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 构成中国石窟史的一百座石窟寺

本文部分内容引用宿白老先生在《中国石窟寺研究》一书的原文,在此深表对老先生的致敬

1

石窟寺的发现

中国开凿石窟约始于3世纪,盛于5~8世纪,最晚的可到16世纪。分布于中国各地的石窟寺遗迹,大都见录于明清地方志和游记中。在近代,由于石窟的非日常地位,已经脱离普通百姓的视野。

20世纪初,中国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根本无暇顾及。反而是一些外国人,根据上述著录调查了一部分重要石窟。比如日本人伊东忠太,在1902年就调查了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法国人E.沙畹在1907年调查河南洛阳龙门石窟。这是时代的悲哀,我们自己忽视了自己家的珍宝,被眼尖的外人发现,然后趁我们糊涂,偷摸来搞。

我们自己家的东西,自己不管,就引起了外国人的调查。在这种情况下,就无法避免掠夺和破坏了。外人怎么会珍惜咱们的东西???

德国人勒科克,在1904和1913,时隔9年,两次在新疆拜城库车吐鲁番等石窟大肆盗掘遗物、剥离壁画,不但没人阻止,还有当地人为了极为可怜的一点点工钱出卖自己的国家;

(中间排左二为德国人A.von勒柯克)

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在1907和年1914年两次、法国伯希和在1908年、日本大谷探险队在1911到1914三年内,美国哈佛大学华尔纳在1924年,连续不断的对甘肃敦煌莫高窟发现的重要经卷、文书和工艺品和石窟壁画进行骗取、切割揭取和劫夺。

斯坦因,请记住这个大骗子!

然后日本人在1933年对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美国人在1934年对龙门石窟的肢解石雕、凿毁造像进行丧尽天良的破坏!

以上是其中最突出的几起。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京都帝国大学组织的云冈调查班,对云冈石窟强行调查、摄影、测绘长达6年之久(1941~1946)。

中国有组织的调查工作始于30年代,1930~1933年西北科学考察团调查新疆石窟,1935~1936年北平研究院和中国营造学社都对响堂山石窟作了记录。40年代不少学者和学术机构注意到甘肃、四川云南和新疆境内的石窟,特别是对敦煌石窟的调查、实测和临摹,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石窟遗迹得到应有的重视,各地对现存石窟都开展了调查和记录工作,并发现了许多湮没已久的重要窟龛。50年代以来,石窟寺的考古研究工作逐渐展开:对一些石窟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进行排年分期;发掘了重要石窟的窟前遗址,为恢复某些石窟的历史面貌增加了新资料;对石窟组合关系的探索也开始提到日程上来。

2

分类&分布

中国的石窟可分为七类:一、窟内立中心塔柱的塔庙窟;二、无中心塔柱的佛殿窟;三、主要为僧人生活起居和禅行的僧房窟;四、塔庙窟和佛殿窟中雕塑大型佛像的大像窟;五、佛殿窟内设坛置像的佛殿窟;六、僧房窟中专为禅行的小型禅窟(罗汉窟);七、小型禅窟成组的禅窟群。

根据洞窟形制和主要造像的差异可分为新疆地区、中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和西藏地区四大地区。如下图:

【 一、新疆地区 】

分布在自喀什向东的塔里木盆地北沿路线上,集中的地点有三个区域:

1、古龟兹区,即现在的库车、拜城一带,共计9处石窟,均属“龟兹研究院”管辖。主要石窟有:

分布在拜城境内的

【01】克孜尔石窟(国一II-8)

参观提示:克孜尔石窟现在划分为四个区域,正式编号的石窟有236个,大部分塑像都已被毁,还有81窟存有残存壁画。其中谷西区开放,非特窟可以使用手机拍照(禁止闪光灯和相机),而谷东区需要提前预约可以开放。其他两个区域不对外开放。

还有温巴什石窟(第六批增补进国一克孜尔石窟)

编号洞窟26个,可申请参观

以及台台尔石窟(第六批增补进国一克孜尔石窟)

编号洞窟22个,不开放

分布在库车境内的

【02】库木吐喇石窟(国一II-9)

编号洞窟112个。开放

新一窟穹顶,此窟不对外开放

【03】库车克孜尔尕哈石窟(国五IV-30)

编号洞窟65个,可申请参观

【04】库车森木塞姆石窟(国四IV-1)

编号洞窟57个,可申请参观

玛扎伯哈石窟(第六批增补进国三森木赛姆)不开放

【05】阿艾石窟(第六批增补进国四I-45苏巴什佛寺遗址

阿艾石窟在库车大峡谷地质公园内,只有一个单体洞窟。不开放。

另有在新和县的托乎拉克艾肯石窟(第六批增补进国一库木吐喇)

