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红岩天书”更神秘,台州古岩画群的密码,你能解读吗?

岩画是史前的人类祖先刻绘在岩石上的图画,描绘、记录了远古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这种原生态艺术,是人类社会的早期文化现象,是先民留下来的珍贵的文化遗产。

台州,除了最为出名的仙居蝌蚪文,还在临海三门陆续发掘了不少岩画。

三门最新发现的古岩画

继今年3月、5月在临海牛头山水库库区、杜桥东峙山发现古越族岩画后,近日,台州考古爱好者们又在三门小岭下村,再次发现古岩画,该村岩画体量之大,令人震撼。

三门小岭下村岩画就在山脊的左侧。

与台州其他地方发现的岩画不同的是,这里的岩画成分复杂,形式多样,有数十个。

其中,有三个棋盘形图案,这种图案类型在仙居岩画、临海杜桥镇东峙山岩画中都出现过。

有一个蛛网状图案,这个图案在台州少见,在已发现的仙居岩画里也没有类似图案。

还有鱼刺、镰刀等图案,许多岩画因风化等原因,线条依稀可见,但图形很难辨认。

这些岩画线条纤细古拙,凿痕不深。大部分线条宽不到1厘米,有些只有两三毫米,深度大多在2毫米左右。单个岩画面积都较大,最大的面积约0.3平方米。

八卦图

台州市博物馆副馆长张峋看了资料后,认为部分图形风格与仙居岩画相似,可初步判断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岩画。

马的图案

船的图案

但是,该处岩画又出现多个船形图案,具有明显的海洋文化特色……

这些不同时期代表着不同意义上的图案到底有什么意义?

这一切还有待专家进一步科学测定和深入解读。

秦汉时期的“星空”再现三门

这处古岩画出现在三门县花桥银山村,仔细看,岩画有点像星像图,有种远古的神秘感。

岩画刻在一块微微倾斜的平坦岩石上,朝东南方向,面积范围有四五平方米。

观察岩画,可以看出比较明显的特征:

➥岩石上刻着3个大小基本相同的圆环和10多个大小不一的圆点;

➥其中两个圆环明显是一个组合,每个圆环中心有一个圆点,下方连着8个圆点。

➥另一个圆环相对独立,中心也有一个圆点,下方连着一个圆。

3个圆环直径约10厘米,圆弧线条约1厘米宽,其他连接线稍微窄一些;圆弧和连接线刻痕都较深,最深的超过1厘米。10多个圆点刻得更深,最深的约2厘米;大的圆点能放下半个鸡蛋。

专家经过仔细考察,认为此处岩画的构图与目前已发现的台州其他地方的岩画风格有很大不同。

从图案特点、分布结构等角度看,此处岩画的内容很可能是星象图,年代可能在秦汉时期,或更早。

宋朝发现的仙居蝌蚪文

在台州,最为有名的岩画应当是仙居的蝌蚪文。

高达百余米的韦羌山上,人工镌刻的奇异图案符号布满了这片崖壁,它们近乎圆形,头粗尾细,形似日纹、月纹、虫纹、鱼纹,与蝌蚪极为相似,故被称为“蝌蚪文”。

台州现存最早的府志——宋《嘉定赤城志》,记载着古岩画最初的探索脉络:“韦羌山,在县西四十里,绝险不可升,按《临海记》云:‘此众山之最高者,上有石壁,刊字如蝌蚪。晋义熙中周廷尉为郡,造飞云梯以蜡摹之,然莫识其义。俗传夏帝践历,故刻此石。’其后守阮录携吏民往观,云雨晦冥,累日不见而旋。”

北宋县令陈襄任职仙居期间,其《韦羌山》诗云:“去年曾览韦羌图,云有仙人古篆书。千尺石岩无路到,不知科斗(蝌蚪)字何如?”

为什么古人要将文字镌刻于千仞绝壁之上?是怎么镌刻上去的?这些奇异的图文符号又有什么含义?千百年来,有无数志士学者前往探奇。而这一谜题,也至今没有破解。

据《人民日报》报道: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有待破解的原始文字或符号共八种。即:仓颉书、夏禹书、夜郎天书、贵州红崖天书四川巴蜀符号、云南的东巴文、绍兴禹庙的岣嵝碑文字和仙居蝌蚪文。发现的时代看,仙居的蝌蚪文最早,也最难解读。

仙居岩画填补了浙江省岩画考古的空白

2002年,对于仙居来说,是个重要的年份。

那一年,时逢第二次全省历史文化遗产普查。仙居朱溪中学美术教师丁雨亮,发现了朱溪小方岩一块岩石上的几个图案——后被证实是春秋战国时期古越族留下的岩画。

似女巫舞蹈

朱溪小方岩岩画位于仙居县朱溪镇东北角的小方岩山,目前发现较大的有两处,一处在山顶,俗称“狮子耳朵”处海拔约400米;一处在岩前村东南、俗称“小方岩下”,已模糊不清,难以辨识。狮子耳朵处之岩画,刻有似鸟、似鱼、似人、似马像二十余种,风格古朴,线条粗细不等。从岩壁上,隐约可以看出女性巫师在占卜或者舞蹈着,她的周围分布着多种多样的不同岩画形体,很像是在一个描写群体性活动的场景。

