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抗战中的麻栗坡 中越边界上的英雄圣地 以身许国从未辜负

位于中越边界上的麻栗坡,因1979年打响的自卫反击战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前线,更因为老山、扣林山、八里东山上涌现和长眠在此的英烈而为人们熟知。

麻栗坡因过去山上到处长满被当地百姓称为“麻栗树”的栓皮栎而得名麻栗坡。作为中越边境重要的口岸,早在1886年的时候。清政府便在麻栗坡设置都司,1897年的时候在麻栗坡设置副督办。1915年的时候,经云南省督军兼省长唐继尧批准,麻栗坡被划为省辖特别区,归云南省政府直管。

作为中越边界上的重镇,1886年的时候法国人就曾试图从扣林山入侵麻栗坡,遭到了当时麻栗坡苗族首领项崇周率领苗、汉同胞的坚决抵抗,最终法国人在被斩杀上百人后不得不仓皇后退。从此以后,中越边界麻栗坡、猛峒一线固若金汤,项崇周的部队也被清朝政府称为“南天锁钥”。一直到民国时期,中国军队对麻栗坡的守备都极为重视,驻军长期保持对边界事态保持着警觉。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随着日军侵占云南,麻栗坡也从大后方一下变成了抗日前沿。无论是后方还是前线,麻栗坡人民为国出兵,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继续挥洒着先辈守土保国的热血。

当时在麻栗坡的街头,人们设置献金台,号召民众抗日捐款,共度国难。七七事变爆发以后,尽管当时整个麻栗坡特别区人口仅有12万,百姓生活相当贫苦,但还是在短短几天时间内募集资金上万元。

1943年常德会战刚一结束,麻栗坡人民便自发募集慰问金5000元,献给了代表云南子弟参战的第58军,称赞58军“常德鏖战,独拔劲敌。捷音远播,勋映河山”,并在麻栗坡召开大会鼓励第58军的云南子弟“抚师凭白刃以靖国难,厉兵秣马拼赤血而完大业”。在台儿庄战役中,原麻栗坡督办陈钟书担任第60军183师542旅旅长,全旅官兵有着众多来自文山籍的将士。他身先士卒,不畏日寇,以血肉之躯,力拼强敌最后壮烈殉国,542旅官兵在陈钟书以身殉国的感召下,用自身的巨大牺牲为整个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为了抵御日军的入侵,麻栗坡苗族首领项朝凤以先辈项崇周为楷模,组建了弓弩队,在中越边界抗击日军。因中国驻军和民众的严防死守下,侵占越南的日军因地形原因始终不敢对麻栗坡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只能派出特务进入中国境内拉拢汉奸。

1945年7月,中国远征军又在麻栗坡开辟了一座小型机场,所有民夫和经费均由麻栗坡特别区负责。同时为了解决中国军队的后勤问题,麻栗坡还组织了民众担架队,为中国军队提供伤员运输支持。

因为日军侵占越南,麻栗坡百姓大到马匹、生产工具,小到日常用品、粮食均成为了战时征调物资,让原本就不富裕的麻栗坡百姓负担顿时加重,不得不更加的勒紧腰带支持抗战。仅1943年根据第9集团军的统计便从麻栗坡征调粮食7万公斤。

麻栗坡人民无论在抗法战争,抗日战争以及后来的中越战争中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付出了不小的牺牲,在他们中间也有着许多的无名英烈。正是这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百姓,用自己无声的行动,最终汇聚成了中华民族解放的巨大力量,并将一直流传下去。

Hash:c9b945f37632eed8201141e0b87ca0a74e35c8a7

声明:此文由 爱历史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