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汉二陵上新展!小谷围原来藏着145座古墓

1月17日,“印象小谷围——秘境·水乡·醉美大学城”专题展览在南汉二陵博物馆开幕,展期从1月17日至10月16日。

北亭村出土的东汉陶器。

小谷围出土的陶器。

北亭村出土的东汉陶器。

北亭村出土的东汉铜镜匣。

南亭村出土的东汉陶灶。

北亭村出土的东汉陶屋。

南亭村出土的西汉五联罐。

铜剑和铁刀。

出土的饰品。

各式陶制动物

小谷围出土的器盖。

小谷围出土的器盖和陶鼎。

2003年,广州大学城正式选址小谷围,让小谷围由一个静谧的江心小岛变成一座人文荟萃的大学城。据介绍,在大学城建设过程中,文物部门积极参与,以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为主体的近百名文物考古工作者对全岛18平方公里范围进行了全面考古调查勘探,抢救和保护了大量地上地下文物资源,发掘古墓葬145座、古遗址5处,出土各类文物3000余件套。其中,南汉二陵、明曾豫斋墓、清炮台遗址等考古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发掘结束后在原址保护。这些考古遗产极大地充实了小谷围的历史记忆,丰富了广州大学城的历史文化内涵。南汉二陵的发掘还被评为“200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2006年,国务院公布南汉二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5月17日,依托南汉二陵建设的考古遗址专题博物馆南汉二陵博物馆正式开放。

封檐板。

饼模。

杯子碗碟。

木盒。

2003年-2005年用于考古的工具。

1月17日,“印象小谷围——秘境·水乡·醉美大学城”专题展览在南汉二陵博物馆开幕。一批由番禺区文物部门在小谷围收集的打禾桶、浇水桶、纺车、蓑衣、鱼篓等老物件,见证了小谷围居民曾经的生活形态。

本次展览分“绘筑蓝图”“历史悠远”“田园水乡”“醉美大学城”四部分,共展出考古出土文物、民俗老物件246件(套)。许多出土文物是第一次面向公众展示。而一批由番禺区文物部门在小谷围收集的打禾桶、浇水桶、纺车、蓑衣、鱼篓等老物件,极富生活气息,见证了小谷围居民曾经的生活形态。此外,主办单位还设置了搭拱券、砌平桥、做斗栱等互动活动。市民和游客可以通过参观展览,全方位和立体地认识一个自然环境优美、历史底蕴深厚的小谷围,一座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人文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醉美广州大学城。

采写:南都记者 董晓妍 通讯员 穗文考

摄影:南都记者 谭庆驹

编辑:任国庆

Hash:a138d726e042136d1fc6591759673f4942268b0c

声明:此文由 南方都市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