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县的一个小山村里,有一个神秘的龙骨拐沟

在今环县环城镇龚家塬行政村刘家岔麻堡子沟左侧,有个神秘的拐沟,人们称它为“龙骨”拐沟。“龙骨”拐沟出“龙骨”,相传已久。“龙骨”是一味名贵的中药材,它有收敛、止血功效。不知从何时开始,居住在这一带的老百姓常到“龙骨”拐沟去挖“龙骨”出卖,来换几个零花钱。老百姓只知“龙骨”可以卖钱,岂知这正是生存在旧石器时代动物化石,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

龙骨拐沟

1977年7月,甘肃省博物馆庆阳地区博物馆的专业工作者,在进行动物化石与旧石器普查期间,于此地含脊椎动物化石的同层面发现了打制石器。1978年6月7日,省博物馆、庆阳地区博物馆和环县文化馆的专业工作者组成发掘组,于遗址南北两端进行了为期40天的试掘,开挖面积约150平方米,从中获得大量脊椎动物化石和打制石器。化石多是单个牙齿、牙床及破碎骨片。据考证,有鸵鸟、鼢鼠、虎、披毛犀、普氏野马、野驴、河套大角鹿、大角鹿、赤鹿、普氏羚羊、转角羊、原始牛、猪等14个种类。其中鸟类1种,哺乳类4目13种。哺乳类能鉴定到种的7种,其中灭绝种有披毛犀、河套大角鹿、原始牛3种。所掘获的文化遗物中,除有加工痕迹的鹿角外,主要是石制品。有石核、石片、打击石片、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砍斫器、石球、石锤、有敲击痕迹的砾石等,共1000余件。其中经第二步加工的石器有480余件。这些石器的石料90%以上是各色石英岩砾石,此外还有少量火石、硅质灰岩、脉石英、砂岩等砾石。

中药龙骨

根据石制品基本特征和古生物地层学证据,甘肃省博物馆考古工作者认为,此遗址时代与萨拉乌苏遗址相当,整个地层剖面的形态与距县城西南面五十余公里的楼房子旧石器遗址相比,同属更新世中期,距今约三万年。考古工作者还认为,刘家岔遗址的文化遗物比较集中,地层剖面清楚,化石证据可靠,石器材料丰富,是目前甘肃省境内出土石器数量最多、最重要的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也是华北旧石器时代比较重要的遗址之一。

龙骨拐沟

今天这个神秘的“龙骨”拐沟不再神秘,它是我们的祖先曾经居住生存过的地方。从这里可以看到大约在三万年前我们祖先的生存情况。虽然那个时代还谈不上有什么规模的生产力,但他们已经学会了打制、磨制石器的技术,懂得用石器来猎取处理动物及食品。他们制造的石球很可能是用来猎取较大动物的工具。刮削器、尖状器很可能是用来处理各种动物的皮、肉、骨等的工具。鹿角等器具很可能是用来采集植物的工具。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食物链条不仅仅是食用动物,已有了农业的雏形。从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出,当时这里的气候特点和生态环境。神秘的“龙骨”拐沟,你不再神秘,你给我们留下了古老的历史文化,亦给环县这块古老的土地留下了人类活动的永恒印记。

Hash:0a1a512ee90eb2f7c372cf4d810b24f011449e78

声明:此文由 陇原之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