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波山中遗藏墨宝 解密一段米芾与桂林的历史奇缘

桂林伏波山的还珠洞内有一处石刻,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能见到的北宋大书法米芾所有现存书法作品中最早的真迹。米芾的早期真迹为何会出现在桂林,他又在桂林留下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公元1073年,22岁的米芾受朝廷调派赴桂林任县尉,相当于现在的公安局长。米芾到任的20年前,桂林所处的广南西路刚刚经历了狄青与侬智高的大战,民生逐渐恢复,治安相对良好。因此,关于米县尉的政绩,没有相关的记载,不过他游山玩水的事儿,却被记录下来了。

1074年农历5月30日这一天,米芾与时任县令潘景纯共同游览了伏波山还珠洞。这是一个半敞开式的岩洞,江水环绕、奇峰如削,传说东汉伏波将军马援曾在这里试剑。洞内留存有大量的唐代摩崖造像以及石刻碑文,千百年来都是文人骚客流连忘返的游览胜地。

米芾与潘景纯游玩尽兴,还欣然留下了“潘景纯 米黻熙宁七年五月晦同游”的墨宝。可这,是米芾的真迹吗?毕竟,这处石刻行笔稳重,与通常人们见到的米芾笔走龙蛇的书法差别太大了。

石刻

也有人疑惑:当时米芾陪同桂林官员潘景纯游玩,是县尉的身份,乃一介武官。在重文抑武的宋代,怎么就轮到他来题字呢?

这或许就不得不提到米芾的身世了。

米芾出身于一个武官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上天资聪慧,他7、8岁开始学书法,10岁摹写碑刻,到了18岁时,宋神宗继位,因不忘米芾母亲阎氏的乳褓旧情,宋神宗恩赐米芾为秘书省校字郎,负责当时校对、订正,米芾逐渐走上仕途。在来桂林任县尉之前,米芾已经在广东浛洸任县尉,他的书法也在官场上小有声誉。米芾后来书法名扬四海,他也自我总结道:“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

《宋史·文苑传》记载了“米芾拜石”的趣闻:“无为州治有巨石,状奇丑,芾大喜,曰:此足以当吾拜!具衣冠拜之,呼为兄。”

米芾自画像

拜丑石为兄的米芾,特立独行的举动源自他天真浪漫的性格,从桂林伏波山还珠洞米芾的题刻旁这幅米芾自画像,人们也可以管窥一二。

画中的米芾素衣宽袍,伸出两指,神采飞扬,与大多数画家正襟危坐的自画像截然不同。有意思的是,米芾的这幅自画像,与旁边的米芾题字,相隔了上百年才刻到岩壁上去。

米芾画像

原来,在米芾题字的大约140年后,南宋能臣方信孺在桂林任官,正好米芾的曾孙米秀实在他的手下做幕僚,家中藏有当年米芾的自画像。方信孺在游还珠洞时,看到了米芾早年的题刻,便从米秀实处借来米芾的自画像,刻在米题之侧。同时,还在画像的上部,刻了宋高宗赵构的题字。赵构赞誉米芾因书法而名扬天下,饱学历代书法家的作品,书法刚劲有力,兼具风姿神韵。在画像右侧和下方,刻下米芾长子米友仁的跋语,以及方信孺自己写的《宝晋米公画像记》。

襄阳米芾,得名能书。六朝翰墨,渔猎无余。骨与气劲,妙逐神俱。风姿奕然,纵览起予。

——宋高宗赵构《绍兴御书》

南宫戏作此小像,真迹今归于御府 —— 米友仁

《宝晋米公画像记》

自此,米芾、米友仁、赵构和方信孺四位宋代大家的墨宝齐聚一处,成就了一段书坛佳话。

米芾不仅书法绝伦,他的绘画也非常了得,他开创的“米点山水”,呈现出浓厚的雨意与诗意。

传说米芾在桂林任职期间,这里的奇山秀水、如诗景色给了他很多的艺术灵感。元代陆友的《研北杂志》记载,米芾在桂林时,就画过一幅《阳朔山图》来记录桂林的山水。这是目前已有的史料中记载的最早描绘桂林山水的画卷。可惜明代中期以后,《阳朔山图》真品失踪。后世甚至有人开始产生怀疑:《阳朔山图》真的存在过吗?

幸好,米芾画《阳朔山图》的500多年后,也就是明万历年间,一幅同名画作出现了,为《阳朔山图》曾经存世作证。

《 阳朔山图卷》

桂林博物馆里这幅《阳朔山图卷》出自明代邹迪光之手。邹迪光,江苏无锡人,中进士授官之后担任湖广提学副使,相当于中央派遣到湖广省的直属的教育部长。他精通琴棋书画、诗词歌赋。邹迪光从未到过桂林。经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和桂林博物馆研究人员考证画中的细节后,认为,邹迪光应该是从米芾的《阳朔山图》仿本中得到了借鉴。

桂林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刘琼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图当中有一处内凹的角楼与桂林鹦鹉山南宋静江府城池图中逍遥楼的内凹有异曲同工之妙,可见邹迪光画这一幅图还是有所本(依据)的。

在桂林任职2年多后,米芾被调往长沙,此后再也没机会故地重游,但桂林的山水,却深深印记在了米芾的心里。公元1101年,50岁的米芾正在江苏真州的任上。挚友李彦弼因元祐党人的事件受到牵连,被贬到桂林去担任教授推官。在离别的宴席上,想到未知的旅程,李彦弼的心中无限惆怅,对“非贬不去”的桂林充满恐惧。米芾了解后,就把自己年轻时在桂林所见的美丽风景向他介绍,还当即写了一首诗信,让李彦弼带到桂林转交给他的好友,时任广西最高行政长官——广南经略使的程节,希望程节关照一下李彦弼。这时的米芾已经名满天下。程节收到米芾的亲笔诗,见到诗情恳切,又见书法一派凌云御风、轩昂豪迈之气,当即答诗一首回应。

后来,桂林龙隐寺的住持将米芾和程节的这两首诗,一同刻在了龙隐岩侧洞外的摩崖上,题目为《宋·米芾程节唱和诗并记》。

《宋·米芾程节唱和诗并记》

“刷字”是米芾对自己书法的评价。米芾也曾评价同朝的几位书法家:“蔡京不得笔,蔡卞得笔而乏逸韵,蔡襄勒字,沈辽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而“刷字”,意味着他对自己的速度、技法及对文字的理解十分自信。

“柴几延毛子,明窗馆墨卿,功名皆一戏,未觉负平生。”这是米芾——一个把书画艺术看得高于一切的恃才傲物之人的自我评价,它与桂林伏波山还珠洞内率性的“到此一游”、龙隐岩鼓励挚友的“心灵鸡汤”同声相应。如今人们蓦然回首惊喜地发现,米芾在绝美的山水间,留下了对于他自己、对于桂林、对于中国书法都无比珍贵的宝藏,汇聚成感悟人生旅程的唱和诗篇。

来源:广西故事公众号

Hash:fca974b68278bf6dce3d50f87721a04b88c20e0f

声明:此文由 这里是广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