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景|白沙溪·琅峰山游记

朋友,你可能收看过《琅琊榜》这部电视剧,但你可能还不知道金华婺城区有个美丽乡镇就叫琅琊吧?先不说琅琊镇上那整洁宽敞、花团锦簇的街道,也不说那古香古色、雕梁画栋的民宅,更不说那古窑酒坊四处散发出的浓郁酒香。今天就说说琅琊镇边的白沙溪、琅峰山,这里真是一个让人留连忘返的旅游胜地。

沿着白沙溪岸边那宽阔的公路一直往上走,在镇的尽头有一座建筑在白沙溪上的两用桥。桥的左边是公路桥,右边是廊桥。桥上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大标语将映入你的眼帘。廊桥上游人络绎不绝。人们在廊桥上悠闲自得、乐趣无穷:有的拍照、有的聊天、有的乘凉,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是啊,这里有琅峰山的清新,白沙溪的清凉,盛夏时节的夜晚,廊桥上即兴举办的唱戏、唱歌等活动,也吸引了不少居民和游客前来纳凉。

我们来到桥上往白沙溪的下游望去,两岸的树木成荫,清清溪水流向远方。你看古堰就在桥下,溪水越过古堰,穿过步墩,往下流淌,在这里变成了一道宽大的白色瀑布,并发出“哗哗哗”的奏鸣曲,成了一道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

在这里,你会情不自禁地产生一个念头:何不下水去享受享受白沙水赐予你的恩泽呢?你看有只白鹭停歇在水边,伸长脖子,环顾四周,欣赏着这儿的山水美景啦!

前方的那道古堰更有不同的景致,水的落差约有一丈,溪水下泻形成了一道宽大的白练。过了古堰,溪水就变得那么清纯、温柔。鱼儿在水里漫游,石子在水底休眠,游人在这里尽情体验白沙水给的欢乐:有戏鱼的、有游泳的、有捡鹅卵石的……

穿过廊桥,一条林荫古道依傍着白沙溪伸向幽静的琅峰山,路两旁高大的松树上,每隔几米就有一个鸟巢。当地朋友告诉我:那鸟巢一到晚上就变成了路灯,点缀着琅峰山和白沙溪的美妙夜景呢。

琅峰山的古树参天,深藏着许多奥秘呢!你听,林中蝉叫鸟鸣,泉水潺潺,与游人的欢声笑语仿佛组成了一支和谐的交响乐曲。即使是酷暑难当的夏天,进入琅峰山犹如进入一个凉风习习的天然氧吧,令人心旷神怡。

揭开琅峰山的神秘面纱吧。你看他记载了一个白沙溪的故事:东汉建武三年(公元27年),卢文台率领手下官兵隐居在金华南山辅仓,垦荒种地。当时溪水水流急落差大,两岸农田晴则旱,雨则涝。于是,卢文台效仿战国李冰兴建都江堰,带领士兵和附近百姓,利用水势落差,先后筑成了三十六堰。此后白沙溪两岸成了金华的重要粮仓。

三十六堰的白沙溪记录了咱们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也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和力量。

琅峰山不是普通的平凡的山。这里岩山峻秀,巨岩峭壁间镶嵌着几百个奇形怪洞:伏虎岩虎虎生风;福音洞回声缭绕;神音洞深藏在怪石之中。白沙古庙、观音洞真武大帝庙、乐寿亭,更为奇石增添异彩。古代的文人墨客在此也留下了许多的歌赋诗篇。

琅峰山不仅风景秀丽,也是浙西南革命根据地之一。当年粟裕、刘英领导的部队曾在这里战斗过。解放前夕是我党领导下的游击队的革命活动地区。现代的革命先烈在这里播下了红色的革命种子。

这里的琅峰阁挑梁翘顶,紧靠白沙溪扼守着灌田数万亩的第二道堰口,竖着县市、省各级重点保护文物的“白沙堰石碑”,陈列着“白沙水利碑记”“三十六堰解说”。阁前石碑上刻着称颂白沙秀水和三十六堰业绩的古代名人诗篇。对,琅峰山还是白沙溪的历史见证,记录了白沙三十六堰的丰功伟绩呢!

琅峰山清秀挺拔,白沙溪蜿蜒绵长,恰如一对情投意合的好搭档,是琅琊镇的双璧。

白沙溪的上游就是金兰水库,下游经过兰江、钱塘江流入东海。她是浙江省内母亲河的源头之一。我们必须好好地保护白沙溪噢!

作者简介

季巧莲,女,1951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原金东区孝顺镇中心小学教导主任,金华市优秀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曾兼任金华县人大常委、金华市人大代表。退休后一直任孝顺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

End

——文章来源婺城旅游——

Hash:5a703705ad02d4d58120f5124942211ad54e9589

声明:此文由 金华旅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