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丽江?90%的人不知道,这里才拥有云南最精美的古民居群

云南,是很多人向往的地方。苍山洱海的浪漫、玉龙雪山的孤高、泸沽湖的清亮……山秀丽,水灵动。在云南,花开不败是她的传说。人们抛下心上厚厚的尘俗,来到这里,只为寻找真正的”彩云之南“。

可是,大批大批的人不是去大理就是去丽江,就连拍出来的照片都十足相似。

在云南,藏着很多你从未发现或者从未听说过的美景比如建水,比如建水的团山古村。

建水是真的美,它有着浑厚的历史,岁月在这里流淌得极其缓慢。

团山古村是建水的浓缩,更是建水的代表。这座边地小城,吹过千年的春风,润过百年的细雨,到处都留下了古朴的韵味。

从建水可以乘坐米轨小火车,看过一路的好风景就能到团山。

虽然叫团山,但这里并不是山。团山的名称由本地彝族语翻译而来,意思是“藏金埋银之地”。在我理解,整个村子背靠青山,面向平坝,如此背山面水的好位置自然是可以藏金埋银的。其实,这个名字还和村子的历史有关。

团山村是一座非常典型的同姓家族聚居村落,村里80%以上是张姓。据民国初年修撰的张氏族谱记载,明朝时,团山张氏的先祖张福,经商贸易到了云南。因为太喜爱团山这里的山川毓秀、风俗醇美,于是定居于此。一代代子孙繁衍,竟成当地的巨族,逐渐发展成了一个村子,至今已有600余年。

清代初期,团山人走江外、跑马帮,生活十分困苦。1889年,转运的时机来了。大锡成为最吸引外国人的出口商品之一,于是张氏族人来到个旧矿区,凭着自己的坚韧,成为了采矿、选矿、冶炼兼营的大商家。

获得巨额财富的团山人,回到团山后斥巨资大兴土木,建造了大量精美豪华的传统民居。我们今天看到的团山古村,就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也是张氏族人辉煌的象征。

百年来,这里远离尘世的嘈杂,人们过着淳朴平和的生活。不被人打扰,就这么慢悠悠的。

2005年,团山村以“完整保存19世纪风貌特色的原生态村落”和拥有“云南最精美的古民居群”的深厚底蕴,入选2006年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团山还被冠以“云南楼兰古城”的美誉。

村庄里至今还保留着清代建筑20余座,以及3道寨门。

走进团山村,每一座民居都让人心下惊叹。

团山的传统民居一律坐西朝东,面向新生的太阳,布局和装饰与江南民居有相似之处。屋面为青瓦,檐角有高挑的起翘,直指向天空。白灰粉饰外墙,青砖作墙裙,这样的淡雅色调柔和而不突兀,使得整个建筑在建水碧蓝的天空之下,温柔又腼腆。

每座房屋都以天井为核心,透亮的阳光倾撒而下。大门多在建筑的一侧,民居内有很多形状不一的过道,经过过道就能到达主体院落。

民居分为一进院、二进院、三进院,大户人家的几进院落构造极为精妙。走在里面,步移景异,你就感觉自己是在江南的某个园林里穿行一样。

除了青瓦传统民居外,团山村还有一部分汉彝结合民居——瓦檐土掌房。这种建筑以木雕彩绘装饰大门,远远看上去雕梁画栋。四壁布置书画,具有浓郁的文化氛围。

团山人非常重视大门的装饰,他们觉得这足以体现一个家的门面。细看团山民居的大门,须弥座大多是青砖雕花,也有个别是青石雕花。门头上雕梁画栋,图案不一。有的刻着“双凤牡丹”、有的刻着“双狮戏球”、还有刻“鲤鱼跃龙门”。门楼上檐角飞起,一个个精细的细节,无一不在彰显主人的地位和财富。

虽然历经时光,有些墙面已日渐斑驳,可透过这些留下来的书法、绘画,我们依然能从中感受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传承。

建筑足够美,但更吸引我的是这里人们的生活状态。就如同村中的这棵古树,百年沧桑却仍然枝繁叶茂。

村子里的人们,至今保留着一种简单、纯朴的生活方式。没有机械、没有车马,这里的人们只用勤劳的双手打造自己的家园,耕耘自己的幸福。他们的笑意,发自真心。

偶尔遇到带着孩子的奶奶,祖孙两人和团山的古建筑和谐地糅合在了一起,让你只想飞快地记录下这个画面。

唠唠家常,日子平静如流水般逝去。

除了人们,猫咪们也惬意地生活在这里。抓老鼠、晒太阳,它们是古村中活泼的元素,也是令人眼前一亮的存在。

回望整个村落,清末滇南的乡村风貌保存得极其完好,在别的地方你真的很难再找到如此纯粹又质朴的气息。坐在村中,听听风、吃吃小吃,看看往来的人,这样的生活很好。

Hash:82d6183a91bcae693ef2d4527fb99e09ec8fc4f2

声明:此文由 琰棱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