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陵居然有一座神秘“石头城”,就坐落在湘桂古道上

都庞岭余脉黄花岭东麓的虎头山

有一座青砖灰瓦、依山而建的村落

每逢晴初霜旦,霞光普照,白雾缭绕

整个村落若隐若现,仿若胜似仙境

为何大家称其为“石头城”?

石头城”又坐于何处里呢?

“石头城”的现状如何?

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在距零陵城区60公里,背倚都庞岭余脉黄花岭东麓的虎头山下,有一座依山而建的村落,山上古木成林,草木茂盛,青砖灰瓦掩映其中,每逢晴初霜旦,霞光普照,白雾缭绕,整个村落,若隐若现,仿若胜似仙境。这便是位于零陵区石岩头镇的杏木园村

▲杏木园古村落里的“福祥寿”大院落高空俯拍

村前为田洞,其广千顷,村前原有一条很精致的石板路,蜿蜒盘曲在青山绿水之间,曾是杏木园村通往周边村镇的要道。现在已建起一条水泥公路,与村外的乡镇相连,形成了杏木园新的交通格局,使其不再因偏远闭塞而藏身闺阁之中,让人无法企及。田洞的四周拱卫着雄伟九岗岭,形成其独有的青龙围抱,猛虎护村的小盆地型村落格局。

村落大致坐西南,向东北。村落的最大特点是其建筑用材,多为石料。如房屋、道路、护坡几乎都是用青一色的石条砌成,形如石头城堡,故有人称其为“石头城”。村前的石板路北广西全州的黄沙河,南至据江寺大庆平,东到水口山,西接都庞岭尾。

▲杏木园古村落建筑群 唐解国 2018年摄

杏木园村后倚黄花岭,背靠卧虎山,前峙九岗岭,虎踞龙蟠,四面青山环抱,树木密茂,怪石林立,溶洞遍地,地下水丰富,属典型喀斯特地貌。目前,杏木园村委会驻玉门上,辖玉门上、毛坪里、太平庵等8个村民组共计940人。

位于古村西南侧的虎头山下有一口古井,名曰鬼崽井。井水从山崖下的一个岩洞中流出,水流很大,长年不断,清澈明净,其水冬夏恒温。在岩前形成一个深约2米,宽约半亩的水潭。在水潭的出水口是一条宽2-4米,深1.5米小溪,溪堤全用大块方石砌成,非常规整。小溪绕古村而蜿蜒而过,成为整个田洞里的主要生产、生活水源。先辈们为了村里百姓往来上的方便,在小溪上共建了5座石板桥,名之曰“耳子桥”。耳子桥的特点是用一整块长4米、宽90公分、厚50公分的石板铺成。石板桥与石堤非常结实,数百年来,从未被损毁。当溪经过村民的屋舍旁边,还用石条建起了小码头,筑起小堰堤,供村里浆洗之需。

▲杏木园古村小溪上的石板桥

由于溪水的澄碧清净,水质优良,村民便利用这溪好水,在溪边建起了青蛙、甲鱼等水产养殖。听村民说,养青蛙比种田的收益要大。养青蛙一年可以收4-5批,每亩田可得2500元的利润,而种水稻常常一年还不到1000元的收入。

在杏木园村,除了鬼崽井外,还有四口古井:即宝虎井、峦山井,岩门前井、谭家岭井。

▲杏木园古村里的宝虎井

宝虎井位于古村落的南侧,井水从地下喷涌而出,离古村最近,至村里不到百步,水质甘冽清纯,无任何杂味,是村民日常生活的主要饮用水源。村民用青石板将宝虎井筑成上下两口个长方形的井池,上井为食用井池,下井为则为洗衣、洗菜井池。井边的青石板路直接延伸到古村南侧的巷道,虽然这条取水的道路有些凹凸不平,但于村里的那些泥巴山路,已是康庄大道了。脚下的青石板在百十年挑水人踏踩中已变得油光发亮,仿若像抛了光的一样。可以想见,曾经的这口井是多么的重要。近些年来,由于各家各户装上了自来水管,挑水成了历史,于是井边长起了青草,油光的石条上也沾满了泥土,爬上了藤蔓。

▲杏木园古村落中的“福祥寿”大院正面航拍

峦山井位于村南的珠子岭下。因其山形如圆珠状,故名珠子岭,当地人称圆为峦,从而,珠子岭又被称为峦山岭。于是,其山下之井便被称为峦山井。井水从岩石下的一个洞中流出,水质清澈洁净。井口用长条石砌成,有一种古朴之美。

岩门前井,位于村中的北侧,清冽的泉水从石头缝隙中汩汩涌出,此井虽小,但流水常年不断,甚为神奇。

▲杏木园古村“福祥寿”大院正门

谭家岭井,位于古村北边,井中有一块天然石头,把水一分为二,一半流向村院,一半流向村外的田洞,村民称其为龙凤井。流向村院的一边,村民用大块青石板筑起一个井台。因村民长年在此洗衣洗菜作浆,井台、井沿已被磨得油光发亮,如似铜镜,近可照人。

黄花岭上,古树成林,草木茂盛,风摇树影,青翠欲滴。后山上最有名的是一棵鳞甲树,树叶形似酸枣树,树干上遍身鳞甲,三人围拢过来,还抱不住。据一村民说:鳞甲树生长得很慢,长成这么大,估计最低也有三四百年的时间了。昔日听说过“一座山沉淀一部历史,一条河孕育一种文明”,今日得知,一棵树见证一个村落。

