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两处文保单位设为“重要纪念设施和遗址”!马驹桥竟然也有一处!

导读

通州区两处文保单位设为“重要纪念设施和遗址”,其中解放军收复马驹桥纪念地及马驹桥烈士陵园在列。

通州区人民武装部通过摸排发现,全区范围内“新中国成立后我党我军重要纪念设施和遗址”共两处,分别为:

宋庄镇平津战役指挥部旧址

解放军收复马驹桥纪念地及马驹桥烈士陵园

此举为对濒危纪念设施和遗址保护工作提供了有效依据,为下一步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创造了条件。

平津战役指挥部旧址

此次摸排工作的重点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党我军的重要纪念设施和遗址,包括重要机构旧址,重要人物故居、旧居、活动地,重要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活动遗址,革命斗争遗迹和重要战役战斗遗址,革命烈士、英雄模范事迹发生地、墓园、纪念设施等。

据区人民武装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做好这次摸排、登记、造册工作,工作人员历时15天,针对重要纪念设施和遗址的管理部门、列为遗址时间、形成时间、占地面积、保存现状保护级别、利用类别、使用状况、历史由来简历等内容,进行一一排查、核实、登记、造册。

下一步,有关部门将会对两处重要纪念设施和遗址,制定具体的维修保护规划,并针对性地深入挖掘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增强教育效果。

马驹桥烈士陵园

据介绍,按照文物级别,平津战役指挥部旧址目前属于通州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解放军收复马驹桥纪念地及马驹桥烈士陵园为乡镇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故事

三合院里的运筹帷幄

位于宋庄镇宋庄村的平津战役指挥部旧址,是一座清末民国初期的百年建筑,此处古建筑面南并列呈三合院院落,正房、厢房约30余间,现存面积360多平方米;其门楼顶式融合了箍头脊、歇山脊、庑殿脊三种古建传统脊式,在北京城郊古代建筑中较为罕见,两院正房过道门使东西院互通,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和欣赏价值,两所并列的三合院错落有致、左右呼应,曾经居住的居民早已搬迁他处。

辽沈战役后,东北野战军发起平津战役。1949年1月2日,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政委罗荣桓与华北野战军司令员聂荣臻等人组成的平津战役前线指挥部就设于此院,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一面与傅作义谈判,一面指挥战役,历时64天创造了历史的奇迹,最终和平解放北平天津

该处旧址在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一处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纪念地。解放以后,这里曾一直是乡、公社、镇等当地机关驻地,由于年久失修,该处旧址经过6年多的修缮,整体院落已经大修完毕。

浴血奋战收复马驹桥

解放军收复马驹桥纪念地及马驹桥烈士陵园,也是此次登记造册的一处具有解放战争历史意义的纪念地。1948年12月13日下午,中国人民解放军41军三纵队1354团奉命收复马驹桥,当时驻守在马驹桥的一个连的敌军及壮丁队共200多人利用暗道和地堡与炮楼相通这一优势,进行负隅顽抗,敌军在即将被歼灭时,竟玩弄假投降伎俩,突袭我军,致使我军在付出70余名战士牺牲、近100名战士受伤的代价后,参战军民浴血奋战、冒着枪林弹雨,爆破碉堡6座,全歼敌人,胜利收复马驹桥。

硝烟早已散去,但是历史永远铭记。今天的纪念地只保存当地政府立下的一座近两米高的石碑,屹立在收复马驹桥战场纪念地上,石碑记载着当年在这块土地发生的那场惨烈战争的经过。

1998年12月,马驹桥镇政府投资建设了马驹桥烈士陵园,纪念在收复马驹桥战争中牺牲的70余名烈士。

2008年12月,重修陵园时,还增建了六角凉亭等设施,供祭奠者休憩乘凉、缅怀先烈。

来源:通州时讯

点击“

阅读原文

Hash:2dedf43a636d342d0ab48e9a6612fb44eb68d03d

声明:此文由 马驹桥社区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