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宁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 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访万宁市文化馆长与博物馆长

文化遗产所承载的是特有的民族精神,体现着民族的创造力与生命力。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孕育出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虽然朝代会更替、时代在变迁,但民族文化却永远不会消亡。文化遗产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汇聚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凝聚着民族精神。长城、故宫、昆曲等文化遗产对于每一个中国人而言皆耳熟能详,其背后所蕴含的不屈、智慧、自强不息的品质也影响着每一代中华儿女。

6月8日是“中国文化遗产日”,在此之际,记者通过采访万宁市文化馆以及博物馆的负责人,对万宁文化遗产的现状进行了一番了解。

8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保护名录

万宁,古称万州,自古以来,万州文化在这片土地上孕育、发展、繁荣,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十分丰富。

万宁市文化馆馆长刘德波告诉记者,我市一直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考证、申报等工作,达到保护文化遗产的目的。

记者了解到,万宁现已申报成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8个。其中,后安刀锻造手工技艺为省级保护项目,其余的县级保护项目,分别为茂竹器编织手工技艺、盐墩煮盐手工技艺、钱铃双刀舞、放文灯习俗、放风筝习俗、西门舞龙习俗、龙滚军坡节等,这些非遗文化涵盖了传统技艺、传统舞蹈、岁时节令等类别。

非遗文化与古代社会的农耕文明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现代社会的来临、农耕文明的衰弱,非遗文化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刘德波说:“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工作非常重要,但这项工作的开展是具有很大难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形态与物质文化遗产不同,非遗不具备具体的物质形态,传承方式多为口头心授,大部分没有具体的文字记录,甚至一部分的非遗传承具有私密性。也因此,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以农耕文明为依托的非遗文化开始出现断层,甚至有些非遗文化随着传承人的逝去而彻底消失,造成了极大的文化损失。

针对非遗文化的这种特质,市文化馆以各镇文化广电站为网点,积极动员乡村文化人、故事迷、长老等参与到非遗文化的普查工作中,寻找知情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情况,并进行考证。“我们深入到重点乡镇中,对重点项目、传承人物进行普查。”在普查后安刀铸造技艺的过程中,后安镇文化广电站长卢福林,经常深入后安刀传承人官国云家,和官国云促膝谈心,以情感化官国云,说服其将具有200多年历史的祖传铸造后安刀技艺提供给普查小组,成功将非遗文化以文字形式保留下来。

刘德波说,他们目前正在筹备多项目非遗文化考证、申报工作,“东山岭的历史悠久,神话传说很多,文人骚客史诗内容丰富,我们目前正在将东山岭作为重点普查地区。”除此之外,兴隆咖啡、坝头接骨术、小海捕捞习俗、镂空木雕手工技艺、牛坡习俗、大州木偶剧、苗族传承文化、黎歌、三色饭、苗族服饰制作手工技艺等项目都提上了万宁非遗文化考证的日程。

物质文化遗产无展出地方

相较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以非物质形态存在而需要进行大量的考证工作而言,物质文化遗产则侧重于文物的研究保护、维护修复等工作。

据万宁市博物馆馆长吴挺光介绍,目前万宁已成功申报128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7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如始于宋代的东山岭摩崖石刻群、始于元代的荆王太子墓等;42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如宋代的文天瑞墓明清时代的万安书院等;其余的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如明代的琉川窑址,宋代的真武殿等,这些不可移动文物类型包括石刻、古墓葬古建筑、古遗址、近现代重要史迹与代表性建筑。成功申报的可移动文物约为266件,涵盖瓷器、陶器、铜器、归侨带回的生活用品等文物类型。

收藏在万宁兴隆天涯雨林博物馆的神奇树木——硅化木 本报资料图片

吴挺光告诉记者,相对于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的损坏情况更加严重,维护工作也更加艰巨。我市的不可移动文物中,共25处古建筑,但其中仅有3处设有安防设施,“主要就是经费不足,人员不够。”吴挺光说,万宁的文化遗产很多,但博物馆的经费却不足以对它们一一进行修复与保护。

图片来自网络

万安书院始建于宋代、扩建于清代,它曾见证了万宁教育史的辉煌。于1999年被列为万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万安书院至今却并未得到真正的保护,“万安书院以前出过很多的进士、举人。”谈起万安书院,吴挺光的语气中充满遗憾,“可惜没能对它进行修复,现在我们正在准备对书院的外墙进行修补。”和万安书院一样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但却并未得到实质性保护的不可移动文物并不少,如曲冲文氏宗祠许敦仁故居万城钟家宅等不可移动文物均受损严重。

图片来自网络

吴挺光说,万宁市博物馆目前还未修建,他们想将可移动文物进行展出,让大家了解万宁文化、历史,但却没有可用的场地。“可移动文物现在存放在文物库房中,并未进行展览。”

文化遗产发扬光大动力不足

文化遗产存在的意义不在于保存,而在于传承与发扬。纵观国内的近几年兴起的旅游热,热门的旅游胜地几乎都有着极深的文化底蕴,这些地区以文化遗产为依托,促进文化遗产与经济的共同发展,如兵马俑的发现与开发彻底带动了临潼地区的经济腾飞。万宁的文化遗产虽然丰富,但在宣传发扬方面却存在动力不足的情况,文化遗产并未得到妥善的保护与开发,也因此并未产生自身的经济效应。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面临着经费不够却又无法自给自足的尴尬境地。

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刘德波与吴挺光均提到经费不足、专业人员不足两大问题。“文物的保护与宣传是一项耗资非常大的工作,仅依靠每年几万元的经费是完全无法做到的。”吴挺光说。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价值在于它存在的真实性,因此后期的考证、核实、登记工作量十分大。但刘德波告诉记者,市内现有的普查队伍缺乏专业化、知识化的人才,很难胜任考证、核实、登记上报工作,“人不够是一个原因,还有就是经费不足,甚至可以说是杯水车薪,我们的普查工作十分被动。”

在万宁文化遗产的宣传方面,文化馆与博物馆均秉承较为传统的宣传方式。刘德波说,文化馆会通过宣传车、文字记录、拍摄图片、制作视频的方式对非遗文化进行宣传,让市民了解万宁非遗文化。而吴挺光则表示希望建立一个数字博物馆,通过拍摄不可移动文物专题纪录片的方式,记录现有的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向大家宣传物质文化遗产。

Hash:c31c91bc1874a6c4ec37ee5af5a3d3a7d3115d59

声明:此文由 万宁时讯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