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溪会师

1933年9月,蒋介石继四次“围剿”失败以后,又纠集重兵发起第五次“围剿”。中国共产党为了推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摆脱敌人的第五次“围剿”,决定战略转移,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在中央红军主力长征之前,中革军委派红七军团,作为北上抗日先遣队,先行出发,向东出击,挥戈北上。

这支6000余人的队伍于1934年7月6日从瑞金出发,入福建,攻福州,战桃源,克罗源,进军浙西,转战皖赣,冲破国民党的层层围追堵截,打了一些胜仗。但是由于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忠实执行者曾洪易的干扰,因而遭致几次战役的失利,部队减员过半。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于10月15日和21日两次电令红七军到闽浙赣苏区德兴重溪整编部队。

为了与红七军团顺利会师,时任驻横峰葛源的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方志敏下令从红十军团中挑选出一支精干的队伍组成侦察排先行探路。很快,37个政治可靠,勇敢善战的战士被挑选出来,换上国民党士兵的军服,乔装打扮成国民党士兵,派往前方与红七军团接头。

临行前,方志敏亲自会见这支侦察排。37名战士在空地上齐刷刷地站成三排。方志敏亲切的目光从他们脸上一一扫过,阅毕,他大声问道:“派你们去探路,你们敢不敢去?”37名战士异口同声地说“敢!”方志敏满意地点了点头,退后一步。这支37人临时组成的侦察队伍就在排长的带领下开拔了。

绕二镇重溪会师遗址

当他们走到乐平县洺口镇刘枫村的时候,走在前排的几个眼尖的战士发现前面一百米处来了一支国民党军,估计有1500来号人。原来这是一支从乐平调防到德兴的国民党一个团。敌众我寡,力量悬殊。躲已经来不及了。幸好我侦察兵们都已经乔装改扮,战士们强按住内心的紧张,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国民党兵越来越近了。走在前面的排长和迎面而来的国民党前排士兵点了点头,然后就领着侦察兵们目不斜视,旁若无人地往前走。他们的心紧张得都快从胸腔里跳出来,时间在此刻显得那么漫长,10米、20米、50米……好不容易,国民党军队过去了,这二十分钟就像一个世纪那么漫长。还好,敌人没有发现破绽。侦察兵们暗暗地松了一口气。

脱离了险境后,战士们继续往前走。走到弋阳县漆工镇的时候,几个战士几乎同时发现,敌人又来了。排长登上路边的小山头,放眼望去,远处黑压压地来了一支大部队,究有多少人,一眼望不到边。排长心里暗暗地叫了一声“不好,只有和敌人决一死战了。”排长立在山头,神情严肃喊道:“大家怕不怕牺牲?如果不怕牺牲,跟敌人打一仗。”我们可爱的36名战士齐声答道:“不怕流血不怕牺牲!”声震云霄。排长还是命令大家,万一对方没发现,能躲则躲,躲不过,再作最坏打算。

那支队伍逐渐走近了。有一名战士发现那支队伍中隔一段路就有人驮着一根红棍,像是卷起的红旗,忙小声地告诉排长。排长也发现了,但心里还是有些疑惑是不是自己人,就命司号兵吹号。司号兵拿起小号一吹。过一会儿,对方也回了一段一模一样的号声。“对上了!”侦察兵们兴奋地雀跃起来,一个个向山下冲去,和迎面而来的红军队伍战士拥抱在一起。原来,这就是粟裕他们带领的红七军团!

短暂的相聚之后,红七军团按约定计划向绕二重溪浩浩荡荡地行进。侦察排的战士们则按原路返回横峰葛源附近的枫树坞,向方志敏主席做了汇报。方志敏率领红十军团立马出发赶往中共德兴县委、县苏维埃政府驻地重溪与红七军团会师。

两军胜利会合,红七军团受到苏区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方志敏主席亲自到部队驻地慰问,并送来苏区人民赠给红七军团的大量慰劳品。然后,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这里召开了军团政治委员会,进行了整编。

与此同时,苏区青年也踊跃报名参军。短短几天时间,就有1000多人参加到红军队伍中来,还补充了一批武器弹药。红军在重溪设置了医疗站,大大方便了红军与当地百姓的就医。妇救会与儿童团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革命工作中。妇救会协助救治、照顾红军伤病员,儿童团的小团员们也拿着红缨枪站岗放哨,观察敌情。整个重溪都卷入到一片红色的革命洪流中。

遵照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11月4日电令,红七军团与闽浙赣苏区的红十军及新升级的地方武装合编,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团,对外仍称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红七军团改编为十九师,红十军及新升级的地方武装改编为二十师、二十一师。同时调整了闽浙赣省军区领导。

重溪整编,在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荣史册中,留下了闪闪发光的一页。重溪军政委员会旧址现仍较完好地保存在原址上。

来源:天门山民俗文化

Hash:e27bc8ef682b2c7b3b0693fe06ad097f0772047f

声明:此文由 德兴论坛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