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吁加大遗址发掘 加速考古公园规划建设

郧县人遗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出土的两个“郧县人”头骨化石。(复制品)

新华武汉11月27日电27日,全国近30名专家学者在湖北十堰郧阳区出席郧县人头骨化石发现30周年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建议,为了进一步研究、论证其文化遗存的科学价值与学术地位,应加大对遗址的系统考古调查和发掘,增强该地区远古历史信度,丰富其历史内涵。

学堂梁子遗址又名郧县人遗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和1990年,这里先后出土两具近乎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和伴生的哺乳动物化石、石制品,距今已有约100万年的历史。这证明了中国是早期人类的发祥地之一,为人类发展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证据,填补了亚洲古人类演化发展的缺环。

记者了解到,第一件和第二件郧县人头骨化石分别被列入“七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99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两件文物因其完整性、稀缺性、重要性等特征,在海内外学界引起轰动。但是,目前对遗址和相关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仍显不足,文物价值与社会意义亟待深度挖掘。

郧县人头骨化石的发现者之一、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教授冯小波说,郧县人遗址及其出土材料仍然有一些不甚明晰的学术问题,包括确凿的年代、头骨的精确解剖学特点和内部结构、石制品的技术特点和功能属性,以及动物资源被人类利用的方式和程度等。这些遗留问题都应该通过新的考古发掘、研究以及对已有材料的进一步整理、分析加以推进。

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专业委员会主任、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说,还应加大对郧县人遗址周边的系统考古调查和发掘,并将目前已知的周边其他遗址纳入综合、比较研究的框架,充分研究当时古人类的迁徙、扩散、生存能力等。

业内专家呼吁,加速学堂梁子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与建设,筹建郧县人遗址博物馆,使远古的历史场景得以活化。

背景

两个头骨堪称国宝

改变“人类起源非洲”说

1989年5月18日和1990年6月15日,郧县青曲镇弥陀寺村学堂梁子,分别发现和出土了两具距今约100万年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和大量伴生哺乳动物化石,及其手斧和生产工具,特别是以学堂梁子遗址为核心的汉江流域还有梅铺猿人遗址白龙洞遗址黄龙洞遗址,以及众多的旧石器化石点,这种富集现象全国唯一、世界罕见。

这两个古人类头骨化石被著名古人类学家贾兰坡先生称为“国宝”。专家研究遗址出土的9件手斧后认为,郧县人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使用手斧的古人类。证实了生活在中国大陆上的古人类,至少在80万年前就开始使用手斧,这一发现改写了长期存在于西方学术界“旧石器时代中国无手斧”的定论。

郧县人的发现还动摇了人类起源学说,填补了人类历史发展链条中100万年的缺环。持“人类起源非洲”说的权威代表人物、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人类起源研究室主任斯特林格教授曾说:“也许现代人是起源于非洲和中国的吧。”

(据中新网)

Hash:a27f6ad67be98082ed292bbb0ac642bcf9ec31d3

声明:此文由 光明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