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福州的摆塔和摆鳌山

福州的地标是“三山两塔”,福州的“三坊七巷”有条“塔巷”,福州有中国塔罗星塔”……福州是一座多塔的历史文化名城。宋代诗人谢泌在《福州即景》中描绘当年福州城的繁华景象:“湖田种稻重收谷,道路行人半是僧。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间七塔万枝灯。”可见福州的塔历来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福州中秋塔摆

旧时的福州城,每逢中秋佳节,还有一个特别的习俗,即家家户户“摆塔、摆鳌山”。中秋将至之际,有钱人家在厅堂或门厅搭架“摆塔”,摆出的东西比较稀罕,规模也很大,上千件物品能摆满个房间。先搭大桌,少则三层桌,多则十层桌,最高层摆以泥塔或铁塔,最下层陈列一对秧盆或者别致的盆景,郁郁葱葱,以示秋季丰收。中间各层则排列泥塑或陶瓷的人物,有《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历史人物,并有烛台、花瓶、香炉等陈列展出,供人观赏,甚至拿出铜器、瓷器、银器、珍珠宝塔、古玩、珍藏、钱币来摆,所以有人称他们在“摆阔”。整个庭院一片喜庆,节日气氛浓厚。

寻常的百姓人家也摆塔,他们到集市、店铺买些土人囝或是一些小玩艺,如泥塑的小桥、灶台、石磨、小屋、水车以及历史、戏剧、宗教人物等,摆成各种各样的景观,供自家人或邻里、路人观赏。穷人家连泥塑玩偶都买不起,就捡些瓶瓶罐罐、碎玻璃、小珠子来摆塔,或等待小贩上门“瓶瓶仔换人囝”,同样可以换得许多摆塔的小玩艺,总之,各个阶层自娱自乐,各得其乐。

塔摆

还有一种用小瓦片叠起来的塔,叫“砍爿塔”,也是摆塔活动之一。即用碎瓦片在自家门前垒塔,自娱自乐,互相比赛,看谁垒得高。垒好的瓦片塔到中秋晚上,把柴草投进塔里燃烧。瓦片塔烧红了以后浇上泔水,发出吱吱响声,使瓦片更加凝固,同样其乐融融。

“摆塔”活动,一般从农历八月初开始,中秋时节进入高潮。到了八月底,各家各户陆续将“土人囝”收拾起来放好,以待明年再摆。

比摆塔的规模大一些的是“摆鳌山”。“摆鳌山”就是摆自然景观,树木、桥梁、山水、农田、溪流都可以浓缩在一座整山里。一般来说,摆塔在室内进行,而摆鳌山则在室外。由于摆鳌山要有排场,要投入更多的财力,一般只有相对富裕的人家才组织这个活动。据记载,20世纪30年代,福州城内曾举办过一场比较大型的摆鳌山的活动,地点就设在百合澡堂。1933年,正值百合澡堂装修一新开业,设施齐全,环境优美,澡堂内餐饮、娱乐休闲、度假一应俱全。澡堂的管理者为了加大宣传,扩大知名度,就聘请泥塑知名艺人吴兆木,历时一年多,搭建“百合明园鳌山展览会”,鳌山高2米,占地30多平方米,亭台楼阁、民居店铺、道路交通、河流瀑布……宛如一幅立体的《清明上河图》。1934年中秋开展时,人潮涌动,热闹非凡,2万市民参展,均赞不绝口,一时轰动全城。

戚继光

相传,这种“摆塔与摆鳌山”风俗起源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七月间。那时倭寇屡犯闽浙沿海,戚继光奉命来闽抗倭,其中一场胜战正逢中秋佳节,老百姓纷纷把家里的珍藏拿出来摆在厅堂上,或在室外垒搭自然风景,营造欢庆胜利、欢度中秋佳节的气氛。后沿袭成俗,并逐渐流传开来,直至“文革”中断。海峡两岸同根同源,据说中秋摆塔也传到了台湾,且十分盛行。

如今,85岁的吴依伯回忆起童年中秋“摆塔”的盛况还津津乐道。那时的台江商贾云集,每逢中秋佳节来临,摆塔和摆鳌山与当下的放焰火、看花灯一样争奇斗艳,热闹非凡。每当中秋节来临,许多人家就在自家厅堂上摆塔,把二三张桌子连起来,中间摆大小土塔,上下左右摆上各种各样的“土人囝”。讲究的人家还会摆出许多故事来,如“唐僧取经”“桃园结义”“劈山救母”等,因此,引来许多人驻足观赏。浓厚的节日氛围,体现的一是福州人浓浓的爱国爱乡情节再就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吴依伯的父亲当年就收藏了数百件土人囝、工艺品和小盆景,每年中秋,父亲就收拾门厅,把几张桌了拼起来,用箱子搭起六七层高的“塔楼”,摆上宝贝,那时候,邻里相互串门,行人也可以进到厅堂观赏,节日气氛热烈。可惜“文革”中,吴依伯父亲的收藏品被销毁了!每到中秋,吴先生还是非常怀念童年的这个民俗

叠瓦片塔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断多年的中秋摆塔重新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老福州家庭都逐步恢复这一习俗。近几年的中秋节,福州“三坊七巷”、郎官巷天后宫。乌山高爷庙、福州大饭店等处渐渐恢复了摆塔、摆鳌山的习俗,让今人找回福州月华里的旧时光,除了传统的瓦片塔,现场还有各种融合了传统与时尚的物品搭建造型各异的中秋塔,水果塔、月饼塔、书本塔……各式各样的物品摆出的塔异彩纷呈。中秋节摆塔、摆鳌山,不仅营造了浓厚、热烈的节日气氛,而且反映了福州老百姓心灵手巧、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过去摆塔象征多福多旺,现在摆塔除了纪念戚家军,宏扬爱国主义精神外,把塔摆得越高,还寓含步步高升的意思。旧俗新过,传统文化民俗应该发扬光大!

(来源:2017年9月第三期《福州文史》▪郑晓)

Hash:7fdee2689a90ef41dd3e6545110c681c4776b98a

声明:此文由 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