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换乘!副中心这座地铁站将建遗址公园+文化广场!地下设换乘中心,明年投用

青春副中心

有故事 有情怀 有温度 我们都在关注

巴中

通运门站

地铁6号线通运门站(目前暂缓开通),曾发现明清时期 通州东城门和瓮城遗址,这处遗址的保护利用以及 该站开通时间,一直备受关注。

地铁6号线通运门站将

现瓮城遗址公园

地下设换乘中心实现三线换乘

经过多年反复研究论证,瓮城遗址项目设计方案现已逐步成熟, 将在原址建设瓮城遗址公园,地下设计为瓮城遗址展示区以及地铁换乘空间。

项目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启动建设,确保通运门站2022年底开通运营。

瓮城见证繁华漕运史

通州因漕运而兴,“通州”之名即取自“漕运通济”。

明清时期,源源不断的粮食江南装船,沿大运河路北上,进入通州后被送往京城,因此, 通州被称为“皇家码头”,扼守北京城的东大门。

不仅如此,还有很多漕粮及货物被暂存在通州,因此, 800年来通州地区一直是漕运及仓储重地。

通州·漕运

瓮 城

瓮城原址紧邻大运河,地处古代通州东城门和运河之间,是漕粮进城的门户,也是抵御外敌侵略的第一道城池,故“瓮城”有“瓮中捉鳖”之意。

这些城墙据考证为 明洪武时期建造,东城墙长约 600米,瓮城面积约为 2500平方米。

2012年,修建地铁6号线时发现了这处遗址, 经过多轮一体化建设研究,新版设计方案围绕历史遗迹保护、绿化、交通文化展示、休闲服务等需求,拟在该地块 建设区域广场,打造活力空间。

目前,瓮城遗址公园项目设计方案已逐步成熟, 总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采用 分层设计手法,将整个场地分成 景观层、遗迹层和交通层,赋予每一层不同的功能。

建筑语言上尽量保持简洁平直,突出城墙遗迹本身,并在景观层 对城墙的历史形象进行复原。

古城遗迹被自然环抱

在项目定位上, 文化遗迹展示区、交通集散中心、复合型城市公园是三大核心功能。“我们希望用文化广场串联起这些功能,在原有单纯绿地位置的核心处打造这处文化广场,并在文化广场下方,原位置、原标高复原瓮城遗迹,这个文化广场同时也是地铁集散的缓冲区,连接公园与地铁。”北建院TOD研究中心设计师周吟介绍。

其中,方案在文物保护利用上进行了精巧构思, 地面一层遗址公园文化广场处,将设置景观台阶和景观天窗,让游客在公园休闲漫步中就可以欣赏感受位于地下一层的遗迹风貌。

“这种 开放式的展示方式,可以让遗迹显得更加亲切自然,同时用自然景观予以烘托和呼应, 仿佛历史遗迹被自然环抱,又再次被人们发掘利用。” 周吟说。

地下一层则是瓮城遗址展示的核心空间,整体风格将以青砖、土墙为主,复原瓮城环境风貌。

靠北一侧将建成瓮城遗址展示区,在城墙被发现的地下8米处原址恢复瓮城遗迹,并在遗迹上方安置金属网架,利用现代装置艺术复原城墙原貌。 目前,瓮城遗迹的墙砖已先期装箱异地封存,待时机成熟迁回原址进行复原。

地上公园还将在遗址位置 设置两处AR体验区域,市民扫码后可以在屏幕中欣赏到瓮城遗址渲染复原图,感受历史上城墙的壮丽之美。

此外, 地面上还将设置一处古通州主题公园,将1883年清代通州城池图微缩成园林景观,利用两处小型广场代表曾经位于通州的 中仓、西仓两大粮仓,让市民游园也能仿佛置身历史之中。

NEWS

瓮城遗址下设三线换乘

该项目的另一大功能是 交通枢纽,项目位于新华东街与通盛南路交汇处西北侧, 除了已经通车的地铁6号线,还有地铁S6线以及远期的103线将从此经过。

因此, 项目地下二层设置为地铁换乘中心,宽敞的地铁集散大厅按照进出站分流设计,人流方向互不交叉,保障了高峰时期站台的通行效率。

根据项目设计方案显示,地下二层和地下一层部分区域还 预留了充裕的便民服务空间,未来可拓展为便利店、饮品店等便民设施,方便换乘市民及游客停留休憩,从而保证良好的换乘和游玩体验。

此外,该项目还在地下一层设置了 可容纳4000辆自行车的非机动车停放区。

选择绿色出行的乘客,可以 通过扶梯直接将自行车停至地下,免受下雨、大风等天气影响,同时也避免了地铁站周边非机动车扎堆停放的乱象,维持遗址公园整洁有序的景观风貌。

END

(文章内容源自 北京通州发布)

点点点,赞和在看都在这儿!

Hash:c65787af8951d905bdef3bb63ea2c8dafe12e8d1

声明:此文由 京津冀消息通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