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被称为维吾尔族活的民俗博物馆的高台民居

导读

这是一处民居,凝聚着西域特色,有着浓厚的维吾尔族建筑风格,被称为维吾尔族活的民俗博物馆。那就是高台民居,一起来认识一下。

1

高台民居

高台民居位于喀什老城北端,相传东汉名将班超、耿恭曾在此留下足迹。高崖的北坡与南坡连为一体,后被洪水冲断,南北分隔。北崖即今老城喀喇汗王朝王宫所在地,南崖就是现在的高台民居。民居距今已有600年历史,展示了维吾尔建筑和民俗风情,受喀什的自然环境和伊斯兰文化影响逐渐形成。

高台民居在高40多米、长800多米黄土高崖上。高崖两千年前就已存在,先民在此建房安家。房子顺着山势依崖而建,利用地形和空间,不受对称等概念的束缚,错落有致,住宅有平房、二层楼房、三层楼甚至有七层楼。因居高临下,空气清新,不受洪水、暴雨灾害。房屋是用泥巴和杨木搭建而成的,可就地取土和泥,房子看上去松垮,其实很牢固,许多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维吾尔族人家族观念强,世代聚居,家族人口增多一代,便在祖辈的房上加盖一层楼,这样一代一代,房连房,楼连楼,未经规划、随意建造的楼上楼、楼外楼,又排列出幽深、四通八达、曲曲弯弯、忽上忽下的50多条小巷,没本地人带路,很容易迷路。

庭院有强烈的封闭性,维吾尔人民在院内栽种桑树、无花果、石榴、杏树葡萄玫瑰月季、夹竹桃等树和花卉。果树成荫,吃到水果,又便于夏季乘凉。高台无处不落花,反映了维吾尔族人爱美、爱花的习俗。

2

土陶

乌木的价值

高台民居地势崎岖,小巷很多。东南端黄土高崖上有一处维吾尔居民小巷;维吾尔名:阔孜其亚贝希巷,意为高崖上的土陶。

在高崖土层中“色格孜”的土,质地细腻,粘性强牢,是制作土陶器的绝好材料。大约在800年前有一个烧制土陶的匠人首先发现了它,于是就在土崖上建造了第一个土陶作坊。土陶制品品种多达百种,如生活的泥巴碗、陶盆和陶油灯等等。

有许多国内外的考古家、艺术家、收藏家都为喀什土陶不选万里而来。现在土崖上独特的民居和古老的土陶作坊成为高台上两个最具有文物和观赏价值的景点

3

民居保护

木雕市场

现有居民600多户。小胡同、手工作坊随处可见,生土建筑比比皆是。还保留了多处已有数百年历史的老宅和清真寺。巷内还有很多百年前的老宅住房,有的还是二、三层简易楼房,楼梯多半没有护栏,甚至还有一些危房。

值得欣慰的是,当地政府重视对民居的保护,2009年,喀什市投入8.39亿元,对老城区进行集中改造,对传统民居进行加固改造。2015年7月20日,国家旅游局向喀什老城景区正式授予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称号。这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下来的一处具有典型古西域特色的传统历史街区,是喀什历史文化名城的活的民俗博物馆,是维吾尔族艺术的殿堂。

部分内容源于百度,图片源于网络。

— END —

整理:闫娜

教师群3|571885070

Hash:802caa18e66cf6106baf8a363522dedceece68b7

声明:此文由 海宁中学地理组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