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遗珍 百色手斧

距今大约80万年前,百色盆地的上空,突然出现一个巨大的火球,熊熊燃烧的烈焰划过天际,坠落到河谷。居住于此的古人类,惊恐地目睹了这场景象。是什么从天而降,这些神秘的天外来物又将如何改写人类的历史

1973年秋,为研究百色盆地古生物化石与探明该地区的矿物矿藏,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派出专家,与广西博物馆的赵仲如在南宁会合,一行人乘坐卡车前往百色盆地。考古队根据之前的勘察,分成几拨人马对百色市西南上宋村附近的小山丘进行搜索。

广西自然博物馆研究员 赵仲如

他们都走得很快,跑得很快,我一个人我就拿着地质锤到处扒,把有草的地方弄掉,看有没有化石,没有化石,看到有几块石器,一下捡到五六块,我就叫,尤玉柱,柱子,回来,这里发现石器,快点过来看。

听到赵仲如的呼喊,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专家尤玉柱和几名队员立即赶过来一起查看。现场确认这是几块打制石器。当天,考古队以这几块石器的发现地为中心,在周围的冲沟和表层泥土里,总共寻找到11块打制石器。尤玉柱把这11块石器带回了北京,他找到中科院石器研究专家李炎贤,对这些石器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1975年,他俩联合发表了《广西百色发现的旧石器》一文,认为这些石器是在距今13万年到1万年左右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制造的。这一发现,立即引发了国内外史前考古学界的极大关注。

此后10年时间里,在长约90公里,宽约15公里,面积800多平方公里范围的右江沿岸,专家学者们共发现了旧石器地点70多处,采集到石器标本4000余件。而在1986年发现的一些手斧,让东亚各国的专家们尤为兴奋——因为这也许意味着,古人类学领域中一个存在已久的偏见有了转机……

20世纪初,西方史前考古学者追随着人类从非洲出发的脚步,来到了法国北部的一个村庄圣阿舍利,他们挖掘出土了一种独特的“阿舍利手斧”,它的构造表明,这可能是人类第一次把对称思想应用到工具的制作中。随后在欧洲其他国家、非洲、西亚、印度半岛都发现了这种石器,由于这种手斧出现年代较早,制作精良,器型规整,阿舍利手斧被考古学者们认为是代表古人类智能分水岭的一种工具。

广西百色市右江区文管所所长 黄鑫

为什么说它(手斧)最重要呢,因为它采用双面打制的技术,从这个工具上可以体现出来,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审美观念和空间思维,所以他拿到这个原料以后,他已经在脑海里面有了这个设计的蓝图,而且他能够有动手能力把原料打制成他想要的形状。

1937年,旧石器考古学权威,哈佛大学教授莫维士参加了在东亚和南亚的几次考古考察,却没有发现一件“阿舍利手斧”。回到美国后,莫维士教授撰写了一篇著名的论文,认为东亚地区古人类制作的石器工艺粗糙,并以此引申出一条划分古人类智能的“莫式线”。

(莫维士)

“莫式线”是什么?

莫维士认为:东亚旧石器跟西方那边是不一样的,所以就把旧大陆早期旧石器文化一分为二,东边是砍砸器文化分布区,西边是手斧文化分布区,并且认为东亚这边缺乏手斧,它的砍砸器文化是一种落后的、在发展上停滞不前的一种文化。

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莫式线描绘的“砍砸器文化圈”中,真的从未发现过符合阿舍利手斧标准的石器,而这几十年中,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各国学者也只能不甘地认为,“莫式线”理论是古人类学研究的“金科玉律”。

广西百色市右江区文管所所长 黄鑫

这个莫式线理论,实际上是带有那么一丁点的种族歧视的味道,因为说我们东亚是落后地区,不思进取,当时包括我们亚洲,很多东南亚这一带的很多的专家学者,都想推翻这个理论。

截止1986年,在百色发现的4000多件石器中,有10%是手斧,其中一些完全符合阿舍利手斧工艺的标准。然而,要想质疑莫式线理论,就要搞清楚百色石器究竟属于什么时代。但由于埋藏手斧等石器的地层是一种称为“网纹红土”的酸性土壤,没有保存人类及古生物化石,无法利用古人类学和古生物学的研究方法进行断代,也就无法确定百色石器的年代。

就在专家们一筹莫展的时候,那枚远古时期的“天外来客”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专家们发现,被当地人当做宝石的“雷公墨”,在遗址中时常伴随石器出土。所谓“雷公墨”,其实就是天外陨石碎片如流星雨一般坠落地球时,熔融了地表的砂土冷却后所形成的一种玻璃陨石碎片,而放射性元素在它们体内,留下了可以探寻的蛛丝马迹。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谢光茂

百色盆地这批玻璃陨石,它是属于澳亚散布区,陨石散布区的,它的分布范围很广,从澳大利亚,到我们中国南方,包括海南岛,还有雷州半岛这边,北海,百色盆地这边,都是属于我们这个散布区范围里面,地球上曾经出现过几次陨石雨,这个澳亚散布区是最晚的一次。

( 散布区)

1993年,在严格挑选之后,考古队锁定了百谷遗址进行有目的的发掘,数个探方中都发现了石器和原生玻璃陨石,且处于同一土层。这些玻璃陨石被立即送到位于北京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在那里,物理学专家利用“裂变径迹法”测定后得出结论,这些陨石的年代距今为73.3万年左右。

随后,为了回应当时发现的所有手斧均是在地表发现,可能被“人为移动过”的质疑,中科院又邀请了众多国外学者来到百色进行实地考古,其中包括古人类学专家,美国史密森研究院国立自然博物馆阿伦·丹诺,在百色进行了半个多月的考古。

阿伦将他采集到的玻璃陨石样本和土样带回伯克利地质年代研究中心,以更为先进的“氩-氩法”进行同位素检测,将玻璃陨石和手斧的年代,推进到距今80.3万年。2000年3月,学界权威期刊,美国《科学》杂志刊载了中外科学家对百色盆地手斧及其他石器的研究报告,并以百谷遗址出土的一件器型标致的手斧作为本期封面出版。次年1月,百色盆地旧石器相关研究,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部评定的“2000年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得到了多方权威的认证,关于百色旧石器的争议也逐渐平息。至此,将东亚古人类描述为“智力低下、生产工艺落后”的“莫式线”理论,终于被证伪。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谢光茂

应该说,特别从国外这些学术界来说,普遍都是认可百色手斧是真正的手斧,是代表东亚,年代最早的手斧文化。

2005年,在百色澄碧湖水库里的枫树岛上,考古人员在距地表50厘米的原生网纹红土中,首次发现了手斧与玻璃陨石共存一处,5件手斧均为两面加工的阿舍利手斧,之后的田阳那赖遗址,百色南半山遗址也都发现了共存的手斧与玻璃陨石。这进一步证明,早在80万年前,亚洲古人类就在百色盆地繁衍生息,已经具备高超的智慧,并制作出了品质精良的工具。

在事实与科学面前,谬误与偏见终会被击溃,穿越80万年的漫长岁月,红土地上的古人类文明,借由百色手斧悠远而无声的证明,拂去尘埃,重新为世人所知。

来源:广西故事公众号

Hash:983ac497ef050e22f050ae6ac614f6a30aa0709e

声明:此文由 两广大地那些事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