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红色文化资源 弘扬传承革命传统

挖掘红色文化资源 弘扬传承革命传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广州是近代中国革命的策源地之一,多少革命之火曾在这里点燃,多少仁人志士曾在这里奋起抗争,奉献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

即日起,信息时报将挖掘广州红色文化资源,以红色地标为引子,弘扬传承革命传统,让红色文化释放出更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王智汛 通讯员 荔宣

让歌声成为斗争的武器——

抗日战争时期的广州儿童剧团

广州儿童剧团诞生地及团部旧址

地址广州市荔湾区梯云东路(梯云东路小学旧址)

“那个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电话的,宣传通知全靠一张嘴。歌声,让士兵精神振奋,热血沸腾;歌声,一直鼓舞着我们前进;歌声,可以作为武器,使敌人害怕!”

——原广州抗日儿童剧团团员杨永洪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向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这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广州众多抗日民众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同年9月18日,广州儿童剧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于广州市立第五十四小学(即后来的荔湾区梯云东路小学)成立,参加该团的大都是来自陈塘、黄沙、蓬源等区的一些优秀儿童,团员有130多人,年纪大的十三四岁,小的只有七八岁。广州儿童剧团在中共党员青年教师谈星团长(何承蔚)的带领下,以文艺为武器,冒着日寇炸弹、炮火的危险,顶着国民党反动派的刁难迫害,孩子们坚定着“誓死不做亡国奴!”“誓死抗战到底!”的信念,用歌声去唤醒民众,用戏剧去揭露日寇凶残的暴行。他们出墙报,做义演;他们慰问伤员,代写家书。用实际行动激发广大同胞们的爱国热情,引导他们积极投身抗日。

1938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剧团成员们冒着敌人袭击的危险,在“中国不会亡!”的悲壮歌声中跟随着谈团长,拿着简单的行李,背井离乡,克服万难,向着特殊的抗日战场勇敢前行。他们忍受着饥饿,风餐露宿,沿西江、经三水、过四会、穿肇庆,徒步近400公里,终于抵达广西梧州。在广西期间,他们不畏日寇的铁蹄压迫,在融县给兵工厂送上热情的演出,鼓舞工人们的情绪;他们在桂林街头倾情演出,激励民众的抗战热情;他们不惧险途,为民族抗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41年春,广西南宁胜利光复,儿童剧团即开赴南宁,为刚从日寇铁蹄下解脱出来的同胞送去振奋人心的戏剧和歌舞,演出了《中国的吼声》、《狮子打东洋》、《反攻》和抗日升平舞等,极大鼓舞了饱受欺凌的同胞,振奋起来建设新南宁。儿童剧团在劫后的废墟上,创办了南宁第一间免费招收学生的新型学校“南宁抗战建国实验小学”。1942年1月,儿童剧团从广西南宁返回广州。在1943年11月26日晚,国民党反动派逮捕了剧团全体成员,并将他们关押在曲江孝梯路的“基庐”——政治犯监狱。但是,孩子们在党的教导和培育下,没有被敌人的阴谋吓倒,抗日斗争的意志没有受到丝毫挫折,反而锻炼得更坚强!孩子们在缺吃少穿的艰苦条件下,为他们心中无比神圣的事业拼搏了数年,在战火中成长为无比自豪的小战士。

现状:广州儿童剧团诞生地及团部旧址,广州市立第五十四小学后来改名为梯云东路小学,该校于1993年1月因改换教育机制而撤消,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水产品贸易市场。

广州农运史上的一颗红星

广州市郊第一区农民协会

地址:广州市荔湾区芳村中市谢家祠(现芳村实验小学内)

“广州农运不能忘掉谢家祠。”广州市郊第一区农民协会的历史,是一段贯穿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荔湾革命史,故历有“北有农讲所,南有谢家祠”之称。

1924年,农民运动蓬勃发展,早年曾参加辛亥革命的林宝宸,接受了共产党的农运思想,在彭湃、阮啸仙、周其鉴和罗绮园四位农运带头人的指导和帮助下,于1924年8月15日在芳村中市谢家祠南便祠成立了广州市郊第一区农民协会。到会的会员上千人,来宾也有上百人。大会选举林宝宸为农会执行委员长,并同时组建了农民自卫军。在阮啸仙、何友、刘尔崧等共产党员的组织发动下,在农会内发展了七、八名党员,成立了中共广州市郊一区农民协会党支部,简称芳村农会党支部。

市郊一区农会的成立,犹如星星之火,很快便燃成了“燎原之势”。在短短几个月内,农会人数猛增到上千户,农民自卫军也随即建立起来,而谢家祠成为农会干部的学习基地和农民自卫军的集训基地,并因此招来了地方反动势力的痛恨。设在棉州书院的两堡联防局,为维护地主土豪的利益,1924年12月13日,民团头目彭础立派出民团,伏击暗杀农会干部。农会第一任委员长林宝宸在招村二度桥遭到伏击,身中九弹,壮烈牺牲。他临死前仍高喊“农民兄弟,我死了,你们再不要交禾更”。事情发生后,激起群众义愤,反动政府被迫将彭础立拘留,交出凶手,并将两堡团防局封禁。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芳村的市郊第一农会更加坚定了与反动势力作斗争的决心,并且加强武装自卫。1925年至1927年,裕安围、花地、招村、涌口、沙涌、南安、大桥等20多个农会相继成立,农会会员达到1000多户。各乡(村)都建立农民自卫军,与毗邻的南海三区农民协会连成一片。农民自卫军还派出人员,与省港罢工工人纠察队一起,在芳村大沙地接受军训。在1927年12月11日的广州起义中,芳村的农会积极联合各村农民军与石围塘铁路工人赤卫队,组成“广州市郊工农赤卫队”投入战斗,在起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广州农运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现状:广州市市郊一区农会旧址——谢家祠,坐落于荔湾区芳村实验小学校园内,是广州市一级文物保护单位,广州起义史迹之一。

收藏

举报

Hash:a065d0355078199b870eed7c8ad6d9116c513d71

声明:此文由 信息时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