据了解,在中国,岩画主要分布于北方西南地区,以前仅在台湾万山福建华安江苏连云港广东珠海香港发现。仙居岩画的发现,打破了浙江无岩画的历史。

之后,仙居各地的岩画相继被发现——广度中央坑摩崖石刻两处,总面积7.6平方米,有阴刻酷似象形文字的图纹10个;上张西塘岩画有三处,五个分布点,分别为高山塘岩画一处,大岩塔岗岩画一处两个点,冷水湾头岩画一处两个点……

到目前为止,仙居发现岩画近10处,总面积约为3000平方米,总体保存完好,各类图纹220多个。2013年3月5日,仙居岩画群(由小方岩、西塘、送龙山中央坑四处组成)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塘村的锄形(上)和蛇形图案(下)

西塘村矩形图

西塘岩画

广度中央坑石刻

更多专家认为,仙居岩画分布广泛,属于自成体系的人类早期的岩画群落,最大的特点在于农耕文明印迹,弥补了全国岩画的一个空白点。

路桥岩画歌颂安居乐业

同样是在2002年,路桥共和村茅草山南小山坡也发现了岩画。

这些散落山间的岩画,在高约10米的峭壁上,在依稀可辨的纹路间,发现似“王”字、太阳(轮子)、斧头(编钟)等图案。主块岩画画面朝南,高2米、宽4.8米,保存基本完整,刻有戉形、人形、飞禽走兽、八卦纹……据推测,这片区域的岩画最晚不过秦汉至南朝时期。

岩画上的鸟,有专家认为就是象征着太阳的金乌。共和岩画上刻着的“双鸟朝阳”图案,在举世闻名的河姆渡遗址中也曾发现,区别仅在于河姆渡的图案为“双鸟相背”,而共和岩画上则是“双鸟相对”。

这两个较为明显的图案边上,还有较为模糊的“太阳”、“戴冠之人”等形象,有专家据此推断,这和东瓯古越先民的“太阳鸟”信仰息息相关。这就意味着,早在秦汉时期,台州黄岩、路桥地区就有较为稳定的农业发展,人们安居乐业之余,祈求来年丰收,并歌颂着当时的当权者。

临海发现新石器时期岩画

今年3月,在临海牛头山水库区的一个峡谷里,发现了一处距今3000-4000年的岩画,这对台州考古界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发现。

这块神秘的岩石在牛头山水库区的山脚下被发现。

因为多年来这里乏人问津,岩石大部分岩体都掩盖在泥土底下。经过清理,这块长约2米、宽约1.5米的刻有图案的岩石露了出来。

在历经长期的风雨侵蚀和阳光暴晒后,有一小处岩体已经分化剥落,余下的岩石虽然表面被附着物遮挡,但其刻画图案清晰可辨。

岩石上的图案多样,排列密集,由多个“田”字格形、人物形、鱼骨形等符号组成。它们线条流畅,笔划粗犷有力。至今,这些图案线条仍有1厘米粗、0.3厘米深。

岩画周围曾有古村落和古寺庙山地上可找到宋明时期的砖、瓦、瓷器等残片。它还与小芝峙山头遗址(8500年前)相距不到10公里。

周边村民口口相传,说这些岩画是先民刻在岩石上的当地地形图。但考古爱好者们却不这么认为。

临海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彭连生与省里专家探讨后,鉴定此处岩画估计距今3000-4000年,为新石器时代岩画。

杜桥岩画可能是藏宝图?

今年5月发现的杜桥岩画位于杜桥镇东峙山的山顶上。这处岩画就刻在山顶一块裸露的岩石上,面积为1平方米左右。岩画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左边是一个半圆,半圆里有一个大的“田”字格,“田”字格里有4个“米”字型图案——有人形容这种图案为棋盘形;右边是10多条长短不一的线段。

由于长期的风吹雨淋,导致岩石有些风化,目前这些岩画的线条仍有1厘米左右宽、0.2厘米左右深。

临海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彭连生认为,这些岩画图案跟仙居、路桥等地岩画风格相似,应该是属于同一时期的,即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

当地有些村民称这处岩画是藏宝图,记录了那时的宝藏所在地,也有人称只是普通的图腾崇拜。

不数不知道,原来台州有这么多岩画!

据台州岩画爱好者们统计,台州岩画的图形主要有太阳形、人形、鸟头形、蛇头形、凹穴形、骨架形、梯形、房屋形等。它们有的像“天书”、有的像“星空图”……于不同的时间出现在台州的不同地方。

这些未被解读的岩画,汇集了台州农耕文明的印迹,它们到底表达了什么意思呢?这一切还有待专家进一步科学测定和深入解读。

著名作词家施翔、作曲家黄于群指导,椒江推出2018年度原创歌曲《向往大陈岛》,深情地表达了大陈岛垦荒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情怀和向往。

Hash:0018056b413a76268cef6f67dafa80cd70a24465

声明:此文由 魅力台州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