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肇庆曾经历的这场战乱,这座亭屹立至今

止戈亭外谁止戈

▲ 止戈亭

止戈亭,坐落在旧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内,乃砖木混凝土结构,是重檐攒尖顶式的八角亭。

▲虎纹戈

戈,古代的一种兵器。止戈,乃“停止干戈,平息战乱”之意。“止”与“戈”两个字,组合成“武”字。

《汉书·武五子传赞》云:“圣人以武禁暴整乱,止息干戈,非以为残而兴纵之也。”

“止戈为武”一词,体现了和平思想,强调停止使用武力,避免战争涂炭更多的生灵。它追求一种以“仁”为核心的武德,闪耀着中华古代文化的辩证光辉。

▲ 楚庄王像

楚庄王(?-公元前591),又称“荆庄王”。芈姓,熊氏,名旅,一作吕,或侣。在位期间(公元前613-前591),重视人才,先后得到伍参、苏从、孙叔敖、子重等卓有才能的文臣武将辅佐。平息内乱,推行改革,赏罚分明,群臣和睦,百姓安居乐业,国力日益强盛,为取得霸业奠定了基础。

《左传·宣公十二年》载:楚庄王十七年(公元前597),晋、楚两国在郑国邲城(今河南郑州市东)一带进行决战。楚国打败了中原强敌——晋国,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将士们欣喜若狂。楚国大夫潘党云:“君盍筑武军,而收晋尸以为京观。臣闻克敌必示子孙,以无忘武功。”楚庄王答道:“非尔所知也。夫文,止戈为武。”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潘党认为楚庄王率军战胜了晋国,应该让晋国的后人都不要忘记楚国的威风。而楚庄王告诉潘党,“武”字是由“止”与“戈”两个字组合而成,真正消灭暴乱,永远停止使用武力,才是真正的“武功”。

后来,在对其他诸侯国的战争中,楚庄王采取相应的策略,“叛而伐之,服而舍之,德、刑成矣。伐叛,刑也;柔服,德也。”(《左传·宣公十二年》)

楚庄王正是采取“德”、“刑”并用的策略,才使其他诸侯国心悦诚服。“不战而屈人之兵”(《孙子兵法·谋攻篇》),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成为“春秋五霸”(齐桓公姜小白、宋襄公子兹甫、晋文公姬重耳、秦穆公嬴任好、楚庄王芈旅)之一。

古往今来,

“止戈为武”思想

一直被众多军事家和政治家成功运用。

▲ 张发奎

张发奎(1896-1980),字向华,广东始兴县人。民国元年(1912),考入广东陆军小学,参加“中国同盟会”。民国四年(1915),毕业于武昌陆军中学。民国十二年(1923),任建国粤军第一师团长。民国十四年(1925),建国粤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任独立旅旅长,后任第十二师师长。次年,参加北伐战争,在攻打汀泗桥、武昌城等战役中,因战功卓著,被誉为“铁军英雄”。民国十六年(1927),扩编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兼任副军长。

▲ 黄琪翔(右三)

黄琪翔(1898-1970),字御行,广东梅州市人。民国三年(1914),保送到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炮兵科学习。民国八年(1919),任北洋边防军第一师炮兵团第三营排长。次年,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炮兵队队长。民国十一年(1922),任建国粤军第一师司令部后方办事处少校参谋。民国十三年(1924),加入中国国民党。次年,建国粤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任第十二师三十六团团长。民国十五年(1926),参加北伐战争,在平江、汀泗桥、马回岭、上蔡、临颖等战役中,立下战功。次年4月,荣升第四军(铁军)军长。

▲ 李济深

李济深(1885-1959),原名“济琛”,字任潮。清宣统元年(1909),保送到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辛亥革命后,任广东北伐军第二十二师参谋长。民国九年(1920),任建国粤军第一师参谋长,后任师长。民国十一年(1922)冬,参与策动建国粤军反戈驱逐陈炯明。民国十三年(1924),任黄埔军校教练部主任、副校长。次年,建国粤军第一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任军长。北伐战争期间,任国民革命军参谋长、广东省政府主席。

