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兵秣马,辨骨寻踪——陕西动物考古

十年来,陕西考古研究院和国内外十多个研究机构进行合作,运用传统技术及新技术手段和方法在动物考古的新发现和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已引起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陕西西安神禾原战国秦陵园陪葬坑中发现帝国君子长臂猿新属种在国内外引起轰动,陕西咸阳机场战国晚期M360铜鼎内狗骨头汤的发现被美国《考古学》杂志评为2011年全球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临潼湾李墓地战国晚期M208铜敦中发现最早和保存最好的黄牛肉质品,被评为2012西安十大文体新闻之一。

01

陕西西安神禾原战国秦陵园陪葬坑K12出土帝国君子长臂猿新属新种

通过形态观测、3D建模、16处标志点的测量确认,该长臂猿不同于现生的四个长臂猿属和已经灭绝的第四纪长臂猿属,应属于一个新的属种——帝王君子“Junzi imperialis”长臂猿。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2018年6月22日出版的学术期刊Science中,新属种的命名在国内外引起轰动,曾被国内外多家媒体采访报道。

神禾原K12出土的长臂猿残头骨

02

发现古老的美食------狗骨头汤

通过实验证明咸阳机场战国晚期M360铜鼎内狗骨头汤的原始性,并复原和恢复了狗骨头的解剖学部位和加工方式。铜鼎内的骨头为狗的左前肢,还有部分脊椎骨和肋骨,因为场骨骨骺均未愈合,应为一只未成年的小狗。左肩胛骨、肱骨和尺、桡骨、肋骨有明显的人骨砍痕,证明是人为有意识加工的。该发现被美国考古学杂志评为2011年全球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咸阳机场战国晚期M360出土的狗骨头汤

咸阳机场战国晚期M360出土狗骨的解剖部位和加工方式

03

发现最早和保存最好的黄牛肉质品

我院和中科院大学合作,对临潼湾李墓地战国晚期M208铜敦中出土的碳化样品进行测试,经过红外分析,初步判断样品主要由蛋白质组成。然后,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鉴定样品的生物来源,主要发现黄牛Bos taurus的肌球蛋白和胶原蛋白,结合墓葬中陪葬的动物种类主要为羊和黄牛,因此判断样品为黄牛肉,是目前发现最早和保存最好的黄牛肉质品。该项发现被评为2012西安十大文体新闻之一。

临潼湾里战国晚期M208铜敦中出土的黄牛肉

临潼湾里战国晚期M208铜敦中出土的黄牛碳化肉块和肉丝

04

陕北神木石峁和长安镐京遗址发现鳄鱼骨板

陕北神木石峁后阳湾地点F2出土的和皇城台采集的扬子鳄鳄鱼骨板是我国地理位置最偏北的一个遗址点。以前主要发现于山西、河南山东安徽等地。另在长安镐京遗址花园村东街H241②层出土了14块鳄鱼背面骨板,这是我省第二次发现的扬子鳄鳄鱼骨板。从目前我国考古发掘来看,扬子鳄遗骸的出现表明遗址的规格高、墓主的身份地位高。

镐京遗址花园村东街H241②层出土的鳄鱼被面骨板

05

汉阳陵陪葬坑K16出土海相的螺和蛤

动物考古在研究文化交流及贡纳方面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长安沣西遗址出土的文蛤及汉阳陵陪葬坑K16出土的海相的螺(珠带拟蟹守螺、扁玉螺、白带笋螺)和蛤(文蛤)不可能产自本地,前者研究者认为可能是文化交流,后者可能是当时沿海郡国贡纳给皇室的海产品。结合K16出土的“太官”(主管皇帝膳食的官员)官印和出土的其它动物,说明皇室膳食结构的多样性和搭配的合理性,既有海产品(螺和蛤)、淡水产品(丽蚌和螺),也有多种野生和家养的陆生哺乳动物。

汉阳陵帝陵外藏坑出土的海产品和“太官之印”

06

杨官寨遗址庙底沟文化时期发现我省时代最晚的原始牛头骨

在杨官寨G8-4的14层发现原始牛的残头骨1件。经吉林大学古DNA实验室检测为原始牛,这是目前仅比山西绛县周家庄和襄汾陶寺遗址时代要早的我国发现的又一例原始牛骨骼,经beta实验室测年为5280-4970BP。原始牛一般认为在晚更新世末期1万年以前就已经绝灭,但从最新的发现和研究看,在汾渭盆地至少延续到4000 BP左右的绛县周家庄遗址

杨官寨G8-4的14层庙底沟文化发现原始牛的残头骨

07

研究成果丰硕

十年来,对陕西和省外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20多个遗址和墓葬群出土的动物遗存进行鉴定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在《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science》、《PNAS》、《Scientific Report》、《BMC Evolutionary Biology》、《考古与文物》、《人类学学报》、《第四纪研究》、《古脊椎动物学报》、《中国科学》等国内外著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9篇,其中在SCI及SSCI上发表学术论文10篇,同考古报告一同出版的动物骨骼鉴定研究报告8部,其中《华县泉护村》——1997年考古发掘报告、《西安鱼化寨》和《陕西黄陵战国戎人墓地考古发掘报告》三本报告将动物遗存分别纳入报告的正文,这在全国考古发掘报告中也是不多见的,我国著名的动物考古学家袁靖研究员一直强调考古遗址中出土的动物遗存和石器、陶器、瓷器玉器等出土文物一样重要,都和古人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都要一起列入报告的正文。我院是出版动物考古研究论文和报告最多的省份之一。

近几年来初步建立了陕北榆林地区公元前三千纪至二千纪动物群的演变与生业及环境的关系、关中地区新石器时代动物群的演化与生业模式的关系、渭水流域新石器时代家猪的驯化与饲养策略及仰韶时代人类狩猎梅花鹿的策略。在家畜的起源、家猫驯化机制、马的不同年龄阶段选择不同的饲养方法、古代贸易和文化交流、骨器原料的选择及加工方法、遗址周围的自然环境、经济类型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另外在泾渭基地建立了种类和数量较为齐全的大型动物骨骼标本室,共计200多个属种,供对比研究和教学使用。

位于泾渭基地的大型动物骨骼标本室

图/文:胡松梅

编 辑:王 沛、赵海晨

审 核:种建荣、曹 龙

Hash:479ab73236f59874e68806ca6e6c43ad229fbcbf

声明:此文由 考古陕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