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黄河上游三大文明的发现地和命名地

定西黄河上游三大文明的发现地和命名地

1923年至1924年,瑞典学者安特生及其助手在甘青一带寻找仰韶文化的源头,却意外在临洮县城南10公里洮河西岸的一个叫马家窑的地方发现了彩陶,继而在半山村、马厂塬、齐家坪、辛店镇、寺洼山、沙井驿相继发现了彩陶文化遗址,并笼统地定名为“甘肃仰韶文化”,随后带着那些精美绝伦的彩陶和心中的迷茫离开了中国。20年后,一个叫夏鼐的中国学者来到这一地区进行调查发掘,并第一次提出“马家窑文化”的定名。从此,一个和仰韶文化一脉相承又独具个性和魅力的史前文化瑰宝掀开了她半遮半掩的神秘面纱,走到了世人面前!

河流孕育了人类文明,河流也孕育了农耕文明和彩陶文化。因河流世世代代滋养和哺育着沿岸人民,人们习惯将身边的河流称为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母亲河”。中华母亲河——黄河的上游及其支流渭河、洮河、湟水河、大夏河、祖厉河流域是马家窑、辛店、寺洼文化的主要分布区域。根据《中国文物地图集·甘肃分册》统计表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定西市境内目前共发现马家窑文化遗址112处,辛店文化遗址23处,寺洼文化遗址30处,其中国保单位3处,省保单位21处。

马家窑彩陶有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等多种类型,陶器大部分用泥条盘筑而成,陶胎大都为土黄色或橙黄色,打磨细腻,质地光滑。彩陶器形多样,盆、钵、瓶、罐、瓮等是其代表性器形。

马家窑彩陶的纹饰非常丰富,既有对山川草木鸟鱼蛙人的描摹,也有对点、线、面及其组合的几何形状的描绘,还有对日月星辰、宇宙天象、神灵崇拜的想象和中国文字源头的刻画。舞蹈纹、漩涡纹、圆圈纹、锯齿纹、花瓣纹、葫芦网纹、变形鸟鱼纹、蛙纹、神人纹、符号纹等是代表性纹饰。

辛店文化因1924年安特生首先在临洮县洮河东面的辛店村发现而得名。1947年裴文中先生来到洮河流域调查,在临洮境内又发现9处辛店文化遗址。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调查和发掘工作,在甘肃境内就发现辛店文化遗址160余处,甘青境内正式发掘的遗址有辛店、张家咀等18处,清理墓葬633座,出土各类遗物3800余件。经碳十四测年和发掘文化层印证,辛店文化源于齐家文化,自商一直延续至西周晚期,与寺洼文化大体相同。

辛店文化的彩陶独树一帜,在黄色或白色陶衣上用黑彩绘羊角纹、双钩纹、太阳纹、S纹及马、鹿、犬、羊纹,有些陶罐上还绘有人的形象。

辛店文化的族属与古羌人最为密切。《说文解字》对“羌”的注解为:“羌,西戎牧羊人也”。《后汉书·西羌传》记载:“河关之西南羌地是也”,河关之西南包括今天的兰州西南部青海东部地区,即黄河上游的洮河、大夏河、湟水河流域,这些地区也是辛店文化遗址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域。

寺洼文化因在定西市临洮县寺洼山首先发现而得名。1924年安特生在寺洼山发掘了几座原始墓葬,出土了一批马鞍口陶罐,在随后完成的《甘肃考古记》中,把这批具有独特文化特征的遗物划入甘肃远古文化第六期,称为“寺洼期”。

1945年,夏鼐先生来到寺洼山发掘了几座寺洼墓葬,于1949年发表了《临洮寺洼山发掘记》,把该遗址正式定名为寺洼山遗址,并将该文化命名为“寺洼文化”,而且根据发现火葬墓的现象,首次提出了寺洼文化为古代氐羌族的遗留。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渭河、洮河、西汉水流域先后发现上百处寺洼文化遗址,正式发掘的有临洮寺洼山、平凉安国合水九站、岷县占旗等20余处,其中墓葬260余座,出土马鞍口罐、铜戈、铜剑等各类遗物3000余件。经碳14年代测定,寺洼文化的年代在公元前1400年至公元前700年,相当于商代中期至西周晚期,前后经历700年的发展历程。因出土了大量制作精致的铜器,又被称为中国青铜时代文化。

马家窑彩陶如同中国彩陶一样,从发现就谜团重重,随着新发现材料越来越丰富,出土彩陶数量越来越多,研究越来越深入,谜团一个个被解开,但同时新的谜团又接踵而来,让人们又陷入了困惑,因为那是人类文明的初期,那是一个 没有文字的时代,那是一个已经相距我们至少4000年以上的遥远的年代。安特生当年带着数百箱彩陶和一脸的迷茫离开中国,只给中国学者留下了“中国彩陶西来说”的误区,我相信,安特生自己也未必完全相信自己的猜测。不过,从此以后,掀开了中国学者对中国文明之源和中国彩陶之源从考古学方法上探究的序幕。

彩陶纹饰究竟表达了什么样的含义?每个人都急于想知道它的答案。但种种猜测及多种解读甚至自相矛盾的结果,让很多人产生了疑问和不可信,让研究者和收藏者往往陷入迷茫和困顿。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做了一期节目,题 目是《神秘的中国彩陶》,通过5个标题6集专题片通俗形象地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彩陶的发现、收藏、研究的基本面貌,这5个标题分别是“发现之旅”、“生死之旅”、“纹饰密码”、“制造之谜”、“陶绘疑踪”。正如它的栏目名称一样,中国彩陶在发现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中国彩陶的谜底,都在为我们找寻华夏文明的源。

彩陶的用途究竟是什么呢?毫无疑问,彩陶的用途从它发明那一刻起,就是为了用它,也就是说,原始先民在使用陶器的过程中发明了彩陶,并且自始至终在使用,有时候经修补后还要重复使用,在许多彩陶上可以看到,裂缝两边钻出小孔,用麻绳或兽皮条捆扎后继续用。显然,实用是彩陶的重要用途,但是我们相信,先民从陶器上绘第一笔彩带那一刻起,彩陶不光是为了 用,肯定也是为了美,因为先民们在素陶上无论压印、刻画出多么漂亮的纹饰,不如绘上几笔彩带和图案,原因是彩绘既有强烈的色彩,又能产生变化,还能表情达意,一种好奇的美,一种情感的美,一种创造的美,也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和寄托!(来源:《读者欣赏·甘肃民航》2016年7月)

Hash:83a0fa309ed0adf97e2e7c9a14916360a325800c

声明:此文由 临洮印象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