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这段城墙已经2000岁了,你知道在哪儿吗...

禹州是座古城,2000多年前就已经有城墙和城壕。它在明代经历了脱胎换骨的改造,从土城“变身”为砖城。它有从辉煌到衰落的历史,即使在最“落寞”的岁月中,也是贫苦百姓的“庇护所”。

阳翟城墙(禹州城墙)

禹州古称阳翟,故禹州城墙又被称为阳翟城墙。“禹州城墙有2000多年历史,到今天就剩下这一小段了!”8月24日,禹州市文物管理处副主任教风麟说,禹州城墙初建于西汉,以夯土筑成。

西汉至元代的1500多年间,禹州城墙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无史料可考。现存关于禹州城墙最早的记载,是明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禹州知州徐明善修城。

明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禹州城墙迎来了一次脱胎换骨的变化。就藩禹州的徽王获准用砖石甃城,并修建四门:东门含春门、西门怀远门、南门朝阳门、北门拱辰门。

历经明清两代多次修葺,禹州城墙形成了长7.5公里、高7.5米、垛口2820个的庞大规模。

明正德年间修葺后,禹州城墙异常坚固。然而,再坚固的建筑物也抵挡不住岁月的侵蚀和天灾人祸。

禹州城墙遭受的第一大侵害是水毁。据史料记载:“明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知州莫钝开渠引水注壕,城墙被暴水冲决30余丈;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3年),颍水冲击禹州城东北角,城墙崩数十丈,知州曹广权修筑石堤,以固城基。”

禹州城墙遭受的另一大侵害是兵祸。在古代,禹州城墙经历了不计其数的战争,如明末,李自成率领20万农民军围攻禹州;清末,白朗农民军围攻禹州。20世纪,中原大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战火对禹州城墙造成了更严重的损害。

为方便疏散群众,躲避日机轰炸,1942年,国民政府河南省建设厅训令禹县政府扒掉城墙,具体要求是城墙完全扒掉,城壕隔一段、平一段。禹县政府建设科将此训令交发农林场(驻地在今张良洞)办复。农林场的意见是“禹县城壕北部为颍河河道,不能填塞;南部为山洪、坡水排入颍河的唯一通道,也不能填塞”。因此,当时只扒掉了部分城墙。后来, 经历多次拆毁,禹州城墙只剩下钧官窑路旁的一小段。

……

现存的禹州城墙,长229米、高7米。1958年,禹州城墙被相关部门评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阳翟城墙(禹州城墙)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编辑丨事哥儿

来源丨守护夏都

Hash:84ffc5ce93480e997e43fd3a56af2a4cd9faba85

声明:此文由 禹州掌上百事通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