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厦门女子教育先河的百年建筑,曾走出林巧稚、周淑安等行业翘楚

1

红砖尖顶殖民地外廊式建筑

鼓浪屿田尾路14号,伫立着一座修建于19世纪末的“一”字型红砖尖顶殖民地外廊式建筑,这便是开厦门女子教育之先河,让更多女子得以接受教育、认识世界的毓德女学校旧址所在。

毓德女学校

毓德女学校

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毓德女学校建筑主体的正立面横向划分为三段,中间入口部分顶部设三角形山墙,三种不同宽度的外廊开洞相同,极具节奏感;两侧部分则为文艺复兴风格的连续圆拱外廊。楼体选用清水红砖砌成,在外廊券洞下用镂空砌法砌成美观的围栏,上面以石条封顶,正立面转角处采用分层凹凸相间的砖砌法。

整座建筑在整体上呈现出端庄明艳的独特气质,兼具色彩美与形态美,作为鼓浪屿现存的早期较大型公共建筑之一,展示着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百年建筑的魅力。

2

“毓德女学校”

19世纪80年代,美国归正教会在厦门开设的女学堂迁到了鼓浪屿田尾路,定名为“田尾女学堂”,也称“花旗女学”,现田尾路14号的毓德女学校旧址便是其昔日校舍。学堂采用主理制,首任主理是美国传教士约翰•打马字(Rev. John Van Nest Talmage)的二女儿马利亚•打马字(Miss Mary Elizabeth Talmage)。

毓德女学校

毓德女学校

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1889年,田尾女学堂更名为“毓德女子小学”。在此之后,学校增设了两个附属师范班,具备了中等学校雏形,向兼办普通中学过渡。1910年,学堂正式更名为“毓德女学校”。

1921年,学校继续扩建,并在两个师范班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为四年制中学,更名为“毓德女中”。1925年,毓德女中迁至东山仔顶的寻源中学校舍。

毓德女学校

毓德女学校

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1945年,毓德女小复办,又在毓德女学校旧址西侧(即今田尾路28号)新建了一座“凹”字形平面校舍。学校西侧山坡上那座结合了西式外廊和闽南传统屋顶的建筑,则是打马字夫妇及其女儿们的住宅,俗称三落住宅。

3

开厦门女子教育之先河

作为女子学校,毓德女学校教育女学生们读书认字,教授地理、算术、手工等常识课,在近代女子教育中起到了颠覆性的作用。在男尊女卑封建礼教依然根深蒂固的时代背景下,它让更多女子获得受教育的权利,得以在此接受教育、认识世界,拉开了厦门女学发展的序幕。在这里,曾走出中国首位女性牧师何恩及、中国现代妇产科学奠基人林巧稚以及中国现代第一位女声乐教育家周淑安等诸多后来成为各个行业翘楚的知名校友,向世界展示了鼓浪屿女性的卓越风采。

现如今,经过一百四十余载岁月洗礼的毓德女学校旧址原貌仍保存完好,随着时光的积淀更显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来源:鼓浪屿

厦门市文旅局微信矩阵

| 分享 海上花园 诗意厦门精彩每一刻 |

诗和远方 | 美丽故事 | @厦门市文旅局

点点分享

点点赞

点点在看

Hash:40c9ebd67dc5a74f8d12e881e4a742457c633420

声明:此文由 东南沿海消息通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