北伐战争期间(1926-1928),在“宁汉分裂”(南京国民政府简称“宁方”,武汉国民政府简称“汉方”)后,张发奎、黄琪翔宣布投靠武汉国民政府。同时,张发奎、黄琪翔还另立“第二方面军”番号,张发奎任总指挥,黄琪翔任第四军军长。

民国十六年(1927)9月,张发奎、黄琪翔率领第二方面军返回广东。

10月1日,李济深将两广地区(广东、广西)军队改编为“第八路军”,自任总指挥,辖张发奎所部的新编第四军(以区别于张发奎所部旧的第四军)、李福林所部的第五军、黄绍竑所部的第十五军和钱大钧所部的第三十二军。

11月14日,李济深前往上海,参加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二届四中全会预备会议

11月17日,张发奎、黄琪翔在广州发动“张黄事变”,谋捕黄绍竑,欲驱逐李济深的势力出广东。黄绍竑得到广东省财政厅厅长冯祝万的密报后,立即逃离广州。驻防在肇庆的新编第四军第二师师长薛岳,率领所部投靠张发奎。张发奎布置第十二师师长缪培南、第二十六师师长许志锐,配合薛岳防守西江一带。

11月27日,陈济棠任命为第八路军代总指挥,立即布置所部迎战张发奎、黄琪翔所部。

12月6日,黄琪翔亲自到肇庆布置所部抵挡从广西东下的黄绍竑所部。

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苏兆征、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等领导的“广州起义”爆发,张发奎连夜赶到肇庆,急令缪培南、薛岳率领所部前往广州镇压。事后,张发奎、黄琪翔将新编第四军交给缪培南、薛岳指挥,而他俩则仓皇地逃往香港

12月20日,李济深回任第八路军总指挥,陈济棠率领新编第四军移驻西江一带。

民国十七年(1928)3月19日,陈济棠任新编第四军军长兼西区善后委员,下辖余汉谋所部的第十一师、香翰屏所部的第十二师、陈章甫所部的第二十五师。随后,余汉谋所部的第十一师师部和黄涛所部的第十一师三十一团团部,均移驻肇庆。

▲ 余汉谋

余汉谋(1896-1981),字幄奇,广东高要县(今肇庆市端州区正西路)人。清宣统二年(1910),考入黄埔陆军小学。民国八年(1919),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是年,任北洋军第一师排长。次年,任建国粤军第三师连长、营长。民国十三年(1924),任广东宪兵司令部副官长。次年,建国粤军第一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任第十一师三十一团团长,参加“粤桂战争”。民国十六年(1927),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十一师师长。

汉谋图书馆 图源肇庆市旅游

余汉谋率领所部驻防肇庆时,

为了纪念平息战乱,

于师部所在地建造“止戈亭”。

11月,新编第四军实施缩编。第十一师缩编为第一旅,余汉谋任旅长兼北区善后委员。

次年3月27日,“蒋桂战争”爆发。正在镇压农民暴动的余汉谋,又被重新卷入更大的干戈。

5月,黄绍竑率领桂军从广西东下,余汉谋率领所部驻防清远

5月6日,余汉谋为谣言中伤,被陈济棠扣押在清远江口。余汉谋被扣押后,粤军于阵前懈慢。此时,白崇禧又率领桂军从广西突入广东北江。在百般无奈之下,陈济棠只好释放余汉谋,以挽救颓局。

▲止戈亭旧照

从5月17日起,余汉谋率领所部在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赤泥、白泥等地血战四个昼夜,击溃桂军,将桂军全部驱逐出广东境内。

8月,根据南京国民政府决议,陈济棠重新实施军事编制。余汉谋所部的第一旅编为第五十九师,余汉谋任师长。

注:本文摘自贾穗南著《宋城怀古》,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来源:星湖美美

Hash:8d2c079465eb031ade53ce0b98187a4a5a3875eb

声明:此文由 肇庆掌上广电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