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之最 | 毕节古人类的足迹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在贵州考古工作者和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学者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全国知名史前考古专家裴文中、李炎贤、张森水、文本亨、许春华、高星、赵凌霞、关莹和贵州知名史前考古专家曹泽田、蔡回阳、王新金等的辛勤劳动和不断探索,毕节以其丰富的古人类遗址,成为全国古人类探索、研究的重要实物来源基地,古人类起源、发展的序列正在毕节显现。

黔西观音洞动物化石

毕节地处云贵高原中西部,是我国自然地理上地势高度第二阶梯的南端,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岩溶发育,洞穴众多,为古人类生存活动提供了优良环境。在更新世期间,古人类活动频繁,尤其是更新世末的旧石器时代,广布的石灰岩洞穴,为古人类提供了天然的居住场所,为我们遗留下了众多的古人类活动遗址。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表明,毕节境内,发现了史前文化遗址(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70余处;其中,旧石器时代遗址25处,在全省、全国居于前列。这些遗存东起黔西,北到金沙,西至威宁,南达织金,分布广泛,保存记录着古人类在毕节生存演化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为研究我国古人类的起源、扩散及生存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从已知的25处旧石器时代遗址中,只有7处遗址进行了科学考古发掘,通过采集和发掘出土的石制品就达6000余件,脊椎动物化石近1万件。这些遗址涵盖了漫长的旧石器时代早、中、晚三期,人类40万年—50万年来的历史发展进程,这在全国其他地区十分罕见。

黔西观音洞文化遗址

以黔西观音洞文化遗址为代表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距今四五十万年,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史前考古先驱裴文中、张森水、李炎贤、文本亨等专家亲自主持了三次考古发掘,共发掘出土具有旧石器时代早期特点的石核、石片、砍砸器、尖状器、石锥、雕刻器等石制品上千件,古脊椎动物嵌齿象、东方剑齿象、贵州剑齿象、犀牛等哺乳动物化石23属种数十件。因观音洞人创造的石器文化有别于欧洲和我国华北地区,具有典型的地方特点,被确立为中国长江以南旧石器时代文化早期的典型代表,它对了解长江以南广大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以及我国旧石器时代初期各地区旧石器文化相互关系和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的继承性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对我国旧石器时代的文化体系、传承、发展关系,以及南方旧石器文化的来龙去脉,技术源流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黔西观音洞遗址

七星关区团结麻窝口洞遗址、海子街扁扁洞遗址为代表的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距今20万年—5万年左右,这一时期的遗址,是现代人类——智人起源的关键时期。

团结麻窝口洞遗址:2008年至2013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人类研究专家赵凌霞,先后主持科考队,对麻窝口洞遗址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采集、发掘出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15个种类,包括猩猩、长臂猿、猴类、剑齿象、苏门羚、鹿、麂子、猪、牛、中国犀、巨貘、黑熊、鬣狗、豪猪、竹鼠等,是一个耀眼的灵长类化石聚宝库。最为珍贵的是发掘出土了两颗古人类牙齿化石,经科学测定,牙化石年代为10万年至20万年,为中更新世晚期,属于早期智人阶段。

海子街扁扁洞遗址:1985年,由贵州省史前考古专家蔡回阳、王新金,中科院古脊椎所专家许春华共同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石器、石制品和动物化石,经北京大学考古系年代测定,出土化石铀系法年龄为距今13万年—17万年,文化时代为旧石器时代中早期。

两个遗址的出土物年代均处在古人类消亡和今人类起源的重要过渡时期,是研究古人类和现代人起源、生存和演化发展的重要实物证据。

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4万年至8000年前,即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晚期智人阶段。通过长期的生息繁衍,这一时期的毕节人类生活范围不断扩大,面积覆盖全市。主要以七星关老鸦洞、海子街大洞、朱昌牛鼻子洞、小坝吴家大洞、何官屯大岩洞,大方羊场镇穿洞、响水岩脚洞,黔西凤凰穿洞、包包上洞、白龙洞、谷里观音洞、穿洞、乌落洞、雨朵岩封口大洞、老君洞、定新营洞、新仁广福洞、绿化风水山岩洞、锦岗沙地白岩洞、绿化龙骨洞、沙井大岩洞、尖坡洞,织金大岩洞、三塘圆口洞、茶店猫猫洞,纳雍龙场大房张口洞,威宁草海吴家大院等遗址为代表。

七星关区老鸦洞遗址:于上世纪80年代被发现,贵州省博物馆、中科院古脊椎所先后进行两次考古发掘,出土石制品石锤、双台面石核、石片、单直刃刮削器、石锥、砸击石核等;动物化石灵长目的猕猴金丝猴,啮齿目的竹鼠、豪猪,食肉目黑熊、大熊猫、灵猫、猪獾、奇蹄目貘、犀,偶蹄目麝、麂、水鹿、鬣羚、牛亚科等;骨制品骨锥4件;古人类牙齿化石两颗(一颗上颌第二乳臼齿和一颗左下第三臼齿),以及植物果核、碳屑在内的标本两千余件,另有未统计碎骨上万件。并发掘发现了大小不一的火塘遗迹,遗迹中遍布红烧土和碳屑,其间夹杂着各类石制品及动物碎骨。经碳十四测年表明,这些出土物及遗迹记录了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3.7万年—2万年,以及距今1.4万年古人类在老鸦洞内生存的历史。

