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重大 | “重庆大学近代建筑群”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12月2日,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发布,包括故宫博物院宝蕴楼、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鼓浪屿近现代建筑群等100个建筑遗址项目入选。其中,重庆市的重庆大学近代建筑群,中央银行、农民银行暨美丰银行旧址,罗斯福图书馆暨中央图书馆旧址,816工程遗址等4个建筑遗产项目上榜。

据了解,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是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联合发布。该名录是根据时间阶段划分的建筑遗产集合,包括了20世纪历史进程中产生的不同类型的建筑遗产。在去年公布的首批名单中,我市的重庆人民大礼堂、人民解放纪念碑黄山抗战旧址群、国民参政会旧址重庆抗战兵器工业旧址群、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官邸旧址、南泉抗战建筑群等7处建筑遗址入选。

据悉,和首批名单相比,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凸显了中国优秀传统建筑风格与形式。项目在文化教育类、工业遗产类、居住类、建筑群等方面均较首届有所增加。

(转自重庆日报)

时光的脚步:重庆大学校园里的老建筑

A校区校门:灰石青砖、形拙意朴

建于1933年10月,这是一座砖石结构的建筑,由四尊底边为2米左右、削去了锥顶的四菱锥体门柱组成,中间的两尊大约7米高,相距约8米,形成了车辆过往的主干道,两边的门柱高度次之,大约6米左右,与中间的门柱以5米的间距构成了行人出入的人行道

理学院楼:红檐青瓦、瑰丽诗篇

中国古典建筑的韵味浓郁十足的第一教学楼(原理学院楼),由重庆大学的创建人之一沈懋德先生设计。建筑主体部分为双层带阁楼,雕梁画栋,飞檐挑阁,青瓦灰砖,朱红门柱,屋顶为重檐歇山形式,屋面坡度较陡。1933年10月,重庆大学迁入沙坪坝新校址,此时理学院楼已经修建完毕。

工学院:巍然古堡、寂寞英雄

建于1935年的工学院大楼,是由留法学者刁泰乾设计的,带着浓厚的欧式风味又具本土色彩。墙体全部用条石砌筑,开创了重庆石建筑的先例,而楼内各层屋架均用杉木制做。1939年9月、1940年5月和7月,重庆大学工学院在上百架次日寇战机狂轰滥炸中3次遭遇破坏,死伤师生250余人。

文字斋:兰草温馨、书香怡人

“文字斋”是重庆大学的一座古色古香的平房建筑,建于20世纪30年代。曾作为自动化系和计算机系的办公场所,现为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所用。

寅初亭:寅初华亭、浩然正气

寅初亭正是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马寅初命名。寅初亭1941年建成时为草亭,1944年改建为瓦亭,目前我们看到的是在1981年马老百岁寿辰时重建的寅初亭(琉璃亭)。寅初亭伴随着重庆大学走过一个斗争的岁月,看着重大谱写新的华章。

图书馆

CQ

这是重庆大学最早的校舍之一,建于1935年,砖木结构,最初是学校图书馆馆舍。目前是重庆大学博雅学院教学办公场地。

七七抗战大礼堂

抗战爆发, 1937年秋,国立中央大学随国民政府内迁重庆,“借住”重庆大学。1938年,国立中央大学校长顾孟余主持修建了“七七抗战大礼堂”,周恩来、美国副总统华莱士等许多历史名人先后来此演讲及参观访问。

第五教学楼:静夜画舫

五教修建于20世纪50年代,呈现举架高、开间阔、窗户大、墙体厚的特点,既模仿了前苏联风格,又融合了中国古典建筑的韵律,被学子称为静夜画舫。类似的建筑还有电气工程学院大楼(六教)和资源环境工程学院大楼。

END

图文编辑:路松

审核:Pran

指导老师:秋霖

Hash:45d7741cf2612e56dae327e9bca1487d428573b3

声明:此文由 重庆大学学生工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