编号洞窟20个。不开放

以上石窟中克孜尔石窟规模最大,开凿最早,大约开凿于3世纪,4~5世纪是其盛期,最晚的洞窟大约属于8世纪。其他三处,开凿的时间都比克孜尔晚,衰落的时间可能迟到11世纪。

以上石窟参观需要提前到位于拜城的龟兹研究院(克孜尔石窟所在地)进行申请缴费,由研究院工作人员带领前往。(政策有可能会调整,以研究院官方为准)

二、古焉耆区。在今焉耆回族自治县七格星一带。开凿时间约在5世纪以后。

【06】七个星佛寺遗址(国五-I-139)开放

被德国人盗走的泥塑部件

被德国人盗走的壁画

三、古高昌区。在今吐鲁番附近。主要石窟有吐峪沟石窟和柏孜克里克石窟。吐峪沟早期石窟约开凿在5世纪。柏孜克里克主要石窟是9世纪以后回鹘高昌时期的遗迹,最晚的洞窟有可能迟到13世纪。

【07】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国二II-4)开放

现存57个。其中有壁画的40多个,总面积1200平方米。上世纪初还遗存大量精品,被外国人盗走。一部分在二战中损毁,一部分被俄国抢到圣彼得堡

胜金口石窟(第六批增补进柏孜克里克)不开放

考古人员共清理发掘了13座洞窟、26间居址,面积约1000平方米。出土大批精美壁画残片、泥塑像残块、汉文、回鹘文等纸质文书,壁画上还发现有汉、回鹘文题记等

【07】吐峪沟石窟(国六-IV-63)不开放

吐鲁番博物馆中的吐峪沟石窟壁画复制图)

【08】雅尔湖石窟(国五增补进国一V-20交河故城)需要提前预约

【09】伯西哈石窟(国七-4-110)

新疆石窟多塔庙窟、大像窟、僧房窟、禅窟以及不同形制洞窟组成的洞窟组合,也有少量的禅窟群。5世纪以后,方形佛殿窟数量增多,出现了佛坛窟。焉耆、吐鲁番一带还有洞窟前面接砌土坯前堂和径用土坯砌建的洞窟。

这些不同形制的洞窟,除一般僧房窟外,窟内都绘壁画,绝大部份原来还置有塑像。绘塑内容,6世纪以前,主要有释迦、交脚弥勒和表现释迦的本生、佛传、因缘等图像。6世纪出现了千佛。8世纪以来,中原北方地区盛行的阿弥陀和阿弥陀净土以及其他净土,还有一些密教形像,都逐渐传播到这里,壁画布局和绘画技法也较显著地受到中原北方石窟的影响。

【 二、中原北方地区】

(1)河西

甘肃黄河以西各县沿南山的地段,大都分布有数量不等的石窟。其中敦煌莫高窟延续时间长、洞窟数量多。莫高窟现存最早的洞窟,开凿于5世纪,陆续兴建到14世纪。莫高窟以东的重要石窟有安西榆林窟和东千佛洞、玉门昌马石窟酒泉文殊山石窟肃南金塔寺石窟和武威天梯山石窟等。这几处石窟除榆林窟、东千佛洞外,都还保存5~6世纪的遗迹。武威天梯山石窟有可能是历史上有名的凉州石窟的遗迹。

【10】敦煌莫高窟(国一II-2)开放,45000平米壁画世间稀有。

敦煌西千佛洞(第五批增补进国一莫高窟)开放

【11】肃北五个庙石窟(国七-4-106)

【12】瓜州榆林窟(国一II-3)开放

东千佛洞(国五增补进国一榆林窟)

开放时断时续,需提前咨询。

【12】玉门昌马石窟,未进国保,不开放

上世纪地震后仅存4窟。

【13】肃南文殊山石窟(国五-IV-29)

正式对外开放。

【14】张掖马蹄寺石窟群(国四-IV-2)

特窟金塔寺,不开放

【15】民乐童子寺石窟(甘肃省级文保单位)

【16】天梯山石窟(国五-IV-28)开放

开凿该石窟的工匠首领是昙无谶(昙矅的师傅),为北方石窟之鼻祖

早期壁画由于50年代建水库搬迁至甘肃省博物馆

(2)陇东区

主要石窟有永靖炳灵寺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固原须弥山石窟庆阳平定川石窟群、南、北石窟寺等。固原、庆阳石窟始凿于6世纪;永靖、天水石窟始凿于5世纪,其中炳灵寺石窟第169窟无量寿佛龛有420年题记,是中国现存窟龛有明确纪年的最早的一处。

