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番禺标志性建筑,这座44岁的老水闸完成了使命!

番禺区化龙镇复甦村

有一座44岁的老水闸——

七沙旧水闸,

是珠江河狮子洋水道七沙涌上的

重要水利设施,

水闸主体为70年代的

简单混凝土结构,

每年受到风浪冲刷、台风袭击。

2010年10月份,

经相关部门鉴定为危闸。

2014年在番禺区水务局的大力支持下,

在离旧水闸对开180米处

开始建设一座新水闸。

近日新水闸正式启用,

老水闸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而街坊们却希望能保留老水闸,

“留住一份记忆”。

对此相关部门回应称:

将对旧七沙水闸是否具有历史价值及保留道路通行功能等问题做进一步论证分析。

七沙旧闸:曾是番禺水利的标志性建筑

番禺区化龙镇辖区内共有主要河涌21条,总长度62.447公里,其中长达13公里的河岸线,上溯广州城区,下达狮子洋,在珠江河狮子洋水道七沙涌口内约500米处,小鱼看到了这座至今保存完好的七沙旧水闸,只见总宽为77米,由五座浮运式组成的水闸,左、右两岸各为7孔水闸,每孔净宽5米。

据介绍,七沙旧水闸始建于1973年,在1975年投入使用,采用手动式钢筋砼人字、风车型闸门(后改为柴油机动式开关、风车闸门),闸面还设置了梁板式钢筋砼人行桥,桥面宽2米,可供行人、单车、摩托车穿行,三轮车勉强通行,来来往往的村民大多是复甦村村民。

村民

“我今年40岁了,在我出生之前,这座水闸就有了,也不知道从这水闸桥面上走了多少回。”

目前,七沙旧水闸面临极大的安全隐患且情况越来越严重,多处地方破损,钢筋外露,有两只挡水闸门已被冲走,人行天桥断裂,电线架被吹倒在桥上,防洪能力不堪一击。

“按照当时的建筑标准,七沙旧水闸已经是当年的番禺水利设施中的一个标志性建筑。”

守闸人黄锦添竖起大拇指对着七沙水闸(旧闸),言语间充满自豪。

七沙水闸除了应对本地区的洪水、潮水和内涝等灾害,也曾长时间方便着周边村民的出行与生活。27岁的复甦村村民阿豪告诉小鱼,

七沙涌一河之隔就是石楼镇,两岸周边的村民过去经常通过水闸的人行桥交流往来,他小时候经常跟着爸妈过桥,只需步行十分钟左右,就能到达石楼镇中心,可以趁墟逛街,购买生活用品师傅方便。水闸口下可通行渔船,村民平时出海打渔,台风天进入闸内避风。

新旧交替:街坊情怀盼保留

如今,经过长期运行,七沙旧水闸存在老化、破损严重的现象,经有关部门鉴定属于危闸,并于2014年7月11日全面关闭封航。即将接替它发挥防台风洪水暴潮作用的,则是距离旧闸约180米外新建起一个的七沙新闸、七沙新泵站。该工程已在2017年底全面完工,其防洪(潮)标准为200年一遇。

在七沙水闸现场,小鱼见到新的七沙水闸已开始使用,所有闸门都已开启。旧的水闸已停止使用,但有当地村民骑摩托车通过水闸的通道通行。

旧水闸有几十年的历史,是他们这一代人的难忘记忆,希望保留这个旧水闸。他还表示,如果旧水闸存在安全隐患,可以封闭通道,他们都可接受。

一名60多岁的村民

还有当地渔民提出,希望新水闸能够尽快公布关合水闸的具体时间,以方便他们的渔船出去作业。

“跨越了两代人的一个老建筑,凝聚了本地许多人的记忆,也是番禺水利建设的一个老建筑,如果拆除了很可惜。”站在水闸边,阿豪拍下了一张照片留念,语气里满是不舍。

对此,番禺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日前对此作出回应:

目前,七沙水闸、七沙泵站工程已完工,并投入试运行。待试运行后,针对旧七沙水闸是否具有历史价值及保留道路通行功能等问题,需做进一步论证分析。

文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肖桂来

图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波

Hash:bae8ecb6b2e12ccacc89f2c15a0997dcd098f2f9

声明:此文由 番禺公共服务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