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河西:古浪战役始末

古浪县,旧称苍松县,位于甘肃中部乌鞘岭北麓,南北扼控兰州武威,素有驿路通三辅,峡门控五凉之称。

古浪河西走廊沿途险关隘道,地形复杂多变,地貌险要破碎。

其中,尤以30公里古浪峡,逶迤延绵于两厢峭壁之间,号称金关银锁,真真的最为险要。如是据守此处,无论东西,均是易守难攻之兵家要地。

回想当年,这里便是红军西路军开始远征的首场恶战的主战场。

话,自1936年10月24日说起。

1936年红四方面军主力西渡前后军事态势

彼日,红四方面军30军、9军、5军以及总部直属部队共2万余人,在靖远虎豹口河段西渡黄河,预备发起宁夏战役建立河西根据地,以打通苏联外援通道

如是执行这一作战计划,红军立足河西,连接河东,形成与东北军于学忠、王以哲部互为犄角的军事态势。

如此一来,红军正好借用地势向西防御,就地发展,也不至于犯险远征古浪峡。

——这对才经过长征,元气大伤,装备和给养状况极为糟糕的红军方面而言,稳住阵脚,远比犯险远征来得靠谱。

然而,河西局势与河东局势相互关联。而河东,正处于红军与东北军、西北军通联、协调而博弈国军精锐胡宗南、关麟征等部关键时刻,随机调整变动极大。

11月8日,胡宗南、关麟征在河东发起猛烈攻势。可能出于战略牵制方面考虑,河东方面电示过河部队主将陈昌浩、徐帅,决意放弃宁夏战役计划, 要求过河部队向凉州前进,集中兵力打敌,各个击破之。

于是,西路军如要完成这一战略目标,犯险进攻古浪峡,也就成为西路军进军河西走廊的必然的前提。

彼时,河东向河西命令:

徐、陈所部组成西路军,以在河西创立根据地,直接打通远方为任务。

然而,此刻河西部队打先锋的主力第9军,全军第25师、第27师2个师6团,看去编制雄壮,实则人不过6500,枪不过2500余支。

按照回忆录记载,作为西路军第二号主力军,第9军各部平均每枪配弹15发。

红军西渡黄河之虎豹口

此外,当时红四方面军的部队长年龄也是极为年轻。

第9军军长孙玉清27岁,政委陈海松23岁,参谋长陈伯稚26岁。他们年轻,且文化程度基本是小学以下。

唯有来自红一方面将的政治部主任曾日三,年龄33岁,有过较高学历

临阵厮杀,固然需要年轻血勇。

然而,真正要作战运筹,肯定更需要稳重、冷静、理性。

就此可见,张国焘肃反红四方面军用力过猛,大量启用年轻的农工干部,虽然提升了部队的作战激情,但是在部队作战指挥上,未必相比江西红军更为老练。

靠少年英雄去独当一面,谈何容易。

客观上,当时高层远在河东,正在全力应对胡宗南、关麟征等部咄咄逼人发起的张网围剿。险情之下,焦虑全局,纵算英明,对战略次要方向的河西战区的详细情况,也就未必就能做到充分了解。

如是参考当年河东、河西态势,分析西路军缘何发起西征,可见打通新疆通道固然是一个原因,河东、河西的战略联动必然也是一个原因。

所以,河西部队西进河西走廊存在的极不现实的致命隐患,自然也就自然为河东河西两边的高层们一起忽视了。

——河西走廊与内地截然不同的地势地貌,对西征军而言,当然也是一番全新景象。

河西走廊为祁连山阿尔金山向北,与马鬃山、合黎山龙首山向南形成走廊,长约9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

