,18世纪的天头和邹一桂(1686-1772年)拖尾画作亦分开保存。《女史箴图》被分割成数个部分,这也导致画心开裂掉粉的现象。

不过馆方后来也认识到问题所在,2013年,大英博物馆邀请了中国及其他地区的书画和修复专家,一起讨论《女史箴图》的状态和保护方案。根据当时的讨论,博物馆于2014年为《女史箴图》定制了展柜,长期存放在第91a号展厅,每年限定展出约6个星期。

02

斯坦因的中亚“探险”

大英博物馆的另一大亚洲宝藏,来自中国人所熟知的“敦煌大盗”斯坦因。关于斯坦因,余秋雨在他的《道士塔》中这样写道:“ 1907年5月,匈牙利人斯坦因用一叠子银元换取了二十四大箱经卷、三箱织绢和绘画。”

其实这还只是斯坦因第二次中亚探险的部分收获,关于那一次更加详细的情况是,1907年,通过在新疆县、州衙门辗转当师爷的蒋孝琬,斯坦因从王道士手中骗购了藏经洞出土汉文文献9000件左右,包括约3000件完整卷子和近6000件写本残片,这些文物构成了英藏敦煌汉文文献的主体部分。

敦煌千佛洞遗物

斯坦因第二次中亚探险

敦煌千佛洞发现的织物

从亚洲带回去的宝藏让斯坦因名声大噪,1913年,斯坦因第三次中亚探险,他对莫高窟念念不忘,于是在第二年再访敦煌,又从王道士手中收购570件汉文写经,另还有沿途零零散散补充的一些敦煌文书。总数为616卷。

可斯坦因不光去了敦煌藏经洞,他 前后四次来到中亚,第一次探险去了丹丹乌里克、拉瓦克、尼雅、安迪尔等遗址,挖掘了大量珍贵文物,带走了1500件以上的中国文物。

丹丹乌里克遗址中发现的价值连城的木板画和壁画尤为学界瞩目。有意思的是该遗址在斯坦因去后仿佛从地图上抹平了一般,消失70多年,谁也找不到遗址所在,直到1990年代,才被考古工作者重新发现。

《波斯菩萨》画板,是斯坦因在丹丹乌里克一座佛寺的小方屋里发现的,双面绘制,正面有一尊坐姿神像; 背后“绘的是印度式三头魔王”,三面四臂,手持日月和金刚杵等,中间额头有第三只眼。

丹丹乌里克遗址《波斯菩萨》画板

斯坦因第一次中亚探险

新疆拉瓦克遗址出土的佛像残件

斯坦因第一次中亚探险

第二次探险,1906年到1908年,斯坦因在楼兰遗址、米兰遗址、汉长城烽燧遗址,还有高昌古城等地有了重大发现,他挖掘出一批 汉文、粟特文、婆罗米文等文字的木质简牍。这个发现甚至影响了中国近代学术界,由罗振玉和王国维合著的《流沙坠简》,正是基于此发现。

《流沙坠简》促成了之后王国维提出将出土文字资料与文献史料相互补充推进的二重证据法,有学者认为王国维对汉晋木简的研究是“二重证据法”的开始,而《流沙坠简》则是“二重证据法”的具体应用。是中国“简帛学”研究开山之作。

1906-1907年,斯坦因先后两次对米兰遗址进行发掘,盗掘走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尤以“有翼天使”壁画最为著名。下面这件佛弟子壁画与“有翼天使”出土于同一个地方,现藏印度国家博物馆,由于当时英属印度政府有资助斯坦因的探险活动,作为回报,发掘的部分文物赠与印度。

米兰遗址出土佛弟子壁画

2-4世纪

印度国家博物馆藏

米兰遗址还有一些有趣的发现,比如这只一千多年前的硬笔。这种笔以木质材料精工削磨,有锋利的笔尖和笔舌,更令人惊奇的是,笔舌中间有一道缝隙,呈双瓣合尖状,跟现代的钢笔构造几乎一致。这一发现证明了我国早期使用硬笔的历史

米兰遗址出土的唐代硬笔

750-860年

新疆焉耆明屋(Ming-oi)遗址出土的塑像

斯坦因第二次中亚探险

新疆于阗卡达里克(Khadalik)遗址 6世纪壁画

斯坦因第二次中亚探险

斯坦因第三次中亚探险,从1913年到1916年,此次的重点在吐鲁番,他发掘了阿斯塔纳古墓群、哈拉和卓墓群,获得整整141箱文物。

由于吐鲁番少降水,强蒸发的气候条件, 阿斯塔纳古墓群为数众多的文物得以风干完美保存,被考古学家视为珍宝。

有机物尤其是食物在墓葬中往往难以保存。但 阿斯塔纳古墓中出土了极为罕见的面点食物,种类有饺子、馕、糕点等。

阿斯塔纳古墓群出土的唐代面点

斯坦因的第四次探险考察在1930到1931年,不过因为前三次他带走的大量文物,引起中国学界的很大愤慨,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电文将斯坦因押送出境,并扣留所带古物,这次考察无功而返。

