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河文史 | 阳洼湾的发现(马俊华)

《探寻阳洼湾》马俊华(甘肃

引言

在研究齐家文化的时候,我们知道夏鼐先生在宁定县(今广河县)阳洼湾考古时,在一个齐家墓葬填土中发现了彩陶碎片,从而证明齐家文化晚于马家窑文化和仰韶文化,纠正了安特生先生的学术观点,改写了中国古代史。但阳洼湾在什么地方并不清楚。我与马宝明曾向已经退休多年的50年代广河县文化馆馆长马福仁先生了解过阳洼湾在哪里的问题,但他回答说:“具体位置不清楚,只知道在半山、瓦罐嘴附近。”

为了搞清楚阳洼湾的准确地点,2016年8月27日,笔者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叶茂林、甘肃省考古队周瑾、兰州大学博物馆杨江南和广河县文联主席马琴妙、广河县文广局局长唐士乾、副局长马宝明等去半山遗址考察,并寻找阳洼湾遗址。

作品一览

半山遗址

我们循着当年安特生和夏鼐先生走过的路,从广河县齐家镇(原排子坪乡)上山,一路来到半山村对面的山梁。唐局长指着对面山的村庄说:“那就是半山村。”我们观察了一会,就开车绕过一个山梁,下坡到半山村。路旁的土层中发现了一些白灰层和黑灰层,也发现了一些素陶和彩陶碎片。我们看到半坡村分为上半坡村和下半坡村两部分。可能是半山村坐落在半山腰,所以称为“半山”的吧!没想到就这么一个很普通的山间小村庄,因半山文化而闻名于世。

唐局长说:“当时安特生先生在瓦罐嘴一带山坡发掘,半山也有,但不多。所以半山文化遗存主要出土于瓦罐嘴一带,后来定名时就以半山村命名,称为‘半山文化’。” 半山文化是马家窑文化的一种类型,主要分布在陇山以西的渭河上游,兰州附近的黄河沿岸到青海贵德盆地,黄河支流湟水、大夏河、洮河、庄浪河、祖厉河流域,及河西走廊东部永昌武威古浪景泰等地区。

我们又开车回到山顶,向西来到瓦罐嘴村。可能是很早以前这里就出土瓦罐之类的陶器,所以把这个地方称为“瓦罐嘴”了。瓦罐嘴村有一座新修建的清真寺,礼拜大殿靠近大路这面镌刻着“瓦罐嘴清真寺”六个大字,向人提示这里就是瓦罐嘴村。清真寺东面有一片开阔地,中间有一棵大树,长的很旺盛,像这里群众的生活蒸蒸日上。清真寺和这棵大树成为瓦罐嘴村的标志。这里的向阳坡,面向八羊沟,坡度很陡,都是梯田,种着玉米等农作物。

唐局长介绍说:当年安特生主要在瓦罐嘴南面的阳坡地上发掘考古的,所以半山文化陶器等文化遗存,主要出土于这一带的阳坡地带。我们下到阳坡观看,但这里都是梯田,长满了庄稼,特别是玉米,挡住了视线,看不清楚,只好回来。

半山遗址是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首次发现的。1924年夏,安特生在临洮发现马家窑文化遗址后,又渡过洮河到宁定县(广河县)境内考察。他在离渡口上游不远处的洮河西岸齐家坪首先发现了齐家坪遗址,并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许多没有花纹的素陶,其中的大耳素陶罐与古希腊瓶子造型相似。随后安特生一行又向西南山地,到离齐家坪不远的半山村和边家沟、瓦罐嘴一带,发掘了几座保存完好的远古墓葬,出土了大量精美的彩陶,同时在近旁的王家沟、瓦罐嘴征集了许多彩陶。

安特生在这里遭到了当地居民的冷遇。他们认为安特生的考古发掘是盗墓取宝,破坏了当地风水,不欢迎考古发掘。安特生被迫放弃了在这里的更多考古发掘,但半山文化从此闻名于世。

安特生先生把甘肃远古文化分为六期,齐家文化被列为首位,把马家窑文化归为“甘肃仰韶文化”,把半山文化归为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距今约4600年至4300年,并认为甘肃彩陶是从中亚传来的。

