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61期闲谈南宁青秀山水月庵、龙象塔

风景名胜

2018/61期

青秀山水月庵

水月庵,原址在南宁市内临江街的邕江河畔,1986年,因城市改造,把邕江大堤扩建成大道,南宁市政府为了落实宗教政策,拨给补偿拆迁费30万元人民 币,将它搬到青秀天池西面重建。1987年动工,1988年建成。

除了水月庵,明末清初时期,青秀山还有一个出名的佛教寺庵,叫“竹味庵”。这个庵堂是由陈瑾的“竹味山房”(也叫银瓮山房)改建的。陈瑾是南宁埌边人,明代万历丙午(1600年)举人,曾作过四川松潘兵备,李闯王打进北京,崇祯上吊煤山,他逃回家乡,看破红尘,遂将他幼时读书的“竹味山房”改为“竹味庵”,供上地藏王菩萨和观世音菩萨像。庵前还建一个舍利塔,装上他在四川时得到的数十粒舍利子。这样山房正式成为佛教的圣地。

山房改成庵的时候,帮陈瑾看竹味山房的一个仆人请求陈瑾让他剃度为僧,取法名性悟,号归元上人。他与别的僧人不同,平生好酒,少念佛经,爱劳动,除精于种竹、松杉之外,更喜种“松罗茶”,对“松罗茶”的焙制技术很有研究。这“松罗茶”如用青秀山的“粼玉泉”水冲泡,茶味特别香甘可口,故而在当时深受诗人墨客、官僚、豪绅追捧,纷纷到青秀山“竹味庵”品茶赋诗吟唱。可惜现在“松罗茶”已失传。

说到龙象塔,要从肖云举说起。

肖云举,邕宁县淡村人,明代万历十四年(1586年)的进士,后任吏部右侍郎。万历四十年(1612年),他已60岁,看到当时朝政腐败,严嵩父子专权,于是借故请假回乡省亲祭祖,实则辞官回乡避祸。回乡第二年,即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秋天,鸠工建造青秀山“龙象塔”和集资重修“青山寺”及“云圃山房”“息机”“凉云”两个亭子。

广西第一高塔之称的龙象塔

他为什么要建造“龙象塔”?

传说有几种:一是他的祖坟葬对青秀山的“凤穿牡丹”宝地,他能做大官全靠这个风水,但凤是鸟,久了就会飞走,风水先生对他说,要想后代子孙都能做大官,必须想法把凤凰留下,所以他在右凤翼岭上建这座塔来压它的翅膀,不让它飞。他认为龙在水中力量大,象在陆上力量大,于是这塔的名就叫“龙象塔”;

二是据说当时邕宁的官绅父老都很迷信风水,认为邕江的水是向东流,会把邕宁的财富流走,所以官府和乡绅都愿集资给肖云举在青秀山邕江边建塔,阻止邕宁的财源运气外流;

三是据肖云举二十一代孙说,当时因有一个平峒王想要造反,肖云举即将此情况向朝廷报告,朝廷即拨库银给肖云举建造龙象塔镇压平峒王的祖坟,让他成不了王,不然肖云举哪有钱建塔和青山寺及山房、亭子。

无论如何,从当时建塔的目的看,它纯属一种风水塔,并非佛塔

天启三年(1623年)小皇帝熹宗(朱由校)登基不久,因他爱好木工,少理朝政,朝政大权便落入宦官魏忠贤及小皇帝乳母客氏手中。他们为了结纳党羽,笼络归臣,以小皇帝之名义宣召一批旧臣入京启用,肖云举正是这批被召回京启用的一员。入京那年10月即封他为礼部尚书、晋升太子太保。官位虽高却是闲职, 只让他掌管詹事府,负责管管几个翰林的升迁,并无实权。肖云举此时已70余岁,他不愿投靠魏、客、阉党,便以年迈不能工作为由,辞官回乡,在当时也算是一个有骨气的人,所以人们对他很是敬重。回乡后,他常杖游青秀山,还写了一篇《青秀山记》和不少有关青秀山风景的诗词,刻在粼玉泉附近的大石上,并编成书行世,书名叫《青萝集》。后来因连年遭受兵灾战乱,青秀山荒芜,石刻已被附近村民毁坏,取石凿成石磨出卖,或拿石片回家建屋,诗集也因多次兵燹而失传。

抗日战争时期,龙象塔这座被雷电击塌只剩二层的残塔,因国民党新桂系邕宁县政府害怕成为日寇飞机轰炸南宁的导航标志,故而被下令毁掉,青秀山上从此便失去它那巍峨的英姿。

直至南宁市人民政府根据南宁各界人士呼吁,在恢复青秀山风景区建设的同时,于1986年参照明代风格在原址重建龙象塔。

重建的龙象塔

重建后的龙象塔改为砖混结构,外形仍为八角重据9层。塔高52.35米,宽12米,绿色琉璃瓦,内设旋梯207级直达塔顶,每层檐角下均悬挂铜铃,共72只。它保留了明代建筑风格,青砖碧瓦,八角叠檐,登上塔顶,眺望远处邕江的风光,俯瞰南宁埌东新城景色,抚今追昔,不胜感慨。

图片来源于网络

Hash:018821b08e25968ef71d7c13ee49f1e99123c5fa

声明:此文由 方志广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