时至深秋,大漠孤烟,塞外风疾。

现代画作的西路军

说是兵家要地,河西走廊却是人烟稀少,物产贫瘠,气候极端,时而一马平川,时而陡峭奇峰,截然不同于西路军以前作战经历、熟悉的地形地貌。

如此,再加上关麟征部在黄海东岸截断了河西部队后勤线,青宁两马坚壁清野,河西部队既无基地保障,又无兵站供给,受制机动、气候、粮草、弹药等等困难,形势已是孤军。

就当是两军作战态势而言,河西部队如无进军河西走廊意图,作为地方军阀的马家军忌惮国军插足,自然不会血拼作战。

于是,过河之初,两军打打谈谈,虽然数次交手,但是彼此相互颇留后手。

如此一来,河西部队如是不顾孤军态势而强行突入河西走廊,这对青宁两马而言,那就是再无退路的作战。

可想,在11月10日,西路军第9军先锋进逼古浪境内,无异于之前红四方面军进逼百丈关。

是以,首战即为恶战,完全意料之中。

西路军向古浪突击之初,青宁双马前怕红军进军河西走廊,后怕南京国军顺势收编青宁,虽然与红军处在作战状态,却是频繁派出人手企图寻找红军洽谈停战。

可以想象,当第9军主力绕过马家军主力军马彪骑1旅、马元海骑2旅的防区,忽然挥戈直取他们背后的古浪要地,青宁双马惊闻战报,无不背心发寒。

如是西路军西进而站稳古浪,势必截断马家军主力退路,造成马彪和马元海督率的马家军主力被西路军全面包围态势。

于是,两马急传军令,马家军倾巢出动,直扑古浪一带。

顷刻之间,两军相交,再无余地,即为你死我和的激战态势。

彼时,马家军以资深悍将马元海为步骑总指挥,调集两马精锐主力之马彪骑1旅、马元海骑2旅、骑5师第1旅马禄部、第2旅韩起禄部、100师300旅600团马全义部星夜驰援古浪。

现代画作的西路军

马家军主力除却零星步兵和机炮部队,主力基本为骑兵。

此外,马元海调动的互助乐都等县土著民众组成的民团上万人,也是自带武器、战马、干粮,迅速赶来助战。

马家军机动迅速,超出了第9军预判。

这一天,第9军由镇虏堡出发,抢占了干柴洼,预备进取横梁山、古浪。虽然看似兵不厌诈抢得先机。然而,无奈西路军基本为步兵,行动缓慢,自然就被马家军后来赶上,丧失偷袭战机。

第9军既无法乘虚偷袭古浪,西路军主力兵分三路尚在急急行军,彼此之间通讯、联络、策应极为不便。

于是,在马家军以主力全面攻击下,第9军只能仓促间独立抵挡循迹追来的马家军。

第9军虽在干柴洼附近的娘娘庙岭,山城沟梁等制高点和北面古城子滩修筑工事,布置防线,然而,第9军6500左右官兵,枪不过2500余支的现实,使得第9军即便凭借有利地形,也无法靠较弱火力压制对方,而不得不靠前敌官兵玩命搏杀,逆袭应对马家军的冲锋。

此刻,双方兵势变换,第9军事实上已经处于被马家军2万有余的优势兵力的包围之中。

战至晚间,双方消耗极大,各自罢兵歇战。

然而,歇战之余,马家军无论正规军或民团,均有相应后勤补充。而西路军后勤线本来就已经不畅,等到三路大军西进,各部只好各自为战。

激战之后的第9军,自然无法得到有效补充。

西路军战斗遗址

纵算马家军战力本来逊色红军,可是,此刻,战前每枪仅配15弹的第9军,于深秋的河西刺骨寒夜,在粮弹匮缺,地形敌情完全陌生状况下作战,此消彼长,作战之困难可想而知。

11日,兰州国军三架战斗机赶来参战。

说是轰炸红军,然而,马家军缺乏现代战争意识,既不懂对空电台联络,又不知布置对空通讯布板。

轰炸之余,红军与马家军都有伤亡。

于是,马家军索性架起枪炮,排开骑兵阵势,从南面直沟、东面山城洼、西面白土豁等三面,以古老的骑兵冲锋方式,围攻固守干柴洼的红军。

此刻,干柴洼激战再无现代战争意味。

马家军冲锋极快,红军火力无法压制,双方官兵搅浑一团,相互冲突,近战厮杀。

客观而言,马家军所谓剽悍,实则不过一支介于近代化和冷兵器时代的武装

然而,在地广人稀,几无植被,隐蔽极少的河西走廊,徒步作战与骑马作战,红军与马家军在机动性上确实存在太大的差别。这个差别,使得受制装备、给养当的第9军,在粮弹匮缺,缺乏自动火器情况下,应对马家军的袭扰、围攻,显得尤为吃力。

当时,马家军编有战术歌:

突前线,扰后方,像闪电,似疯狂。

在部署古浪作战的武威军事会议上,而负责马家军前敌指挥的悍将马元海就古浪战事,应对红军西进,有着极为犀利的见识:

“正面作战,兵力装备我们比不过,也斗不过,最好的办法是尾追。我们有的是骑兵,发挥骑兵特长,天天将共军的殿后部队截取一部,从武威到嘉峪关的狭长通道上,很能截取一大部分共军的兵力。

这种切尾的办法,所用兵力不多,红军只能忍痛,不可能回头护尾,收获的效果一定可观。

如果红军长途流窜疲惫之余占领城池顽抗,我则用大力围攻。

骑兵沿途疲劳追击使共军休整和给养都成问题,以饥饿疲惫之军盘踞城池,绝没有攻无不克之理。”

青海骑兵

彼时,在装备有优势但无绝对优势,弹药、粮草、兵员补充极度匮缺,尤其在机动远远落后对手的情况下,第9军陷入被动,并不是意外。

干柴洼战事紧急,马家军占领娘娘庙高地后即以骑兵轮番向第9军军部、战地救护所发起冲击。

军长孙玉清、政委陈海松等不得不亲自操枪,率司令部官兵直接参与近战搏杀。

马家军四面涌来,第9军防线全面告急。

这时,第9军无法固守干柴洼阵地,在战术上便有两个选择:

向东突围,寻找第5、第30军会师。或者,寻机脱敌,继续突击,袭占古浪。

是夜,第9军选择继续突击。于是,他们在留下27师为后卫阻击后,主力由干柴洼阵地悄然撤离,向横梁山急速进军。

激战消耗极大,撤退已经非常困难,进取横梁山自然十分勉强。

无奈之下,第9军只得将无法随军行动的伤病员留在干柴洼阵地。天亮之后,这些伤病员全部被冲进阵地的马家军于混乱中,刀砍枪刺,全部杀害。

惊觉第9军主力消失,马元海自然明白,第9军唯一的行军路线,便是往横梁山而奔袭古浪县城。

心急之下,马元海亲率部队循迹追赶。

11月12日,第9军因为步兵行军,虽然急速前行,但是进至横梁山时,很快就被追来的马元海前卫部队赶上。

行军中的马家军

近午,第9军只好利用有利地形,就地展开,以全军设伏。

马家军不及提防冲入伏击圈,遭遇伏击。

同样,还是因为红军弹药匮缺,一战之下,虽然击退马家军先头部队,却并有对追兵造成重大杀伤。

是夜,马元海再次组织人马对第9军实施夜袭,不料,第9军本属四方面军最擅长夜袭作战的部队。

近战混战间,马元海带来追击部队以民团居多。在数次冲锋被击退后,民团官兵慌张胆怯,再无士气,人马散乱。

是夜,溃兵一冲,马元海也只得带着几名近卫拍马而逃。

然而,第9军却因无法追击扩大战果,使得作战消耗无从补充。

13日,夜间。第9军一路激战,历经辛苦赶到古浪城下。

古浪不及提防,仅有当地民团守城,此刻,正逢马元海一败之余往回调兵,不及赶来,古浪空虚,正好攻打。

于是,第9军来不及休息,连夜就对守城马军发起攻击。

以红军野战军的战力攻击马家军守城民团,自然没有悬念。枪声一响,守城民团或逃或降。

然而,这时的第9军疲惫至极,消耗极大,已到极限。

14日,红9军全部抵达、布防古浪县城。就在这天,远在河东的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主力由朱总、彭帅、刘帅等人联合指挥、发起了山城堡战役。

这次战役,既是三个方面军的主力首次统一作战,也是红军与王以哲等东北军及杨虎城部秘密配合的测试性作战。

河东战场的山城堡战役逼退胡宗南而取得胜利,奠定了河东方面对红军统一作战,对红军、东北军、西北军战略配合的信心。

马家军头脑马步芳与马步青兄弟

自然,山城堡战役胜利的信心传到河西战场,也同样对西路军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

无论西进,或者就地发展根据地,红军守住河西走廊东段门户,自然极具主动。

然而,内无粮草弹药,外无策应援军,以第9军当时极为疲惫状态,如要守住古浪,谈何容易?

只是,在山城堡战役胜利的信心的鼓舞下,这个现实问题似乎无人正视。

匆忙间,第9军草草划定了古浪城防。

即以25师驻南关;27师驻守城东马家沿和北关;军直属部队驻守城内,指挥部驻上城

以潦草匮缺,疲惫不堪的孤军坚守古浪小城,后续情况如何,请关注明天的更新。

Hash:239477b29f54088d7e03d2d75e325eba98fbfa27

声明:此文由 吕望鼓刀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