耸立于巅峰之上的神秘古堡山寨

耸立于巅峰之上的神秘古堡山寨

每次走进大峪镇这片神奇的土地,总会有有新的风景融入我的魂灵。譬如那些耸立在或高山之巅、或悬崖峭壁之上,弥漫着神秘色彩的古堡古寨。

早就知道,大峪不但是一个古文化底蕴非常厚重的地方,而且还是一块“红色旅游胜地”。在这片100余平方公里的区域内,不但重峦叠嶂,山势巍峨,红叶耀人,杏花飘香,而且到处流淌着古文化的乳汁。更令人没想到的是在这片热土上,竟然还保存着40余座明清以来建造的古堡古寨。

千仞高岗有古寨,藏在深山人未知。2005年1月13日,新华社以《汝州大峪发现11座古山寨》为题播发的一篇报道,使汝州大峪的深山古寨声名远扬,吸引不少人前来探访这些历经数百年沧桑的古山寨。

一朝惊世闻,古堡现神韵。大峪镇的古堡古寨极具旅游潜质,数量多且保存尚好。这些古堡古寨,是古代人民为躲避战乱和兵匪在山巅用石块垒砌起来的高大建筑,有圆形的,有方形的,多为不规则形状,坚固使用,在冷兵器时发挥着的“躲兵洞”的作用。该镇的古堡古寨现存44座,其中19座保存完好。这些古堡古寨既具有居住功能,又具有军事防御功能,从年代上考证,大多为明清时期修建,最早的可上溯至汉唐,最晚的也在民国时期。

古堡古寨,古风古韵。

人已归来数日,可魂儿还留在那些古堡古寨中,闭上眼睛——古堡神韵悠然飘来,反复的咀嚼中,那些古堡古寨的形象在脑海中愈来愈加分明……

云堡寨

这些古堡古寨全部坐落在海拔800多米以上的高山上,其中有6座雄踞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巅峰上。石榴嘴寨、玉皇寨、永和寨、辉泉寨、袁窑南寨、三官寨、白朗寨,双石垛等19座,虽历经战乱和沧桑岁月的风雨剥蚀,依然保存着比较完整的风骨神韵。

攀援在层峦叠嶂的翠峰上,我们看到许多峭壁上大都矗立着一座别具一格的古堡寨。它们凭借天险,两面甚至三面临着悬崖,易守难攻,寨墙样式与古城相似,用巨大的石头垒成,宽2至3米,高8至10米,高体处外沿再垒2米高外墙,上面有垛口,并设有瞭望孔和射击孔。内墙边上垒有台阶,供人登上寨墙守卫或作战。寨墙内面积10至30亩不等,建筑物多为石窑,随行就势,高低不同,错落有致。每座山寨平均现存窑洞30到60孔。寨内配有储藏室、打更室、牲畜圈等,并凿有蓄水池,有的甚至还设有娱乐的戏台和羁押的牢房。

袁寨

这些古堡古寨的特征各有千秋。永和寨历史悠久,它是青牛山山顶的一座石寨。据石寨上所立石碑记载, 它始建于清同治(1862)年间,耗时8年始成,距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石寨依山势而建,呈不规则的长方形,东西长约150米,南北宽约30米。石寨内部又有两道寨墙,均由青石砌成。东部正中,又有一米见方的石堡,地势高出石寨约2米,堡内岩石上凿有1米深、1.5米见方的池子,为古时贮水之用。东寨墙南北两角均建有一座石窑,已无石顶,石墙尚保存完好。永和寨海拔800多米,地势险峻,令人望而生畏。北坡为一百米断崖,南坡坡度较为平缓,可攀援而上,是古人防匪的主要阵地。永和寨正中建有玉皇庙,奇特的是这座庙分上下两层,下层供奉着玉皇和王母神像,上层据庙主讲是玉皇和王母休息的场所。

石榴嘴古堡和南天门古堡奇险高峻。

石榴嘴古堡位于青山后村,建在一座高大山体上,西、南两面均为百丈悬崖。东、北两面建有高墙。东有一门,名“迎旭”。寨内人类活动遗迹众多,有房屋、窑洞、庙宇等。该堡规模庞大,设计精巧,气势恢宏,因外型酷似“石榴嘴”而得名。在冷兵器时代,这座古堡为保护当地民众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主要用天然石块垒砌成,地势十分险要。内有十余座窑洞至今保存完好。据说在抗战时期日军围攻数天攻寨不开后被迫撤退,除一枚炮弹落在寨中炸死一头毛驴外,山寨人毫发无损。这里环境古朴幽雅,附近的群众农闲时多来山寨居住。站在高大城墙上环顾四周,东为绵延十余公里的青山后断层,西为晚霞映照下的悬崖峭壁,南为汝州城,北为少室山,极目远眺,气象万千,令人遐思神往。

石榴嘴寨

天门古堡位于上焦村。

建在三面峭壁之上,仅有一路可通。这座古堡占地面积不大,却以设计精巧取胜。墙体十分高大,东为哨楼、西为碉楼,均为防御设施。留有一门,仅容一人通过,另有一门为暗道,危急之时用绳索可溜之山下。据村中一位老人讲,他小时候城门的盖板尚存,四周墙体还完好,据此推断,南天门古堡的建筑时间应在200余年前。

在所有的古堡古寨中,回龙山上的梁家寨建筑设施考究,至今保存最为完好。

该寨位于袁窑村,建在圆形山上,占地约3000平方米,外观呈椭圆状,有东西两门,东门石刻“瞻汝”,西门石刻“望嵩”,城墙高约8米,厚约2米,建有垛口、瞭望孔、射击孔等。寨内还有石砌窑数孔,并有水窑、舂米碓臼等生活设施,寨内还有关帝庙遗址和为修戏台备下的巨大长石。据时年77岁的袁窑村民王文信讲,这个寨子是富甲一方的梁邦贤所建。大约是宣统元年即公元1909年,梁邦贤组织数十名工匠和大量民工,将青石加工成方正的石块运到山上,整个工程历时4年,到1913年才正式建成。

