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老街,走进胡志明博物馆,这里没有美景却震撼人心

总有人好奇,人活着,是否需要有信仰的支撑?虽然从生理角度来说,信仰并不是人类的必需品,但从情感角度来说,信仰却是不可缺失的内核,它能够让我们的意识永久地存续,并且持续地散发光芒,于国家,于民族,于个体,均受用。对于越南人来讲,越共卓越的领导人、越南伟大的人民领袖——胡志明就是这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信仰。

坐落于越南河内胡志明故居和胡志明博物馆,每年都会吸引千百万的游客瞻仰观光,在信仰的驱动下,人们自觉地来这里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走访胡志明生活过的地方,感受他独立自由的民族意识

胡志明博物馆落成典礼选在胡志明诞辰一百周年的1990年,主要展出胡志明主席的平生事迹,包括他生前使用的物品,还有越南官方下达的军事命令等早期的珍贵照片、越南人民和外国友人相互往来赠送的礼物等。

从一楼正门进入,里面的陈设与国内纪念馆相差无几,墙上整齐地挂着越南从水深火热的殖民地时代,直到民族解放后,抗美维护国土安全的发展历程。

胡志明身形并不高大,甚至可以用瘦削来形容,宏伟庄严的铜像却将胡志明铁骨铮铮的睿智之气,刻画的惟妙惟肖,而亲切挥手的姿势,将他高瞻远瞩、挥斥方遒等风发意气,以及热爱人民百姓的赤子之心,临摹地活灵活现。

自古乱世出英雄,在那个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时代,胡志明用马克思主义挽救民族危亡于水火之中,堪称越南的民族英雄。

虽然胡志明为越南民族解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他本人十分低调节俭,这一史实在博物馆中得到印证。胡志明主席生前所用之物简单陈旧,据说挂在架子上的衣服已经穿了好几年,很容易在衣服上看到岁月的痕迹。

博物馆中有许多反映越法战争的雕像,真实地再现了越南人民克服重重困难,抵抗外族侵略的历史事件,也从侧面反映了胡志明力挽狂澜的过人志勇。

越南与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历史上,越南中北部曾长期为中国领土,在五代十国时期,利用中国四分五裂、无暇顾及的机会,成功摆脱中国控制,成为中国的藩属国。但在藩属国时期,越南仍未摆脱中华文明的深刻影响,政治制度、汉字教育等依然沿用中国规制。

直到十九世纪中法战争结束,中国放弃越南的宗主权,越南成为殖民地国家。博物馆内的锁链镣铐正是当时越南的社会现状,没有独立民族尊严的国家,就像带着锁链镣铐的囚徒,暗无天日。

建国后,胡志明主席仍然坚持节俭朴素的习惯,博物馆还原了胡志明主席办公时的场景,昏黄的灯光衬托出胡志明主席瘦弱的身躯,房屋中只有简单的木制桌椅和书架,还有简易的遮挡布,甚至连像样的窗帘都没有悬挂,两袖清风的伟岸可见一斑。

与国内大多数博物馆不同的是,在满足教育与记录功能的同时,兼有艺术感与设计感,馆内的装饰不乏生动活泼之感,结合精美的纪念品,几乎可以算得上一座成熟的艺术馆了。

走到博物馆的一楼出口处,这里​的书架上有众多各国文字版本的书籍,来介绍胡志明一生的事迹。

胡志明的遗体就安放在这座庄严肃穆的陵墓当中,为了使后人能够永远记住胡志明主席的卓越功勋,越南专家赴苏联学习保存遗体技术。如今,胡志明主席安然地躺在水晶棺中,红润的面目仿佛只是沉沉地睡着了,从未离去。

巴亭广场与我国的天安门广场地位相当,身着白色军服的仪仗队气宇轩昂地升起国旗,此刻,胡志明为越南前仆后继的奉献得到了升华。(图 /文 落榜进士)

Hash:329bf27cfae37faa7ec71c4bf7932ee5e9df0e40

声明:此文由 落榜进士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