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故居:踏上这片红色热土,领略一代伟人的风采!

导语

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是中国侨联以中华文化为核心,以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为特色,以华侨文化为纽带建设的交流平台,是侨联组织整合社会资源,推动优势互补的重要载体。

目前,四川已有11个地方获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这些获批的基地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和独特的代表性,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四川文化悠久绵长

源于远古,流传八方

从今天起,我们将陆续推出

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四川篇系列推文

展现千姿百态精彩纷呈的蜀地文化

跟着我们一起去打开

这本厚厚的基地史册吧~

邓小平故居

谱时代乐章 展伟人风采

广安,在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上,诞生了一位世纪伟人——邓小平。他不仅改变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

2001年6月,为了表达对邓小平的无限怀念之情,四川省委、省政府批准设立了幅员面积3.19平方公里的邓小平故居保护区。里面布局有翰林院子、蚕房院子、邓绍昌墓以及邓家老井、放牛坪、清水塘、洗砚池、神道碑等景点,将邓小平青少年时期的活动足迹浓缩于此。

凝聚浓浓深情的“华侨林”

百名华侨华人代表汇聚广安深切缅怀世纪伟人,共同捐建“华侨林”

2004年8月22日,是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业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受益者,广大海外华侨华人对邓小平同志怀有十分深厚的感情。

2004年8月21日,来自五大洲三十一个国家的一百零五名华侨华人从世界各地赶来广安,参加揭碑剪彩仪式,参与“华侨林”的建设,缅怀一代伟人邓小平。

邓小平同志在推动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进程中,非常重视发挥海外华侨华人的作用,积极促进海外华侨华人帮助祖国架起通向世界的桥梁,支持海外华侨华人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为推动祖国统一大业、中华民族复兴贡献了巨大力量。

广安思源广场

在开展侨务工作中,广安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讲好广安故事,广泛团结华侨华人,科学有效的引进侨资侨智,在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中合作共赢,为推动小平家乡发展作出贡献。

百年奥运梦

在这里画了一个大大的圈

北京2008奥运火炬接力四川首站在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广场拉开帷幕

最早明确提出要申办奥运会的领导人是邓小平。

1990年7月3日,距北京亚运会开幕还有两个多月,邓小平来到亚运村,这已经是他第二次视察这里的建设。86岁高龄的邓小平站在体育场的高架桥上,兴致勃勃地环视眼前宏伟建筑群,他满意的看着,不经意间问伍绍祖和张百发:“你们办奥运会的决心下了没有,为什么不敢办这件事呢?建设了这样的体育设施,如果不办奥运会,就等于浪费了一半。”这是一个发问,也是一个信号,显然超出了大家的预想,在场的人都没有立即应答。

邓小平画了一个大大的圈,令体育界欢欣鼓舞。

1979年10月25日,国际奥委会通过“名古屋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首次申奥失利,邓小平说:“最要紧的是办好我们自己的事情”。简明扼要,总结经验,强大自己。沿着邓小平指明的方向,1999年4月7日中国奥委会向国际奥委会正式递交了北京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申请书。

2001年7月13日,中国的百年奥运梦,终于在莫斯科变成了现实。北京2008奥林匹克火炬接力四川首站在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广场拉开帷幕,告诉这位老人中华民族按照他指引的方向快速发展。

属于邓小平的1000本留言簿

故居留言簿

邓小平同志曾深情地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并为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位老人离我们而去了,但他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

于是,邓小平故居有了1000本留言簿。

38年间,邓小平故居留言簿的形态发生着变化。1983年,邓小平故居对游人开放时,工作人员把当时大队记工分的报表包上旧报纸,用粗棉线订成了留言簿,这样的手工简装本一共有19册。后来,换成了质量稍微好点的硬皮抄。