2005年春深的一天下午,申报河南古民建保护项目,我们在梁邦贤后人梁青松的陪同下来到了回龙寨。

门前的山坡上裸露着一块块的青石,春阳下那用青石砌成的厚实寨墙,齐如刀削,高大挺拔。寨门约有2米多高,上部呈圆拱形,木门早没有了。门前有道深涧,是用来防御敌人进攻的九寨沟。当年,如果没有吊桥,人是难以进入的。门内两侧安装有两根石柱,柱上凿有两个洞,是用来插门栓的。

进得院子,宁静而空旷,荒凉和沉重的历史沧桑感填满了胸间。右边有一石砌的梯子,能登上寨墙。再往里走,靠东寨墙建有一排石拱屋,完整的有5间。石屋深7米,宽4米,高4米,往北还有4间,被人毁掉了,留下残垣断石。院子中间正北有3间正房,几堵山墙呈“人”字型结构,木料、瓦、砖已被人拆走。石墙上留有几个墙柜子,打磨得光滑整齐,即使现在装上木门,也肯定好用。在院子正中间的地上,卧着一块巨大的青石,与山体相连。当年建寨时,工匠们用铁锤、钢钎硬是在这块青石上凿下了一个大水池,约7米深,容积有12立方米,条条石凿痕迹清晰可见,不知花费了多少工时。老梁说这是储水用的,平常是用毛驴驮水上山的,将水倒在石水池里,能用很长时间。寨内的西北角有一天然石洞,深不见底,有人唤做藏兵洞。站在洞前思绪万千。3间正房的后边,是一道月牙形的走廊,廊后又是一溜6间石拱屋,石屋紧挨着山寨北墙,保存完整。屋内和院中坑坑洼洼。老梁告诉我们,据说当年爷爷打煤矿致富后,用毛驴驮着金元宝一箱箱往家驮,后来就把元宝埋到山寨中。再后来,成群结队的人就到山寨内挖宝,把山寨挖得千疮百孔……

在院子的西北角,有座石拱场,直通寨墙,循桥拾级登上寨墙,墙顶上非常平整,约有2米宽。在这个基础上,墙沿边又垒砌了一堵80公分宽、2米高的子墙。我们沿着宽厚的寨墙走了一圈,看到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间石屋,是供枪手和哨兵休息的,共有6座小石屋,还有两座炮楼。老梁介绍说,山寨占地5亩,寨墙高8米,周长2000米,成椭圆形。站在寨墙上放眼望去,周围山连着山,林挨着林;往下看,白带似的水泥路,雪莲似的袁窑河,还有绿树掩映的村落。漫山遍野的桐树花、楸树花、槐花一片片、一簇簇,煞是好看。特别惹眼的是山下那些石砌窑洞,这些窑洞依山势而建,层层叠叠,错落有致,远看像高楼,近看则是农家小院。这些建筑风格具备了黄河流域民居文化的显著特征。

神秘的古堡;古朴的民居;醇厚的民风。站在古堡之上的我,仿佛被消融进那古风神韵之中。

我们终于来到了北寨墙垛口。这里是3层炮楼,上边有个用石头打制的梯子,小巧玲珑,光滑顺溜,仅容1人,可以沿梯下到楼底。可惜,石梯子不知被谁用石头堵住下不去。无奈我们绕道而下,七拐八绕出得北门,北门才是正门。正门进入后可见左右建有两座石屋,面积较大,可能是供门卫休息或作议事场所使用。石门外是陡坡,跟南门不一样,易守难攻。向西有一缓坡小径可以下山。正门 上方镶嵌着一块石刻匾额,上书“瞻嵩”两个大字,遒劲有力,在大字上方还刻有“少室作屏”几个小字。忽然想起与此相对应的南门上方也有一块石刻匾额头,上书“望汝”二字,苍劲挺拔。该山寨建于清朝宣统年间,南望汝水似彩练环绕,北瞻嵩岳少室山像是它的一道屏障。仰望少室莲花,耳畔轰鸣起密集的炮声,当年皮徐支队大峪抗日的镜头悠然飘来。袁窑寨的那场战斗,日本鬼子从许窑后面的石岭上用小钢炮攻打袁窑南寨,108颗炮弹吐着火舌、呼啸着飞来,然而,山寨固若金汤……

阳西下,古堡沐浴在一片神秘的色彩中。我回头再看那梁家山寨,古色古香,意境悠远。如果说大峪的古堡山寨凝聚着大峪人民勤劳勇敢和聪明的建筑智慧的话,那么它更昭示着大峪人民团结协作的合力精神。遥想当年,大峪百姓以家族为单位、或以村为单位、或依附大户,精诚团结、吃苦耐劳,耗费巨资,积数十年之功修建而成了这些建筑独特、坚固实用的古堡古寨。这不仅仅是匠心建筑艺术的体现,更是一种团体合作精神的彰显!

如今喜逢清平盛世,这些古堡古寨虽然冷落闲置下来了,但它给我们留下了民间建筑艺术和民间文化艺术的宝贵财富,更给我们留下了历史变迁的深沉思考。这些古堡山寨闪烁着民间建筑艺术的灵光;传承着民间建筑文化的魅力;昭示着大峪厚重的历史文化;蕴含着无尽的神思神韵;彰显着大峪人民同心聚力的协作精髓!

2006年1月16日草于抱朴斋

收藏

举报

Hash:b8eb783ce6c82eaab0185373560095291a141c04

声明:此文由 韵石情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