夏鼐在阳洼湾的发现

1945年5月,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到甘肃宁定县(今广河县)瓦罐嘴、魏家嘴、半山村一带考古发掘。他在魏家嘴附近的阳洼湾靠近山顶的斜坡上发现了一个墓葬。在墓穴未经过任何扰乱的填土中发现了两块马家窑文化彩陶片,与标准的仰韶文化彩陶无异。墓中的殉葬陶器为标准的齐家文化陶器。

夏鼐先生在《齐家期墓葬的新发现及其年代的修订》中说:“本文所叙述的墓葬发现于民国三十四年五月,那时候,作者正在安氏曾经发现过丰富的彩陶墓地的宁定县半山区域内的瓦罐。便在那个地方的附近,我们寻找到齐家文化期的墓。地这墓地叫做阳洼湾,在魏家咀村子的附近……在这墓葬中又找到两片带黑色花纹的彩陶碎片,其中一片在地面下12公寸,距这样便在层位关系上证明马家窑文化早于齐家文化。后来他《中国考古学报》上发表了《齐家期墓葬的新发现及其年代的修订》一文,第一次确定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年代早于齐家文化,纠正了安特生先生在分期上的错误。

1947年至1948年,中国考古学家裴文中先生在甘肃湟水河、大夏河、洮河流域考古调查中发现90多处齐家文化遗址,首次发现了白灰面住室和石圆圈遗址。解放后50年代,黄河水库考古队在黄河上游进行了大量考古调查发掘,在秦魏家、大河庄遗址做了发掘。基本揭示了齐家文化特征。进一步确认齐家文化是马家窑文化之后的一支土著文化。

所以,阳洼湾遗址是夏鼐先生发现有力证据而纠正了安特生先生观点的地方,它在中国考古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这次考察的重要目的是寻找阳洼湾遗址。

探寻阳洼湾

为了寻找阳洼湾,这次来时,叶茂林先生事先复制了安特生先生在论文中的

我问他:“七十多年前考古工作者在阳洼湾搞过考古,挖掘过墓葬,你知道在什么地方吗?”

他回答说:“我七十岁了,那个时候的事不知道,也没有听老人们说过。不过在七十年代我二十多岁的时候,亲自看到过两个搞考古的人在阳洼湾一个山坡上挖掘了一个墓葬,他们用小铲和刷子慢慢地掏挖一个人的骨架,那个人骨架头朝南脚朝北,骨骼很长,看出那个时候的人比现在的人个子要大得多。他们挖完后拍了照片就走了。”

我问:“他们挖出来的人骨架带走了没有?”

回答说:“当时没有带走,就放在那里,后被老百姓弄走了。”

我说:“你能领我们去看看阳洼湾被人挖过的遗址吗?”

他出门时给家里人打了个招呼,就带我们去阳洼湾。我们走过清真寺,又往上走了一段,到了山梁西边一个小村庄,大约有五六户人家,他说这就是阳洼湾。村子在一个山坡上,西面有一条深沟,就是西沟;村子后面山顶就是东疙瘩。与夏鼐先生论文中说的完全吻合。村边有很多花椒树,他带领我们从花椒树丛中穿过,到一个靠东向西的山坡跟前。他说七十年代的那两个考古的人就在这个地方挖掘我们在山坡上也发现了一些陶器碎片,但很少。在阳洼湾路旁发现了一个比较大的灰坑遗迹,看来是齐家文化时期的。夏鼐先生发掘的那个墓葬位置,据夏鼐说“这是一个靠近山顶的倾斜度不大的斜坡上”,但具体在哪里无法确定,估计就在花椒地一带的斜坡上。

至此,我们就确认了阳洼湾村就在魏家嘴村相邻的一个山湾,西边一条沟叫西沟,其上方有一山嘴叫东疙瘩。当年夏鼐就是在这里的墓葬填土中发现了马家窑文化彩陶片,从而确定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早于齐家文化定论,纠正了安特生的观点。

时光如梭,人逝去,山村依旧。

齐家文化,扬四海,振我中华。

征文大奖赛投稿邮箱:zwdjs123@163.com

主办方二维码如下

临夏文联二维码

齐家文化官方二维码

Hash:c66ec4e61e0a0e22cea67fd9df8c3958840c70a2

声明:此文由 广觎河凯_wtg1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