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远门和凤凰碑

镇远门和凤凰碑

乔建萍

如今银川凤凰碑所在地,是旧时银川城西门——镇远门。直到解放前,银川城里还保存有四座城门,东边的清和门、西边的镇远门、南边的南薰门和北边的德胜门。各处城门,除去进出往来的交通功能外,还兼具独特的生活功能。由于旧时老银川城里民宅有限,外来人口往往聚居在城外,天黑了,城里的人出城回家;天亮了,城外的人挑担进城讨生计。久而久之,同乡聚居的特点便让各处城门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氛围。

当年,南薰门以卖羊肉羊杂碎最地道;清和门外,因为守着相对湿润肥沃的土地,蔬菜品种丰富,其中以韭黄最为鲜美;德胜门,是出征将士的必经之门,城门前卖的一种便于携带、存放的“菎馍馍”很受欢迎;至于镇远门,则流行一种叫“贺兰肉”的食品,被削得薄薄的熟牛肉,像新疆切糕般层层叠叠撮在一起,一卷一卷地卖,所以老百姓又称其为卷肉。馋劲上来了,食客们站在灰尘漫天的城门下,接过小贩递过来的黄皮纸包着的“贺兰肉“,蘸点儿摊上提供的酱油、咸盐,很是美味。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西门还能买到这类食品。

对镇远门的记忆当然不仅仅只有“贺兰肉”,还有其高大、漂亮的门楼。灰青砖的城墙,朱红色的城楼、白色的瓦檐、高大的台基,让镇远门与其他他三处城门相比显得格外宏伟,门楼下也总是车水马龙,人群熙攘。懈放后,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的办公室、图档馆就设在城楼上。

在其西北方向,修建了农业机械化学校,东西方向盖了三层楼的宁夏物资局电子器材公司。随着在西门附近上班人群的增加,20世纪80年代初,还专门开了一路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笫五医院到西门的3路公交线路。这些都让西门的人气一直很旺。

镇远门毁于上世纪60年代。当年城墙、城楼被拆时,市民推着板车拉城砖回家砌鸡窝、盖院墙。城门、城墙整整拆了两年才拆完,总也搬不完的城砖堆满了镇远门的南北两侧。

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城市百废待兴,城市雕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984年,为迎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银川市政府决定在老西门城楼处修建银川第一座城市雕塑,雕塑设计、创意都交与陕西省雕塑办执行,银川市规划办公室则主要参与喷泉设计、土建、给排水等工程。别看今天看起来技术含量并不高的喷泉,在当年可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据参与当年西门转盘喷泉设计的宁夏著名城市规划师是亚民先生回忆,当时虽然交通量不是很大,却需要他们在设计喷泉时,要充分考虑到转盘半径、形式、结构、道路红线、标高、给排水等诸多方面,这对于银川人是个全新的尝试。“事实证明,我们当年的设计还是蛮成功的,这银川市的第一座城市雕塑,起码经住了近30年不断发展的交通量的考验”。开车经过西门转盘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自南向北行驶,驾驶距离要比自北向南距离长,这其实就是当年是亚民总工程师综台考虑了转盘东北、西南方向两处新建不久的办公大楼而做的施工调整,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西门转盘并不是在现在凤凰街和解放街的轴心上,而是偏东。

在那期间,陕西省雕塑办公室也查阅了大量银川历史典故,凤凰城的传说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特点让他们将雕塑主题锁定在了凤凰和回汉团结上。

1984年夏秋之际,一只不锈钢材质的凤凰翘首矗立在高大的碑体上,碑体内回汉少女捧托“五宝”光彩夺目。凤凰碑四周,五彩喷泉喷射而出,层层水雾扑面而来。自此,银川有了第一尊城市雕塑,银川人有了第一座真正现代意义上的体闲场所。

去西门转盘看喷泉,曾一度成为银川人闲暇时最爱的休闲活动。外乡人来到银川,自然不会错过与凤凰碑合影的机会,如果恰巧喷泉喷水,“那才是倍儿有面儿的事儿”。

更多相关内容

- 版权声明 -

■作者:乔建萍

■节选自《宁夏地名故事·银川卷》,中国社会出版社2015年版。

■本文经宁夏民政厅地名办授权发布,转载须征得版权方同意。

Hash:acc17efa0361701a91266c06ce58e6f99880965c

声明:此文由 睛彩宁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