【17】永靖炳灵寺石窟(国一II-6)开放

国内现存最早的石窟年代题记西秦建弘元年(420)

【18】武山木梯寺(国六-IV-59)开放

【19】武山水帘洞石窟 - 拉梢寺摩崖造像(国五-IV-27)开放

【20】甘谷大象山(国五-IV-27,并入水帘洞)开放

【21】天水麦积山石窟(国一II-5)东方雕塑艺术馆,开放

天水仙人崖石窟(第六批增补进国一麦积山)开放

【21】宁夏固原须弥山石窟(国二II-2)开放

【22】泾川南石窟寺(国三II-3)开放

【23】泾川罗汉洞(省保)开放

【24】泾川王母宫石窟(国六-IV-60)开放

【25】庆阳北石窟寺(国三II-2)开放

【26】镇原石空寺石窟(国七-4-107)开放

【27】庄浪云崖寺陈家洞石窟(国六-IV-58)开放

【28】庆阳平定川保全寺-张家沟门石窟(省保)开放

(3)陕西

少数窟龛开凿于6世纪,主要石窟都开凿于6世纪以后,如7世纪开凿的彬县大佛寺石窟、耀县药王山石窟;8世纪开凿的富县石鸿寺石窟;11~12世纪开凿的黄陵万佛寺石窟、延安万佛洞石窟和志丹城台石窟等。陕西区石窟是中原北方地区晚期石窟较集中的一处。

【29】铜川药王山石刻(国一IV-4)开放

【30】子长钟山石窟(国三II-10)开放

【31】彬县大佛寺(国三II-8)开放

【32】麟游慈善寺石窟(国五-IV-25)开放

【33】富县石鸿寺石窟(国六-IV-55)开放

【34】黄陵万安禅院石窟(国六-IV-57)开放

【35】铜川宜君石窟群(国七-4-101)开放

【36】延安清凉山万佛洞石窟(国七-4-101)开放

这里是“新华书店”的诞生地

【37】志丹成台石窟,开放

陕西还有数量众多小型石窟,由于风化等原因遗存不好,没有进入国保,大部分是省保。

(4)其他区

以5~6世纪北魏皇室显要开凿的大同云冈石窟和洛阳龙门石窟、巩县石窟为主流,沿续此主流的重要石窟有6世纪中期开凿的邯郸响堂山石窟和6~7世纪开凿的太原龙山石窟。此外,5~6世纪开凿的义县万佛堂石窟义马鸿庆寺石窟济南黄花岩石窟和7世纪初开凿的安阳宝山石窟,也都与上述这批主流石窟有密切关系。

山西省主要石窟的有:

【38】大同云冈石窟(国一II-1)开放

【39】太原龙山石窟(国四-IV-4)开放

【40】太原天龙山石窟(国五-IV-3)开放

【41】高平羊头山石窟(国六-IV-5)开放

【42】泽州碧落寺石窟(国六-IV-6)开放

【43】平顺金灯寺石窟(国六-IV-7)又名“宝岩寺”开放

【44】平定开河寺石窟(国七-4-10)开放

【45】昔阳石马寺石窟(国七-4-11)开放

【46】隰县七里脚千佛洞石窟(国七-4-12)开放

河南省的主要石窟有:

【47】洛阳龙门石窟(国一II-4)开放

【48】巩县石窟(国二-II-1)开放

【49】安阳宝山灵泉寺石窟(国四-IV-3)不开放

【50】义马鸿庆寺石窟(国五-IV-14)开放

【51】安阳小南海石窟(国五-IV-15)开放

【52】偃师水泉寺石窟(国七-4-50)开放

【53】洛阳万佛山石窟(国七-4-51)开放

【54】林州千佛洞石窟(国七-4-54)开放

【55】卫辉香泉寺石窟(国七-4-55)开放

【56】沁阳窄涧谷太平寺石窟(国七-4-56)开放

河北省的主要石窟有:

【57】邯郸南北响堂山石窟(国一-II-7)开放

【58】元氏封龙山石窟(国七-4-2)开放

【59】邯郸水峪寺石窟(国七-4-3)开放

【60】武安法华洞石窟(国七-4-7)开放

辽宁省的石窟:

【61】义县万佛堂石窟(国三-II-4)开放

晋豫及其以东地区石窟的承袭关系比较清楚,充分表现了佛教石窟逐步东方化的具体过程,因此,这个地区石窟在全国石窟中占有重要地位。此区开凿较晚的石窟,还有6~8世纪开凿的益都云门山石窟、驼山石窟;