▲杏木园古村“福祥寿”大院天井石条花纹

杏木园古建筑群今已成为湘桂古道上的一座风格别具的湘南传统村落。据实地勘察调研,目前保存完好的或基本完好的明清古建筑40余座,若是从体量、规模、用材、结构诸要素来看,杏木园村古建筑群的最大特点就是建筑的奇特性。整个村落依山而建,就坡而筑,依次递进,错落有次,完全与天地合一,与自然相谐,是一处类似于欧洲城堡一样的湘南传统古村落。

对其古村的建村历史,村里的一位耆老说了一个故事:最初老祖宗唐太绵公从下水源村来此打猎,其猎狗经过此地时爬伏于地,怎么使唤,都不起身,顿时引起老祖宗的警觉。老祖宗驻足环顾四周,发现此处的确有些异样,都庞群峰雄立于后,九岗小岭围环于前,一条小溪从前面的田畴中蜿蜒而过,山环水抱,田土肥沃。偌大一片杏木林,立于秋后的暖阳中,黄黄的树叶,若似灿灿的黄金,美不胜收。于是,俯下身子,摸了摸猎狗的头,对其轻声说道:此处肯定是好地,但不知适合于阴宅,还是阳宅?若是可作阴宅,摆摆尾巴;若是可作阳宅地,就点点头吧。见狗一再点头,从而便举家搬迁此地,取名杏木园。

▲杏木园古村“福祥寿”大院里的石碓坎

零陵区文化局的《杏木园古建筑群》申报文本上说:“杏木园古村落……由始祖唐太绵始建于永乐二十二年(1403),其后,正七品文林郎唐端贤于道光二年(1822)在唐太绵始建房屋处重建成福、祥、寿三连座古民居。”经查《唐氏族谱》有载:“唐国玖四子——唐太绵,从下水源迁至杏木园。”而“唐太绵,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庚子六月十六辰生,清顺治十四年(1657)丁酉十一月十一日巳时殁。葬屋后左边,圈墓,《记》。元配王氏,明万历二十五年(1587)丁酉四月三十日巳时生,清康熙十五年(1676)丙辰九月十五日亥时殁,葬莲花庵门前,坐西向东。其子二:唐一奇,唐一永。次配屈氏,葬屋左竹山里。”

▲“福祥寿”大院正堂侧边斗拱上双龙嬉戏

由此《族谱》可知,唐太绵由下水源村迁来的具体时间应是明代晚期,而不是明初的永乐年间。追溯其唐氏在大庆坪的迁徙路径,大致是从长龙迁至新泽里,再从新泽里迁至下水源,最后由下水源迁至杏木园。

自从其始祖唐太绵公迁居杏木园,在此辟山开石,修宅建院,垦地造田,人丁旺盛,家业日丰。其子有二,其孙有五。分别是长子唐一奇,添唐士龄、唐士鹤、唐士鼎三孙;次子唐一永,生唐士舜,唐士泰二孙。“士”字辈而下,人丁旺盛,瓜瓞绵衍,椒实盈升,至2020年,杏木园村已发展成200余户、人口接近1000的中型村落。

▲“福祥寿”大院从后栋正厅往前看的内部整体结构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村中涌现的能人越来越多,随着经济收入的日益改善,杏木园的村民相继走出石头城,在村边的公路旁建起美观气派的新式洋房。从而,老宅旧院成栋成栋地被闲置下来,静静地躺在流逝的时光里,由于疏于看护,时不时地有老宅旧院在风雨中坍塌,在岁月中颓废,野草蔓过道路,过去的豪宅渐渐地成为地上的瓦砾。时代更替,江河不息,人生代代无穷已,古宅常常旧换新。也许是这历史的使然,这是自然的宿命。但是拯救老屋,保护历史,传承文明,又让我们责无旁贷。

▲杏木园古村里格扇门窗上的雕花木

关于对杏木园古村落的保护,最早于1983年成立零陵区文物管理所时就安排工作人员对杏木园建筑群进行管理,永州市政府于2015年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又申报第十批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6月6日,杏木元古村落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

走进杏木园村,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这里民风纯朴,待人宽厚,喜茶好饮,乐于交友。随便走进一户人家,他们都会烧上一壶好茶,拿出自己种的花生瓜子,乃至城里买来的糖果,与你聊上半天。

▲“福祥寿”大院侧面照 唐解国 2018年摄

村里的读书人特别多,家家户户都重视小孩的培养。尚学之习,蔚然成风,村子虽不大,但自1977年以来村中走出来的大学生已突破百人。杏木园与长洞、禁山等村相邻,村中流传一个有关《村前九岗岭》的段子:

九岗岭上九条龙,双双齐齐对长洞。

长洞出了驸马公,杏木园人坐相公。

若问禁山茶林茂?走村串户榨油公。

▲杏木园古村“福祥寿”大院里的天井

作者:杨金砖

编辑:梁园翠 一审:单建华

二审:陈 斌 三审:卿旭平

觉得不错,请点赞和在看↓↓↓

Hash:682ebf28e9b59a41864243cef060d2efb965b3e2

声明:此文由 追热点的小海马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