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60件惊世宝藏现身故土!父子遗物跨越两千年“ 聚首”

何寻那一帘烟雨?一任泪水打湿衣衫!

宫阙已埋进黄沙,大野泽已成万亩良田。

唯有民风如初,一如不变的金山

4月20日,山东巨野县委、县政府,江西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昌邑故国--海昏侯墓精品文物展”举行盛大的开展仪式。来自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地的60件(套)惊世宝藏将现身故土巨野,与其父第一代昌邑王刘髆随葬文物(巨野县红土山汉墓)联袂展出。

历史记载,公元前63年,“汉废帝”刘贺被封为海昏侯,前往豫章郡海昏县(今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建国。从此,离开昌邑国(今山东巨野县)故土。数十辎重车马,带走了一城奢华。这匆匆一别,未曾想,竟是2000余年,素有思乡情结的海昏侯刘贺最终遗梦南昌。

千余里回家路,

刘贺却“走”了2000年,

故土可无恙?

“归来”已非去时路,

沧海桑田,

如今已是换了人间,

东风浩荡,国泰民安。

据了解,此次展出的海昏侯墓文物共计60件/套,于4月20日在巨野博物馆开始展出,持续到5月20日,为期一月,其中21件一级文物,29件二级文物,9件三级文物,一串五铢钱未定级;市民凭身份证即可免费入馆参观。

1977年,山东省巨野县红土山汉墓即刘贺之父刘髆墓,出土了千余件玉器、铁器、铜器、陶器等文物。考古专家表示,南昌海昏侯汉墓出土数万计珍贵文物与巨野县红土山汉墓出土的文物一脉相承。

据专家考证,当年的海昏侯刘贺大部分财富来自家乡巨野。这次在巨野展出的精品文物大都可见昌邑故国“烙印”。专家认为,南昌海昏侯墓中出土的大量青铜器,镂刻有“昌邑”铭文,以及书有“昌邑九年”“昌邑十一年”文字的简书,均可证墓中文物属于原昌邑国运来之物。此外,墓中出土的皇家玉瑗、仪仗器、仪仗杆等多为刘贺从昌邑国带走物品。

“南昌海昏侯墓出土大小马蹄金、麟趾金,可证这些黄金为第一代昌邑王刘髆遗产,验证了《史记》《汉书》记载无误。”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徐长青等专家依据史料判断,刘贺从现山东省巨野县的昌邑故都带走的财产主要是动产,包括金银珠玉和铜器、铁器、漆器、书简等生活、文化和礼仪用品。

展出文物

此次参展的青铜编钟挂钩(资料图)

此次参展的青铜钮钟(资料图)

此次参展的青铜鼎(资料图)

此次参展的青铜壶(资料图)

此次参展的青铜提梁樽(资料图)

来源:大众网

编辑:任宇博

编审:陈双双

监制:李晚成

Hash:5b1d6aadeb0a394f7c29c5a84fd2db90976da7e2

声明:此文由 江西日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