虽然非法从中国携带大量文物出境,但斯坦因不单纯是一个“大盗”,他接受过严格的学术训练,掌握多种语言(但不包括中文)。他以几次探险成果为基础出版了数种考察报告,具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他的争议极大,一方面因为他所谓的探险活动带有很强的掠夺的强盗性质,另一方面又因为他的一些行为促进了东方学的研究,而且也对中国近代学术发展起到了影响作用。

如今在大英博物馆官网上检索斯坦因(“Sir Marc Aurel Stein”)关键词,会发现2973件文物的图像可供下载。

03

其他宝藏

此外大英博物馆还有几个著名宝藏群器,比如出自1877~1880年发现于塔吉克斯坦南部的阿姆河宝藏(Oxus Treasure)。这个宝藏的发现至今疑点重重,它露面后就让英国人收购带回国了,搞得现在塔方想要回这批宝藏。研究认为,宝藏大部分可以被划定为产自公元前五至四世纪的物品,或许是古代阿契美尼德王朝现存最重要的金银器。

格里芬金臂镯

阿姆河宝藏

黄金马车

阿姆河宝藏

最后提一下怎么下载,以《女史箴图》为例,点击红色箭头指向的“Use this image”(使用这张图片)

会进入一个新界面,然后再点击箭头所指的“ download this image”(下载这张图片),即可下载了。

据悉,大英博物馆原计划于今年晚些时候开放文物图像下载,但在全球范围内博物馆关闭、展览取消的刺激下,决定提前推出发布该项目,以期为居家中的人们带来文化的慰藉。

特别鸣谢

艺度授权转载

中国绘画名品

态浓意远: 晋唐仕女

定价:318.00元

微店购书

内含

《顾恺之女史箴图》

《顾恺之洛神赋图》

《张萱捣练图》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

《周昉簪花仕女图》

五件作品+五本解读

本系列以晋唐仕女为主题,这些画作虽多为后世摹本,但是现今表现晋唐仕女形象最为准确的资料。仕女画是中国绘画中重要的画科,晋唐仕女更是以形传神,形象高古,值得欣赏和临摹。

洛神赋图全卷

(含完整题跋)长拉页

女史箴图

【名物】解读

捣练图

【探微】织修

虢国夫人游春图

【技法】开相

簪花仕女图

【延展】服饰

中国绘画名品背后的故事

“汇聚百种杰作,建构一部家庭石渠宝笈。

给你一把钥匙,打开华夏审美基因之门”,

我们希望《中国绘画名品》不是一件华而不实的装饰品,

而是一件实用品,它如钥匙一般,

帮忙读者了解中国画,

读懂中国画,

提高对中国画的审美。

中国绘画名品系列(100种)已出版62种

我们换位思考,

回想自己初识中国画时的感受,

以及打开门径的方法,

再结合对市面上相关图书的研究,

最终确定了两个要点:

一是要剖析作品,二是装帧设计上需打破传统。

对作品的剖析,

我们先以 一篇导论,

一篇综述将画作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

画史地位、画作内容、研究现状等作整体介绍,

再以观画的方式分割画面。

中国画的观看方式无非两种:

画卷、册页等随画面展开而观览;

立轴则以近、中、远景的递进而观览。

我们便以此将画作分成若干段,

总概分段画面的内容后,

再以“技法”“名物”“文史”“探微”“延展”

这五个与中国画解读息息相关的版块

来解剖每段画面中的细节。

而这细节的解析也是撰文时最难的地方,

作者需要在阅读大量研究资料的基础上,

去糟粕,取精华,

并将艰涩难懂的研究转换成通俗易懂的语言。

最后我们特设“递藏”一章,

将作品在历代流传过程详细的叙述,

并截取画作中透露流传信息的题跋、印章。

这部分的价值在于,

使读者了解,作品并不只是一件艺术品,

它也是一件历史文物,

它经过历代收藏,被各朝人题跋、钤印,

它本身的历史厚度也十分值得玩味。

天猫旗舰店购书链接

Hash:5451cc2c8de00df849d20c8d038d8637d4a2b521

声明:此文由 上海书画出版社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