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炉的19处惠州文物宝藏地!你听说过几个?

市政府日前公布

第七批惠州文物保护单位

19处文保单位入选

其中

文化遗址1处

古墓葬1处

古建筑10处

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7处

有的小伙伴可能想问了

这19处地方究竟有怎样的魅力呢?

来来来

今天我们一起去探究探究!

列车即将出发

请乘客赶快上车~

瑶族穴居遗址

瑶族穴居遗址位于惠州市龙门县蓝田瑶族乡新星村杨坑洞口猪炮兜(当地名)。1987年3月,经广州市文管会和广州博物馆鉴定,蓝田瑶族穴居遗址为明代营造。瑶族穴居遗址是研究瑶族先民从山腰、山顶间流迁,而向低坳、近水处定居过渡的重要实物资料。

廖守问夫妇合葬墓

廖守问夫妇合葬墓位于惠州市龙门龙华香溪村下车村,是一座建于明代中期的名人墓。墓碑前面左右两边石基座中各嵌2块碑记,左一块碑文为赐进士出身奉议大夫按察佥事胡庭兰撰写的贺书,记述了廖守问输粟助赈等情况。另一块碑文,为廖守问自撰记述了妻郑氏生平和修筑寿基的经过。廖守问夫妇墓大量运用了浮雕的修饰手法,型制规格较高,为惠州地区内罕见的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名人墓之一。

民新围屋

民新围屋位于惠州市惠城区横沥镇霞塱村民新村小组,为霞塱村罗氏清代先祖所建,占地面积约5800㎡,建筑面积约3341㎡。建筑整体装饰较朴素,对研究清代本地围屋建筑具有一定价值。

腾云学堂

腾云学堂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长街道周田村叶挺将军纪念园内,地处叶挺故居的左侧,现为叶挺将军纪念园的景点之一。腾云学堂是叶挺将军年少时接受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思想教育的地点,同时还是早期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活动的重要据点,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建立和建设新中国培育了大量人才。解放后,腾云学堂一直得到很好的管理和维护。2009年,由惠阳区政府出资拨款收购房屋产权,对其按原貌修缮和进行陈展工作。

永兴魁星楼

永兴魁星楼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淡水街红星社区永兴巷口(与文昌庙相连)。建于清代,由邓承修先生所建。魁星楼整体风貌保存较完整,为研究惠阳淡水地区的教育发展史和研究邓承修先生的生平提供了实物资料。

芙蓉村八卦井

芙蓉村八卦井位于惠州市惠东县稔山镇芙蓉东区小组。据传该井为当地陈姓村民明代于其开基时所挖,至今仍然清澈甘甜,邻近村民乐于前往吸取饮用。该井对研究当地人文历史及古井建筑工艺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水仙宫戏台

水仙宫戏台位于惠州市惠东县稔山镇范和村委会,建于清代。该戏台对研究当地古戏台建筑工艺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彦龙楼

彦龙楼座落在惠东县稔山镇白云村温屋小组,是早年温氏祖辈遗留下来的古代建筑物。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公元1809年),至今已有200多年,它是一座气势恢弘的大型客家围屋

陈孝女祠

陈孝女祠位于惠州市博罗县龙华镇龙华居委。据《博罗县文物志》记载:始建于南朝,历代有维修,于清道光八年(1828)大修。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日为陈孝女“昌福夫人”诞日,当地均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1985年,该祠被列为博罗县文物保护单位。陈孝女祠对研究清代建筑和当地的民俗文化具有较高的价值。

天上园戏台

天上园戏台位于惠州市博罗县罗阳镇天上园村。据《博罗县志》记载:建于清代,于2008 年重修。天上园戏台是博罗县唯一保留下来的古戏台,对研究博罗县清代建筑提供了实物依据。

刘士骥故居

刘士骥故居位于惠州市龙门县地派镇渡头村新围村民小组。建筑建于清中晚期,两层高,土石木结构,夯土筑墙基,土坯砖墙,表面批灰,两进三开间,内设一天井,两厅十六房。刘士骥(1857-1909),字铭伯,号鸣博,龙门县地派镇新围村人,南粤先贤,以身殉职的岭南教育家、实业家。刘士骥故居对研究当地历史和传统民居文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南嵩书室