山东省的主要石窟有:

【62】青州驼山石窟(国三-II-5)开放

【63】济南千佛崖(国三-II-7)开放

【64】东平佛山石窟(国五-IV-13)开放

【65】青州云门山石窟(省保)开放

11世纪开凿的内蒙古巴林左旗洞山石窟、前后昭庙石窟;13~14世纪开凿的内蒙鄂托克旗百眼窑石窟和15~16世纪开凿的平顺宝岩寺石窟等。

蒙古自治区主要石窟有:

【66】鄂托克旗阿尔寨石窟(国五-VII-2)俗称百眼窑,开放

【67】巴林左旗真寂之寺石窟(国六-IV-9)开放

这里又称前后昭庙石窟。

以上四个地区统称为中原北方石窟。

中原北方石窟中,河西和陇东两区多塑像壁画,陕西华北两地区多雕刻。四个地区除个别石窟外,多杂有摩崖龛像。

中原北方石窟的发展演变,大体可区分为四大期:

第一期——即5~6世纪,是这个地区开凿石窟的盛期。多大像窟、佛殿窟、塔庙窟,也有少数禅窟和禅窟群。主要造像有三世佛、释迦、交脚弥勒、释迦多宝对坐像、千佛和思惟像,其次有本生、佛传和维摩文殊对坐像。七佛、无量寿(阿弥陀)、倚坐弥勒和观世音、骑象的普贤等出现较晚。

第二期——即7~8世纪,主要盛行佛殿窟、大像窟,较晚出现佛坛窟。除释迦造像外,阿弥陀、弥勒、药师等净土图像和观世音像逐渐复杂起来,出现了地藏像,密教形像也开始盛行。

第三期——即9~10世纪,石窟开凿逐渐衰落,石窟形制摹拟地上佛殿的情况日益显著,佛坛后面凿出了背屏,窟前接建木构堂阁的作法开始流行。窟内壁画盛行排列多种经变的新形式。佛龛两侧流行文殊、普贤相对的布局。

文殊似乎受到更多的重视,敦煌莫高窟和富县石泓寺石窟都出现了“文殊窟”。对观世音的崇奉更为普遍,许多地点出现了观世音的各种变相。天王的形象也在这个阶段逐渐盛行。

第四期——即自11世纪以后,开凿石窟的地点愈来愈少。造像题材除前期习见者外,罗汉群像逐渐盛行,还出现了罗汉群像与佛传结合的场面。出现了布袋和尚。儒释道合流的形象也在石窟中出现,庆阳平定川石窟中1095年雕造的“三教诸佛”,是现知中原北方地区这类题材的最早实例。

13世纪太原天龙山开凿了全真道教石窟。13~14世纪莫高窟、榆林窟开凿了藏传佛教的“秘密堂”。

16世纪初开凿的平顺宝岩寺石窟出现了水陆道场的连续浮雕,这里有的洞窟内外全部雕出了仿木结构,石窟摹拟地上佛殿的作法,年代愈晚愈突出。

【 三、南方地区 】

指淮河以南地区。这个地区石窟数量不多,布局分散,除个别地点外,摩崖龛像多于洞窟。凿于5~6世纪之际的南京栖霞山龛像和新昌剡溪大佛,原都前接木构殿阁。广元一带6世纪的石窟,形制多属佛殿窟,有少量的塔庙窟。这时期的主要造像除释迦外,多无量寿(阿弥陀)和弥勒倚坐像,还有释迦多宝对坐像。

自8世纪以后,四川岷江、嘉陵江流域诸窟龛盛行倚坐弥勒、净土变相和各种观世音造像。10~11世纪多雕地藏和罗汉群像。

11世纪大足石篆山出现了最早的儒释道三教石窟。12世纪大足大佛湾造像内容更为庞杂,除佛传、经变、观世音等形象外,还有祖师像和藏传佛教形象。

川渝地区有:

【68】广元千佛崖(国一-II-11)开放

【69】广元皇泽寺摩崖造像(国一-II-10)开放

【70】广元观音岩石窟(第六批增补进广元千佛崖)开放

【71】大足北山摩崖造像(国一-II-12)开放

【72】大足宝顶山摩崖造像(国一-II-13)开放

【73】大足南山摩崖造像(第四批增补进北山)需预约

【74】大足石门山摩崖造像(第四批增补进宝顶山)需预约

【75】大足石篆山摩崖造像(第四批增补进北山)需预约

【76】巴中南龛摩崖造像(国三-II-6)开放

【77】巴中水宁寺摩崖造像(第五批增补进南龛)开放

【78】安岳卧佛院摩崖造像(国三-II-9)开放

第六批其他安岳石刻打包增补到卧佛院

【79】华严洞,开放

【80】孔雀需预约

【81】圆觉洞,开放

【82】茗山寺,开放

【83】玄妙观、千佛寨

【84】毗卢洞石刻造像(国五-IV-21)开放

【85】潼南大佛寺摩崖造像(国六-IV-41)开放

【86】涞滩二佛寺摩崖造像(国六-IV-42)开放

【87】蒲江石窟(国六-IV-43)开放

【88】邛崃石窟(国六-IV-44)开放

【89】夹江千佛岩石窟(国六-IV-47)开放

【90】通江千佛岩石窟(国六-IV-48)开放

【91】仁寿牛角寨石窟(国六-IV-49)开放

【92】梓潼龙山千佛崖石窟(国六-IV-50)开放

杭州西湖沿岸的窟龛开凿于10~14世纪,13世纪末以前多雕阿弥陀、观世音和罗汉像,13世纪以后多雕藏传密教形像。

开凿于9~13世纪的大理剑川石钟山石窟都是佛殿窟,9世纪造像主要有弥勒和阿弥陀,10世纪以后主要造像有观世音、毗沙门天王和密教的八大明王,最具地方特色的是以南诏王及其眷属为主像的窟龛。

【93】大理石钟山石窟(国一-II-14)开放

【94】杭州飞来峰造像(国二-II-5)开放

【95】连云港孔望山摩崖造像(国三-II-1)开放

【96】赣州通天岩石窟(国三-II-11)开放

【97】南京千佛崖石窟(国五-IV-5)开放

【98】湖北凤县仙佛寺石窟(国六-IV-35)开放

【99】江西弋阳县南岩石窟(国七-4-42)开放

【 四、西藏地区 】

该地区石窟多不具造像的禅窟和僧房窟。摩崖龛像分布较广,题材多释迦、弥勒、千佛、十一面观音和各种护法形象;并多附刻六字真言。以上窟像的雕凿时间,大都在10世纪以后,即藏传佛教所谓的后弘期。

拉萨药王山是西藏窟龛较集中的一处:山南侧密布摩崖龛像;东麓的札拉鲁浦石窟,是现知西藏唯一的一座吐蕃时期开凿的塔庙窟,塔柱四面各开一坐佛龛,窟壁雕像多后世补镌;该窟右上方凿出附有石床的僧房窟。山南扎囊乃东等地的天然溶洞,有不少相传是吐蕃时期高僧的禅窟。

扎囊查央宗山溶洞内,后世建有经堂和附有左转礼拜道的佛殿,殿内奉莲花生塑像,传说该洞原是莲花生的禅窟。后弘期这类禅窟窟前有的还接建木结构,如萨迦北寺夏尔拉康。窟形规整,四壁满绘佛像的佛殿窟,似多见于西部阿里地区。

【100】拉萨药王山石刻,开放

拉萨药王山

3

关联&影响

上述四个地区(新疆、西藏、中原北方、南方)的石窟寺,虽各具特点,但又互相影响。

5世纪60年代云冈最初开凿的大像窟——昙曜五窟应和新疆古龟兹石窟有一定的关系;河西现存的早期洞窟的塑绘,也受到了新疆的影响。5世纪晚期,南方造像明显地影响了中原北方,江南无量寿佛的崇奉传播到中原西部的时间,可能更早。6世纪中期以后,中原西部的石窟龛像又影响到四川北部。7~8世纪的隋唐盛世,中原窟龛典型所在——各种净土变和密教形象已南遍四川,西及新疆。11世纪以后,罗汉群像即盛于中原北方,也流行于江南。13~14世纪,西藏藏传佛教形像不仅出现在中原北方,还出现在南方。

在以上各地区相互影响的复杂现象中,可看出:5世纪晚期以前中原北方受到新疆的影响,这显然是和佛教艺术自西向东传播的情况有关;5世纪晚期以来,佛教窟龛在新疆以东逐渐形成自己的特点后,中国各地石窟龛像的发展演变,尽管都还具有地方特征,但却都程度不同的受到全国主要的政治中心或文化中心所盛行的内容的影响。这一点,于中国考古学其他方面的资料所反映的情况,是大体一致的。

引自宿白老先生在《中国石窟寺研究》

Hash:e02009a63ecc416d30fba742c4d9550fe26aa015

声明:此文由 丝路遗产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