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西路军革命遗迹,重温古浪红色记忆

西路军战事过去已经八十三年时间了,但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西路军历史研究,譬如西路军成立的地点、西路军在大靖经过的具体路线、在大靖战斗生活的细节等,

新年伊始,红西路军古浪战役纪念馆工作人员王凯、周天文、王雅琪一行三人带着这些问题,深入大靖地区进行详细考察了解。

在流落西路军战士廖代森之子廖开华家,他向我们讲述了当年父亲在大靖战斗时的经过以及如何失散定居在古浪的过程。廖代森是四方面军9军25师73团3营8连战士,左翼红9军进入古浪境内后,在大鱼沟遭到敌人拦击。红军冲破防线在干柴洼与马家军打了一天一夜恶仗,重创了敌军,自己也损失惨重。突围后,又在横梁山与敌人交上了火。北方天气真冷。才是农历10月初,山上就有了积雪。红军战士从南方千里跋涉而来,脚上穿的依然是三根线的麻鞋,衣衫单薄破旧,哪里经得住如此寒冻!大多数战士手脚都冻坏了。廖代森的双脚早就冻得失去了知觉。在横梁山又被手榴弹炸伤左脚,五个脚趾全没了。那天晚上,夜黑的伸手不见五指,红军队伍连夜转移时,廖代森无法行走,就同几个伤员一起躲在了倒仰沟附近的破庙里。后来被当地的一个鞋匠收留为干儿子,一直在古浪生活。

在八十七岁老人刘光达家,工作人员细心聆听老人讲述他所知晓的红军故事,以当地百姓的视角回忆那段战火连天的硝烟岁月。当时虽然马家军严搜密捕,悬赏缉拿红军伤员,但当地老百姓还是冒着生命危险给红军战士通风报信,送吃送喝,帮助西路军继续西进。

在当年西路军集结地大靖西川、龙王庙旧址仔细查看推断当年情况。

1936年11月上旬,国民党各部大举北进,打通了增援宁夏道路中央决定放弃《宁夏战役计划》,提出新作战计划。11月11日,总部及5军、30军在大靖地区修整时,接到中央军委命令、过河部队改称成立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并经批准成立由陈昌浩、徐向前、曾传六、李特、李卓然(以上5人为常委)、熊国炳、杨克明、王树声、李先念、程海松、郑义斋等11人组成的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在大靖西川龙王庙召开的大靖会议宣布了中央决定,布置新的作战任务,独立承担打通远方的任务,其意义重大。

大靖城南的龙王庙旧址现在已经是一所小学,虽然遗迹早已不在,但传承红色基因,牢记革命历史的红色文化仍然在学校里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退休老干部杨恒元家听取他所知道的西路军,“红军在古浪县城战斗了三天,民国25年在古浪西阳屲下面的沟里埋了很大一批红军的尸体。挖了2个大坑埋的,所以人叫“万人坑”。埋的时候天太冷,都埋的很浅,后来百姓们又重新埋了些土。”我们告诉老人,现在那个万人坑在2015年重新修缮了,现在是一座烈士纪念碑

走访中,西路军在大靖战斗生活的情景渐渐清晰,西路军总部及三十军、五军近一万五千人顶着严寒、冒着敌人的硝烟在大靖南川西川稍事休整,在龙王庙召开西路军成立大会,明确了执行《平大古凉战役计划》,又沿着祁连山麓向西进发。

此次寻访收获颇多,让我们对西路军历史,对西路军在古浪作战的战事有了更多更详细的了解。西路军浴血奋战古浪,红9军的一半指战员,为了革命事业将自己的献血洒在了古浪这片土地上,古浪人民不会忘记,共和国不会忘记。

审核:周天文

撰稿、编辑:王雅琪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和建议,请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红色古浪

电 话:0935—5818360

来源;古浪旅游企鹅号

Hash:a23809553ac1187e5ef27c8a158956599ddbe5fb

声明:此文由 一线百态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