南嵩书室位于惠州市仲恺高新区潼湖镇琥珀西南面,建于清代后期。南嵩书室具有清代后期建筑风格,装饰朴素,布局较有特点。

东湖旅店

东湖旅店位于惠州市惠城区桥东街道水东东社区上塘街70号。据《惠城文史资料》记载,始建于1935年,为翟雨亭所建,九十年代陈志强购买,2009年维修。香港沦陷后,不少爱国文化人士由香港转移内地经过惠州时均曾秘密住进东湖旅店。该建筑曾是秘密抢救香港沦陷区文化名人惠州接送站,该建筑为研究近现代革命史提供了较好的实物资料。

中共惠紫河博地委成立旧址

(高田黄氏宗祠

中共惠紫河博地委成立旧址(高田黄氏宗祠)位于惠州市惠阳区镇隆镇高田村,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黄氏宗祠曾于1925年10月被作为中共四大半围支部所在地,1927年8月设为中共惠(阳)紫(金)河(源)博(罗)地委、中共惠阳县委所在地,1945年初成为路东新五区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

中洞革命旧址群

中东革命旧址群含中洞红军兵工厂旧址、中洞红军医院旧址、中洞红军俱乐部旧址、中洞红军炮台、瞭望哨旧址。

中洞红军兵工厂旧址位于高潭镇中洞村委会炮台岽东北面山脚。该旧址坐西南向东北,通面阔10.9、通进深8.3米,砖木结构,布瓦硬山顶。建筑原为民房,始建于清末。

中洞红军医院旧址(肖氏宗祠)位于高潭镇中洞村委会中心村。该旧址肖氏宗祠建于清末,坐北向南偏东7度,上三下两廊布局,通面阔11.16、通进深10.65米,砖木结构,布瓦硬山顶。1928年被焚毁,后期修复。中洞村红军俱乐部旧址位于高潭镇中洞村委会中心村,1927年。

中洞红军炮台、瞭望哨旧址位于惠东县高潭镇中洞村委会炮台岽,该旧址为四柱尖顶凉亭式木结构建筑,坐南向北,平面是边长为1.95米的矩形,四周挖有呈“口”字形的战壕。站在哨所内,可看到中洞村大部分地方。

罗克明故居

罗克明故居又名光普楼,座东向西,始建于清朝末光绪年间1892年。屋内占地面积约426平方,以上三下三,两边横屋包斗方格局,天井、斗方、门坪闽河石铺成,共有二十个房间,是客家特色的青砖瓦舍屋。

黄星南故居

黄星南故居位于惠州市惠东县高潭镇黄沙村委会新塘村,始建于清末,1940年重修。黄星南故居是反映高潭革命斗争历史的主要实物见证之一,对研究东江地区革命历史有较为重要价值。

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司令部旧址

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司令部旧址位于惠州市惠东县安墩镇大布村委会。围屋建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同治二年冬(1863)落成,为巫姓居所。解放战争期间,忠义堂曾为广东人民解放军江南支队司令部办公驻地。“边纵”成立后,江南支队改编为东江第一支队,其司令部也设在这里。粤赣湘边区党委委员黄文俞及东江第一支队司令员蓝造、政治委员王鲁明、参谋长曾建、政治处主任刘宣等都曾在忠义堂居住和办公。1995年,被惠东县人民政府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3年4月,巫氏后裔子孙自筹资金重修,2018年,惠东县人民政府再次重修。该建筑对安墩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研究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虾浪村侵华日军罪行遗址

百人坑

虾浪村侵华日军罪行遗址--百人坑位于惠州市博罗县罗阳镇虾浪村。据碑文记载,1938年冬,驻守在县城北山鸡桥的日寇,因有一名士兵被杀,认定是附城虾浪村民所干,遂决定以一场大屠杀作报复。1938年农历十月二十二日早上,日军一行几十人,闯入虾浪村,命令保长召集所有村民到村子的后背山集中,皇军要训话,并保证不会伤人。村民不知有诈,便依约前去。日军见村民集中得差不多了,便丧心病狂地一齐开枪,当场被枪杀的村民有61人,然后窜进村内抢粮抢物,放火烧屋,被烧死的村民达47人,全村500多间房屋除7间半得以幸免外,其他尽成灰烬,该遗址见证了日寇侵华的滔天罪行。因当年被日寇杀害的村民达百余人,故该遗址被称为“百人坑”。该遗址对日寇侵华的罪行提供了实地证据。

列车已到终点站啦

但是

百闻不如一见!

有机会要亲自来这些文保单位走一遍

感受历史文化的脉络和气息

来源 | 文化遗产保护

Hash:a79d36ef1ff7a59cd7277dbbff917f5b2602e95d

声明:此文由 惠州旅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