老鸦洞遗址远观

老鸦洞第二文化层出土石制品

大方响水岩脚洞遗址:因当地人曾长期在洞内取土熬硝而深挖堆积物,导致现存洞内原生堆积物及文化层完全被破坏。2016年11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毕节工作站”进行调查试掘。清理地表遗物,试掘面积6平方米,采集清理石制品近3000件,动物碎骨与烧骨以重量计数约数十斤,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片数十片,含粗砂、细沙等夹砂陶,纹饰有绳纹、印方格纹等。岩脚洞遗址由于近石靠山,视野开扩,人类在遗址内生活时间较长,约2万年至上世纪70年代。

七星关海子街大洞遗址:1983年发现,1985年发掘。出土石制品约800件。有石核、石片、石锤、石砧、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端刮器、凹缺刮器、修背石刀、雕刻器、石箭镞等,用火遗迹有碳屑、烧石、烧骨等,动物化石10余种,地质时代属晚更新世晚期,文化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

七星关大岩洞遗址: 1983年发现,次年复查、试掘。文化层以灰褐色和红黄色为主,厚约1米,出土石核、石片、石锤、石砧、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石制品,及用火遗迹灰烬、炭屑、烧石,动物化石仅见碎骨,时代为旧石时代晚期。

吴家大洞遗址:1983年发现。洞内残存的文化堆积厚约2米,呈灰褐色。采集到石核、石片、石锤、石砧、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凹缺刮器等石制品及用火遗迹有炭屑、烧骨,动物化石有竹鼠、鹿、牛及碎骨。时代初定为旧石器时代晚期。

大方羊场穿洞遗址: 1986年发现。洞内堆积物呈灰色和灰黄色,出露厚度约1米。采集石制品4件,有石片和刮削器,夹砂陶片9片,褐色为主,并有灰色,火候较高,多饰方格纹,动物化石有蜗牛和哺乳类碎骨。为旧石器时代晚期,陶片则可能处在新石器时代或更晚,为人类长期使用洞穴遗址。

黔西凤凰穿洞遗址:1988年发现并试掘,原堆积厚约3米,现存文化堆积分为6层,含两个灰烬层,出土石锤、石核、石片、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端刮器、凹缺刮器和雕刻器等石制品1000多件,还出土了骨器、陶片和用火痕迹。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

凤凰穿洞遗址

黔西包包上遗址:1988年发现,采集石核、石片、石锤、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端刮器等石制品60余件。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

西岩封口大洞遗址:1988年发现,洞内堆积为灰黄色角砾砂质土。采集到石核、石片、刮削器、尖状器、端刮器等石制品20余件;剑齿象、鹿牙和碎骨等哺乳动物化石。时代为旧石器时代。

黔西营洞遗址: 2003年发现,采集到石制品14件,陶片17块,动物遗骸6件,石制品类型有石锤、石核、石片、刮削器和砺石等。陶片均为加粗砂陶,多数火候较高,有褐、灰、黑色,饰有绳纹、蓝纹、刻划纹和附加堆纹等,动物遗骸为石化差异的哺乳类足骨和碎骨。采于黄色胶结中的石制品集化石暂归于旧石器时代晚期,采于灰色集扰乱层的砺石、陶片及动物遗骸暂归于新石器时代早期。

黔西广福洞遗址: 1988年发现,含文化遗物的堆积物多呈灰黄和灰褐色。采集到石锤、石核、石片、砍砸器、刮削器等石制品60 余件,含蓝纹、方格纹夹砂陶片,烧骨和碎骨8快。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

2012年发掘现场

透过毕节古人类40多万年漫长的历史发展遗存遗物,让我们感知着先人们的艰辛历史和聪明才智。作为华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的“鼻祖”,黔西观音洞人为我们创造了远古的辉煌。

我国著名史前考古专家裴文中教授说:“我国现在正面临着旧石器考古学上研究的新课题,很可能在中国南部的洞穴中,以这个贵州的观音洞为例,我们将遇到的是与欧洲大陆的旧石器文化不同的一种新的文化系统”。通过三次考古发掘出土的大量实物证据,证实了他的观点。

古人类学著名学者张森水、李炎贤、文本亨、曹泽田、蔡回阳、王新金等都相继发表文章,肯定了观音洞文化的地位,认定:(观音洞文化)对我国原始社会文化的系统产生、旧石器时代文化体系、传统、继承关系,以及南方旧石器文化的来龙去脉,技术源流的系统研究,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张森水先生认为:“观音洞文化与中国猿人(北京周口店)文化同少异多,故此称其为别具一格的文化,由于两者都存在着大量的小工具,所以,反映在我国境内可能存在着特殊的文化传统,而观音洞文化和中国猿人文化又分别代表这个特殊的、以小石器为主体的旧石器文化传统的我国南北方的主枝,它们对其后的文化传统发生着很大影响。观音洞旧石器文化,以其小石器、第二步加工方法和石器组合、种类等方面,形成了明显的特点,这种制造技术伴随着毕节古人类前进的步伐,得到传承、弘扬和发展。”

随着科学考古发掘的不断开展和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毕节,以丰富的古脊椎动物、古人类、现代人类遗迹遗物等实物材料为支撑,展现出生命的起源和发展。2亿年前的侏罗纪时代恐龙“足迹”、200万年前与人类同期生存的人类近亲“巨猿”化石,填补了贵州高原的空白,黔西观音洞遗址高举着中国南方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基因”大旗,现代人类起源的“鼻祖”在麻窝口洞、扁扁洞得以留存,毕节古人类不断壮大、扩张、发展的轨迹在毕节得以呈现,为“人类起源多地区观点”,提供了有力的实物证据。(郑远文)

编辑:吴春妹

大家都在看

NEWS

Hash:58934dbe6e790f6ccefd9afa8787e1f04992843a

声明:此文由 云上毕节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