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神奇高家堡,感受古城沧桑变迁!

四千年石峁城,石破天惊,声誉日彰;六百年高家堡,城彼朔方,风起云扬。走进神奇高家堡,探秘神秘石峁城,聆听远古传来的声音,重拾久远厚重的文明。

秃尾河,发源于毛乌素沙地边缘,蜿蜒激荡的河水在黄土高原的宽阔河谷中九曲十折,一路南下,向黄河奔流而去。其近三分之一的中游河段纵贯高家堡镇,滋养着这里的土地和生灵,孕育了华夏早期文明,连接起农耕与游牧文化,也见证了这块土地的兴衰变迁,见证了高家堡镇曲折而生动的文明史。

黄土高原,陕北之北,曾经宁静的高家堡古镇,如今热闹喧嚣,游人络绎不绝,成为榆林炙手可热的旅游名镇。其实,早在明朝民国期间,高家堡就是晋陕蒙贸易汇集之城,人称“旱码头”。彼时,这里富商云集,贸易频畅,中原日用百货、生产工具,内蒙牲畜、皮毛充满市面,本地盐碱业更是享誉塞北。那么,高家堡到底承载着怎样不平凡的历史记忆?它又缘何沉寂多年?

高家堡坐落在神木西南50公里的平坦河川,随着榆神公路的开通,南来北往的人们绕开了高家堡,古镇的命运也随之改变,它渐渐地褪去了往日的喧嚣光景,淹没在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建设的浪潮中,以前热闹的集市,也日渐冷清。但它所拥有的故事和气质,终将会迎来新生,绽放夺目光彩。

高家堡始建于明代正统四年,是长城边关的一处重要的军事营盘,西北可出蒙塞,东南能退守佳晋,左右毗邻榆神两地,与镇川堡、瓦窑堡、安边堡统称为延绥“四大名堡”,距今已有580余年的历史。

当你漫步在东西400米、南北350米的十字古街时,可看到石块垫基、木柱撑顶、木板门面、砖瓦兽脊的明清店铺,林立在街道两边,明清四合院寺庙建筑在六纵六横的小巷中点缀。“檐头挑解翅飞,屋顶兽脊昂立”,古风古韵在周身弥漫。

高家堡很平凡,平凡得跟陕北其他地方同生同长,黄土、沟壑、山梁。高家堡很不平凡,秦的长城,明的烽火台贯穿镇境。站在新修建的南门城墙上,整座城池尽收眼底,被岁月雕琢过的褪去了华丽外衣的古城越发迷人。

中兴楼屹立于古镇的中央,傲视周边。不远处的西大街上,因拍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而搭建的“东风照相馆”“农业学大寨”“原西县革命委员会”“供销社”等场景,把游客拉进了电视剧《平凡的世界》里。很多人因为这部电视剧才知道了高家堡,但这并不是真正的高家堡,高家堡的故事也远比一部电视剧更丰富、更耐读。

高家堡小学,一所具有百年光荣历史的学校。民国初年,高家堡的仁人志士兴学救国,乡贤裴宜丞、刘培英等人将西街祖师庙改为学校在高家堡开办新式教育,得风气之先的高家堡小学培养出一批心向光明、志存高远、投身革命的俊彦人才。其中有中国高家堡党支部第一任书记、中共中央西北局统战部副部长刘文蔚,西北红军、西北革命根据地和东北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张秀山,曾任中共甘肃省委书记的李登瀛,中国博物馆创始人韩寿萱。

1927年9月,这座青灰色古镇的上空,有了革命星火的照耀,高家堡镇党支部在高家堡小学成立。此后,以革命精神注入的高家堡,也成为了革命的熔炉。此后,高家堡踏出的每一个步伐,都回响着热血男儿的铿锵节奏,都回应着时代对英雄的呼唤。

如今,高家堡小学的旧址早已废弃,保留下来的这块地基,依旧承载着历史风云。1947年夏,西北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指示,决定于8月上旬发起榆林战役,由于高家堡所处的战略交通位置重要,后可切断榆林守敌的退路,又可阻遏神府驻军增援榆林,因此先行解放高家堡至关重要。8月6日,高家堡获得解放,留下了一段承载着历史记忆的热土,也留下了那些令人心驰神往的红色往事。

积历史之厚重,领时代之风骚。纵观古今,高家堡这块神奇而古老的土地,她曾有过繁华和喧闹,也有过寂寞和寥落;曾有过田园牧歌的安宁,也有过兵戎相见的烽烟;有过改革开放后全面振兴的新象,也有过城镇化过程中暂时落后的焦虑。历史为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造就契机与机遇,成就丰功和伟业,也注入深情与眷顾。这片历久弥新的土地,所积淀的精神与力量,不仅鞭策现在,也将辉照未来。

来源:瞭望周刊

本期编辑 叶蕊 校对 刘晓萱

Hash:d3fafea9ab8cdf22dee614def0b863791880c72b

声明:此文由 牛市生财日历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