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之旅——武汉姚家山

文 | 王治海

2019年6月30日,在建党98周年之际,王家河社区党总支举办了一场“走红色之旅,忆峥嵘岁月”的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到红色教育基地——姚家山参观学习。

两辆大巴满载近百名党员从王家河社区出发,驶上火塔公路后一路北上,跨越木兰湖大坝,绕过木兰湖畔,抵达长(轩岭)塔(耳)公路,然后沿着木兰山北麓西行,跨过木兰大桥,到达长轩岭街北端,又沿着木兰大道向北,经过短岭村,到达十棵松,折向西进入石(门)蔡(店)公路,经过木兰天池,驶上姚(集)姚(家山)公路,行程一个半小时左右终于抵达姚家山。

大巴在离姚家山陈列馆不远处的停车场停下,我们纷纷下车,穿过广场,踏上台阶,来到那青砖黛瓦、飞檐翘角、高大威武、雄伟气派的陈列馆门楼前一字儿排开,拍照合影,以作纪念。

新四军第五师陈列馆馆名由新四军老战士、湖北省委副书记王群同志所提,两边楹联由退役的黄陂将军袁伟少将所书:“抗日铁骑披坚执锐驱虏寇,五师健儿立马横刀保家乡”。其书法笔力劲挺,大气磅礴,彰显了陈列馆的气势。

新五师陈列馆共有三层:一楼是接待室,二楼是图片展和实物展。陈列馆用声、光、电、图片、模型、蜡像等多种技术手段再现了当年波澜壮阔的抗战场景。

走进陈列馆一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六位鄂豫边区重要领导人的群雕,他们分别是李先念、郑位三、陈少敏、任质斌、刘少卿、徐子威。站在他们身后的是十四位黄陂籍开国将军浮雕,背景是红色姚山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的诞生地木兰山

二楼和三楼的大厅里既有图片展,也有实物展。图片展展现的是抗战时期新五师师长李先念、政委陈少敏等同志率领新五师战士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狠狠打击日寇的介绍说明。实物展主要展示的是在那艰苦的抗战岁月里新四军所使用的简陋枪支,原始的大刀,从敌军手里缴获的小型钢炮等。

新四军战士就是凭借这些简陋的武器,凭着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毅力,同仇敌忾,給予不可一世的日寇以致命的打击,充分展示了新四军为了抗击日寇,共赴国难,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气概。蜡像人物模型是展厅里的一大特色,其主要表现的是抗日根据地军民鱼水情深,携手抗战,共同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让凶残的日寇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这些人物蜡像栩栩如生,形神兼备,给人以极大的震撼力。在展厅里,我们看到了李先念同志高大魁梧、沉着坚毅、指挥若定的身影;陈少敏同志身着短装、剪着短发、腰扎皮带、手提短枪、刚毅果敢、巾帼不让须眉的飒飒英姿。

陈列馆分为“木兰烽火”“怒潮喷涌”“挺进鄂豫”“中原抗战”“战略包围”“抗战胜利”六个部分,让我们可以全面了解新四军第五师的史迹。

陈列馆二楼展厅由“木兰烽火”“怒潮喷涌”“挺进鄂豫”三个部分组成,展示的是土地革命至抗战初期的一段历史

“木兰烽火”展示的是黄陂从土地革命到抗战爆发前的一段历史。图片展中有董必武、恽代英等一批无产阶级革命者在武汉宣传革命思想,指导武装斗争的图像;有潘忠汝、吴光浩为正副总指挥领导黄麻起义的波澜壮阔画卷;军长吴光浩率领红七军转战木兰山打土豪逞凶顽创建鄂豫皖边区的情景;李先念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战斗在鄂豫边区的艰苦生活……我们在展柜中看到的文物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工农革命军曾经使用过的武器和用品。

“怒潮喷涌”展示的是抗战爆发至武汉会战结束的历史。“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进入全面抗战历史时期。武汉外围抗战局面的打开,在武汉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活动,场景就是当年武汉被日军轰炸时的惨不忍睹的状况。

“挺进鄂豫”展示的是李先念率160余人组成的新四军独立游击支队挺进鄂豫的一段历史。1938年冬天,党中央派李先念率一部分干部由延安向华中进发,翌年1月到达河南竹沟镇,与鄂豫区党委一起,组建了新四军鄂豫独立游击大队,李先念任司令员,陈少敏任政委,后来又壮大为9000余人的鄂豫挺进纵队。

陈列馆三楼由“中原抗战”“战略包围”“抗战胜利”三个部分组成,反映的是1939年初姚家山抗日根据地的建立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告无条件投降的这段历史。

“中原抗战”展示的是李先念、陈少敏等一批老革命家以姚家山为新五师的根据地,在这儿开展艰苦卓绝的游击战,极大地打击和牵制了日伪军,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同时在战争中为我党我军培养了大批优秀干部和军事将领。

“战略包围”讲述的是1943年1月至12月新五师和地方武装英勇作战,不断粉碎日伪袭扰,多次打破敌人的“囚笼”政策,扩大武汉外围根据地,形成对武汉之敌包围态势的一段历史。

“抗战胜利”反映的是1944年1月至1945年8月抗战取得辉煌胜利的一段史实。在鄂豫边抗战中,新五师在边区人民的支持下先后抗击了15万日军和8万多伪军的进攻,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地方各级政权相继建立并得到巩固,解放人口近二千万,新五师发展成拥有五万正规军和三十万民兵的强大兵团,实现了收复失地、解放人民、最后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战略任务,为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参观完毕,我们下到一楼,步出陈列馆大门,又怀着极大的兴致,穿过那座高大的书有“武汉抗战第一村”的牌楼,走进姚家山村。姚家山巷道深远,那条石黛瓦,飞檐翘角的老宅前铺的是青石板路,石墩、石磨、石臼、石舂等器物随处可见。

姚家山还保存有李先念、陈少敏等新五师领导人居住过的房屋及当时修建的司政大礼堂旧址、参谋部旧址、新五师大礼堂、机械所、被服厂、边区印刷厂等具有纪念意义的革命遗址。在每一处旧址,我在认真观看墙壁上悬挂有李先念、陈少敏等老一辈革命家头像、鄂豫边区地图、每一间房屋里的实物摆设的同时,也仔细地阅读了图像旁边的文字介绍说明,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抗战的艰难困苦,取得胜利的不易。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回望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在新五师司政厅大门楼前,我们全体党员站成四排,面对着悬挂在墙壁上的那面鲜红的入党誓词,举起右手,再次庄严地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这阵阵铿锵有力的声音在这块红色教育基地——姚家山的上空经久不息地回荡……

下午三时,我们登上了大巴车,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不停地向姚家山挥手告别。我们在心里默念着:姚家山,你这面插在红色土壤上的大旗,我们千秋万代将不断传承,永远,永远……

本文作者王治海授权印象黄陂发布

关于作者 王治海,男,黄陂王家河人,中学高级语文教师。怡情于山水,钟情于文学创作。自号“甘露山人”。

Hash:5510adf3220c69e8b2c6dbf2bea7b23bb03d190f

声明:此文由 印象 · 黄陂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