1997年2月小平逝世后治丧期间,留言簿包上了表示哀悼的黑纱,这样特殊的留言簿一共有四册。至今,许多页面上甚至还能看出当年参观哀悼者留下的斑斑泪痕。

翻开那厚厚一摞留言簿,在长达38年的时间跨度里,迎面扑来的是无限的敬仰、无尽的爱戴和无穷的追思。有人说故居留言簿敞开的是老百姓的心扉,是民间评价最真实的表达。从1983年11月至今,邓小平故居留言簿上所有的文字,折射出时代的风云,汇成了一座最真实、最有力的丰碑。

邓小平的影响

跨越国界

1980年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来到广安,称赞这里是东方的地平线。他写的《广安·邓小平的家乡》长篇访问记在香港《东方的地平线》(英文版)上问世,影响深远。

在小平同志生前,路易·艾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国内事务助理兼记者约翰·埃克利曼夫妇,德国作家费兰茨,法国《问题》周刊的亚洲记者萨拜蒂,日本《读卖新闻》记者滕野彰……他们都带着满腔崇敬之情,带着宣传中国的友好情谊而来。通过他们的文章,世界对中国有了更多的了解。

美国作家协会主席索尔兹伯里,为了写作《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携夫人于1988年4月5日专程从异国他乡来到牌坊村,凡是小平少年时足迹所至之地,他都不放过。

这位身上安有心脏起搏器的八旬老人,不顾夫人的劝阻,倔强地要下八百零八级台阶,去祭拜邓小平的母亲安息的淡氏墓。当地人问及他,为何对邓小平怀有如此强烈的感情时,这位老人用洪亮的声音回答道:“我们认为新的改革开放可能比老的长征更为重要。因为老的长征参与的人很少,到陕北只剩下八千多人,而新长征则有十多亿人民参加,规模是空前的,领导新长征的许多人又是老长征的参与者,如邓小平等,这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1987年初冬的一个下午,德国著名作家乌利·费兰茨,慕名来到这里,受到故居工作人员陈贤松老人的接待,可天快黑了,客人没有要走的意思,陈贤松老人急了,这里只有十多里外的县城才有旅店。乌利·费兰茨打开随身携带的睡袋,用生硬的中国话说:“请您放心,今晚我会想办法的。”老人没有同意,也没有办法。

老人又仔细看了看盖有各级政府外事部门公章的介绍信,更为动情的是从这个德国年轻人的言谈中,看出他对中国、对对小平是如此了解和尊重,老人最终答应他在左厢房地板上夜宿。

次日凌晨,陈贤松老人早早地起床了,没想到乌利·费兰茨竟然偷偷地睡到了小平诞生的木床上!他一觉醒来,感激这位老人给他一个常人难以体验的机会,他说他在这床上做了一个好梦,使他终身难忘!

这位德国作家沿着邓小平不同时期的足迹,写出了他的又一力作《邓小平传》。

不同国籍的作家写了不同文本的《邓小平传》,但从这些传记中可以看出不同的作者都怀着共同的崇敬和神圣的心情。

邓小平的巨大影响是跨国界的,他以无与伦比的胆识、智慧也赢得了国际友人的认同。

也许你是经过战火洗礼的老战士,也许你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也许你是风华正茂的青年,也许你是久居海外的同胞,也许你是对中国充满好奇的外国人......

让我们踏上这片红色的热土,走过他居住过的邓家老院子、打过水的邓家老井、洗过笔砚的洗砚池,一同领略一代伟人的风采!

— END —

● 【要闻转载】万立骏在上海出席中国侨联推进全国高校侨联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并调研

● 【市州侨讯】广安市侨联与重庆渝北区侨联联合举办第二季“侨梦”·走进成渝双城地区经济圈建设合作示范区(川渝高竹新区)考察调研活动

● 党史上的今天 | 5月27日

● 【要闻转载】7月1日起,从天府国际机场出发!首批转场航线公布

Hash:325e9fbcf1d8cfecdd54fd0d002067764c750513

声明:此文由 川渝本地消息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